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先说一件小事: 有个北方人约一个南方人在某地见面。北方人早到几分钟,南方人还没到,正巧内急,就到不远处的厕所方便。他前脚走后脚南方人就到了。南方人见不到北方人,心里就直犯嘀咕--都过约定的时间了,莫不是临时有事,来不了了?那时还没有手机,没法联系,只好任凭各种猜测走马灯般脑中  相似文献   

2.
庞敏的骨子里渗透着山东人的豪爽和硬朗,一颦一笑却又散发着上海人的精致与灵气。南方人见了她猜测她是北方人,北方人见了她却认定她就是南方人;所以,祖  相似文献   

3.
柳学智是武汉人.武汉这个城市对于北方人来说是南方,但在南方人眼里又是北方.已经入冬了,采访那天又格外冷,但他似乎对冷不怎么敏感,仍穿一件单衣.对我来说他还是个扛冻的"南方人".2007年9月2日,"南方人"柳学智在南新华街41号开了一家名为"甲骨天地"的店铺,主营与甲骨文相关的艺术品.这家仅11平米的小店在琉璃厂一带却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它的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南方人嗜豉,北方人嗜酱。"其实,自古以来,豆豉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尤其是南方各省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佳品。  相似文献   

5.
以北曲演唱的杂剧,在元代达到它的鼎盛时期,不仅北方人以北曲撰写杂剧,南方人也染指于此。但到了明代,因历史条件与现实生活要求不同了,不仅杂剧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异。甚而连北曲演唱也渐渐沦没了。周贻白先生《明人杂剧选·后记》一文指出: “到了元代末年,元杂剧的作者,已多为南方人;戏文的演唱,也为北方勾栏所兼习,院本则南北皆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食物浪费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主食浪费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浪费是一个全球性现象,近年来中国的食物浪费也日趋严重.文章基于26省1675份问卷,以中国农村居民的主食浪费行为为例,从户主特征、家庭社会特征、家庭人口特征、家庭经济特征、食物供给特征五个维度,分析了影响农村居民主食浪费行为的具体因素.研究表明:(1)农户主食浪费情况并不严重,平均每餐米制品主食浪费率为3.47%,面制品主食浪费率为3.20%.(2)若户主为男性且属于无宗教信仰户,当家庭人口规模越小、家庭生命周期越年轻、食物储藏条件越差、购买菜品便利度较差时,农户米制品主食和面制品主食的浪费率越高.分样本检验证实上述发现是稳健的.(3)进一步研究发现,饮食文化差异导致南方人比北方人餐均浪费更多的米制品,北方人比南方人餐均浪费面制品更甚.因此,研究认为触发农村居民浪费行为因素是多维的,减少农村地区食物浪费也需要从多个层面有针对性地出台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杉 《社区》2002,(10):50-51
首先她们是女人,这一相同的物种,使她们有了比较的基础;其次老婆是北方人对配偶的称呼,太太是南方人对配偶的称呼。由于各自的生存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这就使她们的内容有着许多不同,从而使她们有了比较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方人与北方人在性格上存在着差异。人们承认其差异(自古以来就有“南蛮”、“北侉”之说),然而差异何在?大多数人只能有个混混沌沌的意识,或者在认识这种差异时表现出“乌鸦落在猪身上——只见别人黑”。在学术界,对于性格问题,有过一些跨文化的研究,而且也取得了可喜成果。比如说对中国国民性的研究,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性格特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皆属于上述范畴。虽然如此,至今却没有人来对南方人与北方人的性格差异作心理学角度下的系统观察  相似文献   

9.
语旨及其语篇功能陈治安,康宗敏一、引言描写语法学派认识到语言有许多变体(languagevariation)。如,美国人讲的英语与英国人讲的英语不一样;南方人讲的英语与北方人讲的英语不一样;年轻人讲的英语与老年人讲的英语不一样;甚至男人讲的英语与女人...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统计,2013年的雾霾影响国土面积的1/4,影响人口约6亿。雾霾的危害已经被证实,研究表明,由于中国北方普遍使用煤炭取暖导致空气污染,对人体心肺功能造成破坏性影响,住在淮河以北的5亿中国人将总共丧失25亿年的预期寿命!即北方人比南方人少活5.5年。根据医学专业杂志《柳叶刀》周刊发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看到一篇文章讲,“别老说‘春节吃饺子’”.作者是宁波人,到北京上大学之前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饺子,可是每到春节,电视台总充斥着回家吃饺子的画面,他们似乎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中国人都是吃饺子的.可事实上,我们也是中国人,但我们不吃饺子,很有些愤愤不平的味道. 宁波兄弟说得没错.春节吃饺子,主要是北方人,南方人大都是吃汤圆.我的老家重庆,几十年前还属于四川,以吃稻米为主,过年就是吃汤圆的.  相似文献   

12.
重庆丰都县“鬼城”,只要是上了年纪的人,对这个地方的称谓都不陌生,因为无论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知道一句口头禅:“无论多少岁,迟早丰都来相会”。民间传说,人死了以后,魂都得到丰都去,因为那里是“鬼都”,“阴曹地府”就在那里。不少古典小说这样描述:“只见刀起头落,一魂只奔丰都城去  相似文献   

13.
利杉 《社区》2002,(10)
有关老婆与太太首先她们都是女人,这一相同的物种,使她们有了比较的基础;其次老婆是北方人对配偶的称呼,太太是南方人对配偶的称呼。由于各自的生存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这就使她们的内容有着许多不同,从而使她们有了比较的可能。她们的胆量她们有时很胆大,有时很胆小,不过老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电话史     
《阅读与作文》2007,(2):88-90
大一时,一屋赤条条睡七条汉子,初步安顿下来以后,六个省市的哥们集体做的第一件事是凑钱买电话,跨越了地域的差异足以说明此物的重要性。电话是当时我们最先进也是最火爆的通信方式,一天到晚铃声前仆后继地响,家人、同学,一张电话卡接一张电话卡往电信局塞,现在想想就隐隐肉痛。日常中大家还能用普通话(南方人只能算约等于用普通话)人模狗样地交谈,一打电话声音就暴露得赤裸,北方人仔细听还能听出说“俺在火车上困了两天一夜……”老四是正宗南方出产的产品,一打电话,呜里哇啦,连其它三个南方人都被听蒙了,等他挂上电话,一条纯种的山东大汉满是敬仰地望着他,深情地说:“南方人真节省,打电话都提着脚跟跑。”  相似文献   

15.
打油茶     
打油茶是侗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饮食方式。一天之中,不分早午晚,随时可以制作。它也是对亲戚、朋友,特别是远方来客的一种最好的礼节性招待,就象藏民族用酥油茶,蒙古族用马奶,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用白斩鸡来招待客人一样。 其主要原料是:茶叶,米花,酥黄豆或炒花生,猪下水,水园或糯米饭,葱花等。制作方法:先将糯米蒸熟晒干备用,  相似文献   

16.
“五一”长假,中国大地上热闹得赛春节:南方人、北方人、西部人、东部人,加上出境旅行的中国人和入境“凑热闹”的老外们,大家交换了场地来干同样的事:以比平时“豪迈”许多的心态大把花钱。5月7日,权威部门公布了激动人心的统计数据:4600万人次出行,旅游花费181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国庆长假又增长了15%和27%。假日经济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7.
其实供暖是个只有北方人一听到才会来精神的词,上学时五湖四海的同学中总是东北人最怕冷,而南方人最抗冻。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北方有暖气,融化了大家的意志力;而南方人就只能靠单薄的皮下脂肪和忍耐来度过潮冷的冬季。所以供暖对于生活在北京的人们来说,是生活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每年的11月15号到次年的3月15号。不过对于早就习惯了一到11月15号就摸摸暖气片的人们来说,这一两年的暖气开始变了,不单单是外观样式,更重要的是方式,以及随着方式改变而带来的费用变化。于是,在每年争论热还是不热的老话题里又增添了一个新问题:改还是不改?贵还是不贵?  相似文献   

18.
南方与北方     
易中天 《今日南国》2007,(14):25-26
南方和北方,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天地玄黄,五谷杂粮,男人女人,北方南方。南方和北方,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南方和北方吃的不一样。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米就是水稻,面则是小麦。水稻的籽儿去了壳就能吃,因此是"米"。麦子要磨成粉以后才能吃,因此是"面"。米就是"去皮后的作物子实",如稻米、薏米、花生米。由此及彼,凡粒状的也都叫米,如姜米、虾米、高粱米。面,本写作一个麦字加一个丐字,也写作(?),就是麦子磨成的粉,所以粉状的东西都叫面,如豆面、药面、胡椒面。北方人以面食为主,甭管是吃包子、饺子、馒头、面条、饼,都先得把麦子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史早期阶段,南方和北方都尚武好战且创造了高度的文明,但由于北方相对的地理优势,先于南方在秦汉时期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方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基本上保持了政治中心的地位,加之与北方游牧民族相邻,因而也成为各派力量角逐的主战场,这又导致北方一方面尚武精神得以延续,另一方面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至唐宋逐步让位于南方,形成了"南文北武"文化差异格局,而长期以来沉淀于南方人和北方人心灵深处的人类本能和经验遗存又进一步巩固了"南文北武"文化差异格局。  相似文献   

20.
"蛮子"是我们的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作为现代汉语的权威词典,对于这个词的解释比较单一。文章在语料统计的基础上,得出"蛮子"具有"指旧时北方人称口音跟自己语音不通的南方人"、"指封建时代汉族人对少数民族的蔑称"、"指本国人对外国人的讥称"、"指对彪悍、粗野、强悍的"不讲理"的人的称呼,特指男性,有时也指女性"等四个义项,希望对完善词义有一点小小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