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的本质属性及法的起源与消亡等问题,是法学理论中的重要基础课题。近年来,法学界对此争论十分热烈。其中,对于法是否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的看法,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法不是阶级社会特有的,而是历史上各个社会形态都具有的社会规范,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法,在无阶级的原始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2.
法的阶级性问题,是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法这个社会现象,也如同研究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我们研究工作的向导.只有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才能对法的本质,即法的阶级性问题作出确切的、科学的回答. 随着我国的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之后,我国社会主义法究竟还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在法学界引起很大的兴趣,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例如,《法学研究》1980年第一期上刊登的周凤举同志《法单纯是阶级斗争工具吗?——兼论法的社会性》一文,就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固有的社会现象,只是在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法的规范和功  相似文献   

3.
法学研究中阶级分析方法的核心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的阶级状况,即阶级结构、阶级成份和阶级关系。由此决定,阶级分析方法的适用应适当转换视角,由阶级分析到阶层分析、由对立分析到统一分析、由内向分析到外向分析。  相似文献   

4.
法的本质问题,是法学理论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也是近年来我国法学理论界研讨的一个热门课题。笔者认为,法的本质,主要是指法的阶级本质。即法由哪个阶级制定,主要体现哪个阶级的意志,为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5.
法学界大都认为,国家与法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对此,本文并无异议。但是,法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即把这种阶级矛盾具体说成是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根本对立。例如,现行的高等学校法学教材《法学基础理论》在谈到法的起源时就作如下论述:“在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由于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在思想感情上对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的看法也有了根本的分歧。这自然使过去那种反映全体氏族成员的意志和利益的习惯无法适用。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新兴的奴隶主阶级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建立对自己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有必要,通过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新的行为规则,……这种新的行为规则就是法律。”本文试图提出一点与流行观点不同的看法,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针对我国法学界一些同志提出的“法不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等观点,在重新研读有关经典论述的基础上,就法的起源、法的本质、法的概念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认为法学理论的更新不能违背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基本原理,也不能脱离我国的实际.  相似文献   

7.
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美,与此同时,也必然会有各个阶级之间的共同美。毛主席在《矛盾论》中说:“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就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没有地主,就没有佃农;没有佃农,也就没有地主。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无产阶级;没有无产阶级,也就没有资产阶级。……一切对立的成份都是这样,因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归纳起来就是:作为阶级的地主阶级、富农阶级已经消灭,作为阶级的资本家阶级也已经不存在;同这些剥削阶级相对立而存在的作为阶级的雇农、贫农、中农阶级已经不存在,受剥削、受压迫的无产阶级也已经不存在。原来的社会各阶级被消灭之后,产生了新的两个阶级,即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农民阶级。这两个阶级的成员,都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我国对抗性的矛盾、斗争表现在,社会主义工人阶级、社会主义农民阶级同作为分子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道德的阶级性与继承性问题,我国学术界曾于一九六三和一九六四年开展过热烈的讨论。但遗憾的是,不知是什么缘故,这场讨论不久就揠旗息鼓了。那时的讨论,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的: 对“阶级的道德”的理解问题。有人认为,所谓阶级的道德也就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这是因为,在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阶级的思想,一般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不同意上述意见的人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由于  相似文献   

10.
<正> 长期以来学术界盛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在阶级社会里道德的社会性就是道德的阶级性,由于对立阶级政治、经济上的利害冲突,用来维护各自阶级利益的道德总是对立的,只有斗争没有统一(同一),或者只有外在形式上的统一,因此根本不在在比道德阶级性外延更广泛的道德的社会性。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它违背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间普遍规律这一基本原理,不符合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它在事实上也经不起历史和现实的检验。笔者并不否认道德的阶级性,但是同时认为还存在着道德的社会性,鉴于论述道德阶级性的文章已经很多,本文仅就道德的社会性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阶级与社会控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社会的生产关系入手。当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脱离、产品不再是集体分配时,社会便划分成对抗性的阶级。由于各不相同的生产方式可以共同存在于一种社会形态中,也就象征着具有阶级的复杂性。由于人们假定对抗性的阶级对生产资料的使用和产品的分配各自具有完全对立的利益,昕以  相似文献   

12.
一法学,是以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古老的学科。自从法学从其他社会科学部门中分化出来之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具有多分支学科的独立科学体系了。法学既是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又是随着成文立法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没有阶级斗争的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自然也就没有法学,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便产生了国家和法律。恩格斯指出“随着立法发展为复杂和广泛的整体,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个职业法学者阶层形成起来了,同时也就产生了法学”。(《论住宅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539页)可见,法学的产生与职业法学者阶层的形成,都是随着成文立法的发展而同时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不能认为法学是和人类社会出现法律的同时出现的。  相似文献   

13.
最近,法律系国家和法的理论教研室以“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性质和作用”为题举行科学讨论会,与会者就以下问题开展热烈的讨论。一、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反映哪个阶级的意志问题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是我国工人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根据是:(1)法是通过国家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法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民主专政为形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与这种国家性质相适应,我国的法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的意志;(2)工人阶级要求从根本上消灭阶级和剥削,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国家政权制定的法,是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而服务的。农民或其他劳动人民没有这样远大的和统一的目标。所以说,我国社会主义法只能是工人阶级意志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正> 法的本质属性问题,是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自从宣布我国的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以后,法学界对此提出种种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法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阶级性并不是法所固有的,法不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而是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有的认为法的本质属性既有阶级性一面,又有非阶级性的社会性一面,不是所有的法都有阶级性的,还有反映全社会利益和要求的超阶级的法;有的认为法的社会性不是非阶级性的,法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二者都是法的重要属性;有的认为承认了法的阶级性,就必然排斥法的继承性,等等。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深入探讨这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范围内对美国阶级结构的特点作描述性的分析。本文提出的主要论点的基础是阶级结构中三种地位的差异:基本阶级地位;同一种生产方式中的对立地位;不同生产方式之间的对立地位。在一种已知的生产方式中,基本阶级地位是根据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完全的两极分化来确定的。另一方面,处于一种生产方式中的对立地位则又决定了一种没有这种完全的两极分化的情况。例如,经理支配工人,他们同时又被资产阶级所支配。他们甚至能直接行使一定的所有权力,从而剥削工人,但同时又被资本家所剥削。  相似文献   

16.
能动司法在时下中国的司法实务界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而法学理论界对于能动司法的蕴涵却展露出莫衷一是的极大争议。从一开始,我国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对能动司法的界定就遗憾地依凭着殊异的理路与立据,从而造生出法学理论界的能动司法与法律实务界的能动司法的争论与对立,二者对于能动司法的讨论并非在同一个意义上展开。对此,唯有通过对能动司法的实质、主体、内容与方式做一番辨异方可厘清。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校举行了第五届科学讨论会,中文系师生就我国古代文学如何反映时代精神的问题进行了多次热烈的论讨。在讨论中,大家一致批判了周谷城的“汇合”论,指出他所谓时代精神“自始就包括对立两方面的思想”的说法,是宣扬阶级调和、抹煞阶级斗争的论调。这实质是反对当前兴无灭资的斗争,为资产阶级思想的长期存在寻找理论根据。同时,也歪曲了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赖特提出了"中间阶级"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中间阶级",但其大部分会成为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两极对立的社会。分析赖特与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的内容,并进行了比较,以准确把握赖特和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根据我国初级阶段的实际,探讨更适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政策,更好地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兼评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将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大多数法治国家的做法过去,我国没有统一司法考试,以致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今天,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使一些人矫枉过正,把司法考试视为法学教育的指挥棒.本文通过考察和分析,论述了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辨证统一关系,并就发展法学教育、完善司法考试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于法制概念的问题,建国以来法学界一直存在有不同意见。粉碎“四人帮”后,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迅速进展,法学界又就此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究竟什么是法制,法制的概念应该如何理解,这是一个事关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的重要问题。不把法制的概念弄清楚,我国的法学理论体系就难于形成,健全法制的正确途径也不易找准。因此,关于法制概念的讨论,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