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历史观可分前后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历史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间经历了从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的根本转变。探明鲁迅前后两个时期历史观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从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转变的原因,对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鲁迅的历史观,吸取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是必要的和有益的。鲁迅前期的历史观,是以进化论为特征的辩证唯心的历史观。这可以从三方面来说。第一,鲁迅前期的历史观是以进化论为特征的。它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基础,来推论人类历史,认为人类历史也是进化的。早在《中国地质略论》中,鲁迅就论述了自从地壳凝结渐有生…  相似文献   

2.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作家的艺术活动有着直接的联系。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对于我们完整地认识鲁迅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打算对鲁迅美学思想的源头——早期美学思想试作探讨,对它的基本内容以及存在的矛盾试作分析,以有助于正确地认识早期鲁迅。文艺反映现实生活——“一受二作”说鲁迅诞生于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末期,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的全面侵略,封建专制制度的日益腐败,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了悲愤屈辱的印记;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造成他家庭的破落,势利的世态,浇薄的人心,又给他上了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传播思想史的角度, 论述了鲁迅早期的传播思想。对其文化传播的比较观、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结构及传播的现代取向作了评析。认为鲁迅这一时期的传播思想, 对当前的文化传播活动仍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鲁迅早期革命民主主义的文艺思想,是在当时激烈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风雨中形成的;是鲁迅的世界观,首先是他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神在文艺上的具体反映。而从民族民主革命的客观需要出发,提倡“叫喊和反抗”的文艺,则是他早期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鲁迅少年时代就喜爱文学艺术。从留学日本时期开始,他就一直以文艺为武器,为中华民族和劳苦大众的解放而英勇奋战了一生。“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为建立中国新文学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进行了廓清、奠基、开拓的伟大工作。他光辉一生的革命文艺实践和对于文艺问题的一系列论述,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伟大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至今仍然是留给革命人民和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一份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6.
鲁迅少年时代就喜爱文学艺术。从留学日本时期开始,他就一直以文艺为武器,为中华民族和劳苦大众的解放而英勇奋战了一生。“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为建立中国新文学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进行了廓清、奠基、开拓的伟大工作。他光辉一生的革命文艺实践和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继承了中国人重史的文化传统。他青年时代就酷爱阅读历史书,爱作史论文章。通过钻研历史,他不但增长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了思想和智慧,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观察现实,展望未来。当然,历史也会留下一些消极的东西,给人们带来某种精神负担,这也往往是难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鲁迅早期革命民主主义的文艺思想,是在当时激烈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风雨中形成的;是鲁迅的世界观,首先是他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文艺上的具体反映。而从民族民主革命的客观需要出发,提倡“叫喊和反抗”的文艺,则是他早期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思想的集中体现。鲁迅一开始从事文艺运动,就有明确的革命目的。他既痛恶封迠士大夫将文艺视为消闲的工具,也反对资产阶级的“为艺术而艺术”。他从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自觉地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科学的伟大革命变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没有真正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唯心主义一直统治着社会历史科学。但是,如何对待以庄哲学家的历史观,却是哲学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说以往哲学家们的历史观都是唯心主义的,并不等于说它们全是粪土,不屑一顾。事实上,研究以往哲学家的历史现,对正确评价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历史作用以及对正确了解人类对社会历史的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的社会历史观,是以其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作为思想基础的。他是一个复古论者,把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连续退步的过程,认为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面对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王阳明主张用教化来改造人民群众,以达成其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恩格斯同马克思的名字是密不可分的。在他们共同创立的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中,他们的智慧融为一体,两人的卓越才华交相辉映。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独特的道路达到世界观的一致,这决非偶然。相同的社会背景对他们产生的影响、特定的理论环境使他们的思想印上的烙印都惊人地相似。立足现实并努力从现实中探索真理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一、马克思历史观逻辑起点确立的世界观前提应当肯定,马克思在分析历史唯物主义逻辑起点时,虽然首先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劳动上,但并没有脱离历史的前提——人的存在,人的自然肉体存在,他始终强调“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马克思还指出:“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问题,理论界众说纷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见解是两种:一是以劳动为历史唯物主义逻辑起点;二是以自然人为逻辑起点。本文着重讨论以单纯的劳动为历史观逻辑起点的片面性,以及坚持马克思关于逻辑起点完整理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一生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大致以一九二七年为分界线。前期的思想发展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一八九八年鲁迅在南京水师学堂读书——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前,这是他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和科学思想,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形成革命民主主义政治立场的阶段,可以称为早期思想阶段;第二阶段是从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宗教观是鲁迅博大精深思想体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鲁迅广阔襟怀和高远视野的体现。其宗教观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由早年的欣赏与肯定到后来的批判与扬弃,无论是对宗教的褒扬还是批判都是基于他"立人"以"兴邦"、改造与重塑民族灵魂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他的宗教观影响其创作并体现在作品中,显示了一代思想与文学大师博大的襟怀、宽广的视野和深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一生写诗不多.但他的诗,含义精深,技巧园熟,战斗性很强,是革命斗争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锐利武器,是中国文学史上难得的艺术珍品.在鲁迅的诗作中,政治讽刺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已发现的鲁迅诗歌共五十六题七十一首,讽刺诗即占二十八题三十二首).这些讽刺诗,是一个伟大战士在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下,在反迫害、反“围剿”斗争中,奋勇冲杀的真实记录.在国民党反动派法西斯的黑暗专制和白色恐怖下,“为了杀开生路,消灭敌人,鲁迅不得不“借着笑的幌子”,哈哈地吐出胸中的“闷气”.这种“含泪的微笑”,深藏着对敌人的极度仇恨和蔑视,饱和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他的讽刺诗,立足于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现实,总是作为阶级斗争和思想斗争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而出现的.它是刺向敌人的匕首和投抢,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一面战斗旗帜.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的发展,是马、恩一生最伟大的创举之一。它的发现,标志着唯物主义科学化的实现,标志着人类认识的一个科学的新阶段的开始。对这一科学理论产生的意义进行充分的估价,如现在国内外理论界所做的那样,这固然是一种肯定;但是如果不从它产生的客观历史基础上,不从其发展的连续性中去探求这一理论产生的必然性,那就势必要贬低这一理  相似文献   

17.
试论藏族神话中的自然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包罗万象、浩若烟海的藏族神话中,有大量关于宇宙奥秘、天地形成、日月规律、人类起始、地理环境生成的“解释性神话”。它反映了藏族先民从诞生起就开始了对主客观世界的主动探讨。这些探索虽然幼稚,但由于未受宗教的影响和前人认识的困扰,带着浓烈的天然属性和原始色彩,使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到藏族先民改造自然、认识世界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探讨鲁迅思想发展这一问题时,对鲁迅早期思想的认识,看来意见还比较分歧。这,一方面固然因为当时鲁迅做为中国近代先进人物行列中的后起之秀,为了“寻找革命真理”,“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论人民民主专政》),世界观比较复杂,唯心的与唯物的因素纠缠在一起;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历次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如翟秋白、“四人邦”反党集团中的姚文元等人,在这个问题上散布了许多唯心主义的毒雾,诬蔑和歪曲鲁迅的早期思想,以致使问题变得格外复杂。在打倒了“四人邦”以后的今天,英明领袖华主席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在学术研究领域坚决贯彻“双百”方针,为我们通过讨论和争鸣搞清楚这些问题,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关于鲁迅早期思想的评价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瞿秋白、姚文元及其追随者,常常在这个问题上借机歪曲和攻击伟大的鲁迅,贬低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安图否定他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杰出作用,并且又割断了鲁迅思想发展的内在的历史联系。这些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有些同志其立场和动机与“四人帮”有质的不同,但由于看问题的方法不对,或则离开了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或则仅根据鲁迅论著中的片言只语、个别结论去任意发挥,或则简单类比,而不是全面地准确地去理解鲁迅的思想体系,他们不是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而是把唯物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物”,因而也不能得出合于历史实际的结论来。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人们较少言及但又不应回避的问题——鲁迅的“农民气质”。研究鲁迅的农民气质,就要探讨他与农民深刻的精神联系。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个性气质是人的深层心理内涵不为主体察觉的投影,人的深层心理是一种无意识结构,它形成于人的幼年—青少年时期;考察人的深层心理——无意识结构内涵,应着眼于人的早年生活文化氛围与家族血缘文化背景。本文即是从此入手,去窥视鲁迅与中国农民的不解之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