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和反映着文化的发展状态。透过语言,总能看到隐在背后的不同的文化特征、文化价值和文化含义。词汇,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责无旁贷地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等。通过分析“我们”的含义、探寻“工”、“力”、“功”之间的关系和“论”、“轮”、“抡”、“沦”、“伦”隐含的共同意义,得知“我们”之所以有两个意思,是因为中国人有强烈的宗族观念,而“工”、“力”结合即为“功”,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要想成功或建立功劳,必须讲究方式、卖大力气,“人伦”最重要的是要有次序。  相似文献   

2.
“道德力”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主体“道德力”的培养和开发问题。“道德力”是主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是主体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能力;“道德力”是主体的“内得”和“外施”能力,即道德修养力、实践力和影响力;“道德力”是主体的“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
《可乐》2010,(6):M0001-M0001
为什么武汉有这么多跆拳道馆?前不久,有网友在腾讯·大楚网上发出疑问,引起大家对武术的热议,点击率过万。楼主引用了《可乐)2010年第5期里面的《中国武术竞技力真相》。该文说,中国武术并没有传说中的或者我们大多数人想象中的那样“神”,特别是其竞技力,把所谓的“高手”放到搏击擂台上,根本就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4.
既判力主观范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判决作出之后,将对多大范围内的纠纷当事人产生“定纷止争”的效果。英美法系国家一般将判决区分为“对人判决”与“对物判决”,基于这两类判决的不同特征,判决既判力的主观范围也是有所不同的。而对于外国判决而言,则还涉及到内国法院对其既判力效力的承认问题。  相似文献   

5.
读《汉语大词典》杂识马固钢《汉语大词典》中的“神”,除已收有“治”义外①,似亦应有相当于“乱”的义。《论语·述而》云:“子不语怪、力、乱、神。”乱,有“乱”、“治”二义②,这是公认的,训诂将它作为反训的典型。力,也有相当于“治”、“乱”的二义。其相当...  相似文献   

6.
孟子将“王道”解释为“以德服人”,将“霸道”解释为 “以力服人”,有一定的偏颇性。孟子以后,“贵王贱霸”思想长期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本文还原 “三王”与“五霸”的真实历史,并列举了战国时期、两汉时期、唐代初中期、宋元时期、清初与晚清时期关于“王霸”或“德力”的讨论。今日我们对待“王道”与“霸道”问题,不能完全以孟子、董仲舒、朱熹等人之是非为是非,而应借鉴汉代王充“文武张设,德力具足”、宋代陈亮“王霸并用,义利双行”、元代赵汸“既尊德教,也尊实力”的政治思想主张。古代“王霸之辨”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是:作为一个国家主体,单纯的“德教”政治思想路线或单纯的发展“实力”的政治路线,皆不可取,而将二者结合起来才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进入二十一世纪 ,随着“以人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 ,建构“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生活方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追求。现代生活方式作为“人的生产方式” ,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调适和对生活资源的有效配置 ,满足人的生存、发展、享受的需要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活方式通过“人的生产”而生产“生产”的作用可以形成一种“生活力” ,特别是在以知识和创造性为主要动力的现代社会 ,“生活力”是一种强大的“发展力” ,对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旭 《北京纪事》2015,(9):78-81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梦想”二字便为这个国家的人们常常挂在嘴边,譬如当今中国人口中的中国梦和一百年前美国人口中的美国梦。人们把希望与欲望统统寄托于梦想,梦想成了奋斗的图腾、成功的灯塔,抑或是云上的楼阁。美国人专门有一个词语形容成功的追梦者--Self-made man--即以一己之力获得成功者。美国人非常推崇这样的人物,把他们作为美国梦的标志。在中国这样的人通常称为“创一代”。同样的,这个新名词显然也要比“富二代”“官二代”“土豪”等高大上很多。  相似文献   

9.
《人生与伴侣》2010,(3):44-44
在KTV,有人点《暖昧》,第一句就是“暧昧让人受尽委屈”,哀怨得开门见山。我倒觉得“暖昧”并非是成心使坏的孩子,它不过有点调皮难以驾驭,正是这股子和平常生活之间的拉扯力,产生了甜蜜和不一般的心跳,才会引得众人前仆后继。感觉“受尽委屈”的男女,显然还是嫩中带执著,执著地要把暖昧转正,但老天,哪有那么多“编制”呢?  相似文献   

10.
三国时代的东吴之主孙权有一句名言:“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众之所积也。夫能以驳致纯,不惟积乎?故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志·吴主传第二》注引《江表传》)把“众力”、“众智”的作用阐述得这样明确,评价得这么高,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孙权是第一人。“众力”和“众智”词义虽有异,但彼此内涵有相通之处,能用“众力”者必能穷致“众智”,能用“众智”者必能发挥“众力”,故其力无敌于天下,其智超过所谓大贤大智的圣人。《三国演义》描写的孙权,正是一个善于用“众力”、“众智”的人。其兄孙策知其能“举贤任能,各尽其心”,并自谓不如,故临危时以国事托之。那时,孙权年仅十八岁,既无战功,也无政绩,未孚众望;且内有山越叛乱,外有曹魏虎视眈眈,但孙权竞如其兄所言,善于“举贤任能”,使“各尽其心”,安内攘外,确保江东无虞。孙权能屡创来犯之敌,并  相似文献   

11.
铁骊族称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唐朝置铁利部,渤海置铁利府,辽朝置铁骊国,民国置铁骊县,新中国成立后置铁力县,后改铁力市。铁利、铁骊、铁力等不同称谓,都是铁骊(利)人以农业经济为主,从事耒耜耕、耦耕、犁耕的文化遗存。“利”是“犁”的古文,“力”与“丽”通,“力”一人一耒耕地,“丽”两人两耒耕地,“骊”是“犁耕”时代的写照。今铁力地区,各族人民自古就以农耕经济为主,兼渔猎经济。今铁力市及其周围地方,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唐代铁利部、辽代铁骊国中心位置,是铁骊族居住之地。  相似文献   

12.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  相似文献   

13.
资本逻辑把“自然物质的自然力”“人的自然力”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并有效地宰制着它们,从而创造出强大的生产力系统,驱动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由此造成了人的发展的悖论:在极大促进人的发展的同时,又导致深刻的人的发展危机。人的发展危机实质在于“为了某种纯粹外在的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目的本身”,其重要表现形式则是“完全的空虚化”和“全面的异化”。克服人的发展危机,必须以扬弃资本逻辑为前提,让主体性回归人自身,并把资本逻辑置于其掌控之中,这个历史任务由马克思提出来,而由中国共产党人在忠实地履行。  相似文献   

14.
若干年前,不知道哪位大侠写过一篇叫《知识失业》的文章,说在中国考上大学之日就是学生失业之时。文章以“北大才子当街卖肉”为据,几近于圣人的腔调历数了中国教育的几大罪状,可谓一呼百应,似乎“北大才子”当不了人上人就是中国教育的耻辱。大部分人不能接受,是因为以倾家之力供孩子读大学,到头来却和卖肉的一个“级别”,这样的大学读不读实在没意义。有意思的是,一边是“读书无用论”的高涨,另一边是“文凭热”的泛滥,仿佛一夜之间,硕士、博士遍及全国各个行业。  相似文献   

15.
经典的绘画作品感染并打动观众,是通过视觉这一感官体验来完成的。因此,在今天展览越来越多、展厅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有一些人从简单的视觉体验出发,使“视觉冲击力”这一曾经只运用于设计领域的词汇,在绘画中泛滥,进而波及工笔画领域。文章根据中国传统工笔画的品评标准,结合现代工笔画的绘画创作实践,分析视觉冲击力与经典的工笔画之间的矛盾与联系:经典的工笔画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但是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工笔画不一定就是经典的画作,真正的经典作品必须具有崇高的审美本质,在经过岁月的检验后,才能焕发出像珍珠一样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6.
“给力”是保留于汉语方言中的古词,本意为“出劳力”.“给力”如今有了动词和形容词的双重词性.作为动词,有“给予帮助”、“使……精彩”等语义;作为形容词,有“牛的”、“棒的”、“好的”、“酷的”、“精彩的”等语义,这说明“给力”语义有了新发展.如今所使用的大多是它的形容词含义,反映了人们利用“给力”这个词宣泄情感的需要.从修辞分类上可以把它视作是兼有中性词色彩的标准的谈话体词汇,是方言词的升格.“给力”在一些权威正式报刊中的出现,标志着“给力”作为古词的复苏.“给力”的双重词性加上使用者的主观性,使之内涵具有丰富性和模糊性,有着独特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立场,通过审美的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观照,以满足教育对象的情感需求和情感期待,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合目的、合规律地渗透于教育对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生成有其内在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是德育美育两者相得益彰的人文关怀;从现实逻辑来看,是纾解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现实需要;从理论逻辑来看,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从实践逻辑来看,是满足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开展需从“信道”“亲师”“谋术”“境化”四个方面着手,优化“以美育人”的教育内容、加强“以美育人”的队伍建设、更新“以美育人”的教育方法、营造“以美育人”的教育环境,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他律·自律·自为─—论人把握自身命运的历程张曙光人是自觉地为自身存在着的存在物;人最关心的是人自身。因而,对人自身命运的求索,便构成了中外思想史的最重要最基本课题。所谓“命”与“力”的关系问题,就是中国传统哲学所探讨的人自身命运的课题。由于中国封建社...  相似文献   

19.
笔力探微     
中国书法艺术之美很强调力度,力度有结构力与笔力两种。但古人视笔力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物,现今人亦有将笔力解释为笼统的“写字运笔的功力”。实质上笔力既非物理概念之力,也不是不可捉摸的玄乎概念,笔力是笔画给观赏者的一种力的感觉,是由书写技巧产生的。其表现形式在于笔画表面墨色所呈现的厚实感及笔画边缘所显示的质感。故获得笔力,应从用笔与施墨的技巧上下功夫。因此.可以说笔力的锤炼就是笔墨基本功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哲学大家,新儒家的开创者熊十力是个怪久。年轻时候,以“狂人,怪人”而著称。 他才思敏捷,思维独特。十四岁的时候就敢在学堂之上面对自己的老师口出狂言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