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邓小平以农民问题为中心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三农"问题理论,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指南.全面阐述邓小平理论"三农"问题思想、方法论以及方法论启示,对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守芳 《探求》2001,(4):11-13
毛泽东同志在其一生中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他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是正确的,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刘华楠  何倩 《社科纵横》2007,22(1):33-35
针对我国日益突出的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本文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视角和宗旨,以阐明保障农民宪法权利的重要性和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张利霞 《探求》2006,46(3):19-22
每一个特定的社会时期都有具体的建设目标。现阶段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很多过程必然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因此,只有提高农民的能力素质,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才有希望实现。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从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入手,来解决中国的革命和改革问题,其战略基点是一致的。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正确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但也在具体方式、途径和做法方面出现了失误。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将农民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思想,特别是找到了实现这一基本思想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式。他强调发展生产力、改革人民公社体制,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并提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业“两个飞跃”等新思路,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有关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很多过程必然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因此,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才有希望实现.我国目前的"三农"问题制约了当前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也制约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革传统的户籍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7.
历史进入新世纪,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向非农转移;农民收入增长的渠道进一步多元化;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对城市、工业的依赖进一步提高;中国农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更加直接地面对国际的竞争。但中国农业薄弱、农村落后、农民贫穷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战略部署之一,既有对经典作家思想的继承,更有新的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新农村建设思想,这些思想或观点主要体现在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共中央重要会议及中共中央文件中。这些思想或理论涵盖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这不仅构成了新的理论体系或思想体系,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东方农民问题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增强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决定。这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全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具体目标,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的跨世纪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经过了20年改革,我国的农村发展已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农民物质生活改善后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引导广大农民进行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我国九亿农民以崭新的面貌迈向新世纪,为农村…  相似文献   

9.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当下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地方高校助力农业,让教育、科技、消费、企业、电商等在学校的主导下从多个维度与农业进行了深度融合,形成了特有的"助农+"模式.此举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第三产业,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乡村科技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构建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樊欣 《学术交流》2007,1(5):108-110
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是党中央以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农业基础论和农业现代化思想,把农业同工业结合起来、逐步消灭城乡差别的思想,争取农民转到工人阶级队伍的思想为理论渊源,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现代化的科学回答。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思想的经典论述,对于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冯振武 《唐都学刊》2002,18(4):57-59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 ,是实践“三个代表”最生动、最具体的体现 ,造成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根本原因还是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方面存在问题。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 ;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 ;发展产业化经营 ,发挥企业家带动农户的作用 ;发育农村的市场体系 ;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尽快实施农村费改税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三农"问题面临的矛盾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粉兰 《社科纵横》2006,21(4):25-26
甘肃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和农业穷省,“三农”问题不仅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更是事关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因此,必须深入研究,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居于主体地位,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而目前农民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尊重,其原因何在?农民为什么要参与新农村建设,又该如何参与,有哪些方式和途径?本文对上述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林瑜胜 《社科纵横》2007,22(7):34-35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问题。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相融合,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着更加紧迫的任务,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在农民收入增长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非农业生产收入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项。当前,要实现持续的农民增收,迫切需要加强少取多予的农业保护、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切实有效的工业反哺、因地制宜的农民合作和社会福利支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懂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此,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调研。提出如下意见。一、培训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1.培训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筹措了培训资金。在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2004年国家投入黑龙江省1000万元培训资金用…  相似文献   

16.
赵仁杰  吴妤 《社科纵横》2007,22(5):23-25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变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深入了解基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现状,我们选择了甘肃省武山县作为调研的对象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当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效,总结经验,同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对西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优先流出,而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和贫困人口则留在农村和农业中,这就形成了农村劳动力数量丰富而人力资本缺乏的现象,农村人力资本的单向流失和净流失状态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我们除了要研究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外,也不能忽略怎样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本整体水平。各级财政改变过去资源配置向城市倾斜的做法,加大对农民教育、农民培训和农村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投资,培育懂科学懂技术的新农民,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等方法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含量,防止优秀人才过度外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民的领导方式王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各级领导者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而又不可回避的新课题,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领导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笔者认为,要抓住引导农民进人市场,成为独立生产的经营者这一农村领导工作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建设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建设若干问题探讨孔金平阎树全中国农村小城镇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起步的,从1984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小城镇建设属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畴,是关系到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大问题,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民增收,农民收入问题,实际上还是发展的问题.所以,增加农民收入,根本是要拿出解决农业发展的长远方针,引导薄弱的农业走向产业化,农民才能真正脱贫,农村才能"新"起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培养现代农民,这三个因素决定了农业产业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重要任务和最佳途径,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就是建设新农村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