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生活中会说一些古人的名字或事迹,可是我们真的了解他们吗?甚至我们连他们姓什么都会搞错。不信,你知道下面的古人姓什么吗?  相似文献   

2.
机会与麻烦往往总是并驾齐驱的。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马上就要下班。因为周末,其他人都显得松驰了,盘算着怎么度过休息时间。一位陌生人走进来问朗格,哪儿能找到一位助手,来帮他整理一下资料,因为他手头有些工作必须当天完成。朗格问道,请问你是谁?他回答,我们办公室是在一个楼层,我是  相似文献   

3.
(续前期)电报终于来了,风白将于八月初到达。得知这一确实消息,我就开始担心起来:我们还认得出来吗?我俩是否有很大变化?书信是我们忠实的知己,它  相似文献   

4.
本测验测试的是在与异性交往时,你的为人处世之道,同时,细心观察,从本测验中你还将有意外收获,即找到一些结交异性的小窍门。1、你深深懂得熟悉才会有机会结交你喜欢的他(她),因而为了创造更多接近目标的机会,你总是主动地去他(她)那讨教或借点什么,是吗? A是的B我知道这是种技巧,但我不擅长C不  相似文献   

5.
关于教授     
写下这个题目,还真是有点犯难。为什么呢?以本人的水平,想要对教授说三道四,还真怕拿捏不好。教授是干什么的呀?那可都是高深莫测的学问家。稍有不慎,就会招人骂,而且是有学问的人骂,这可不好招架。但,最后一段时间来,围绕着教授这个称谓发生的一些事情却又让人忍不住想说。明星教授可以做什么提起大学教授,人们总是立即想到蔡无培、陈寅格、陈景润、季羡林这样一些大师的名字,总是容易想起学富五年、学界泰斗、学术权威这样的字眼,总是会让人想到德高望重,想到严肃……但是,最近,我们却常常听到一些让我们说不上是应该高兴还是可以不高兴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巧用对手来助你 在晋升职位的竞争中,最好不要使用暗箭伤人的伎俩,因为你的上司不是一个傻子,何况暗箭伤人即使一时得逞,日后也有被揭露的一天,那时你的老板及同事或下属将如何看待你这个残忍无情、不值得信任而且可能会危及公司利益的人? 其实竞争未必是件坏事。如果没有竞争,运动员会为夺冠而努力吗?公司里的人会努力工作吗?如果你只注意竞争,而忽视了其他的事情,竞争就会变成障  相似文献   

7.
敬慕英雄,似乎正义而向上。渴望身边出英雄,似乎更是一种善良和美好。其实这是一种群体的性格缺陷,隐含着深深的怯懦、软弱、惰性和自卑。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大家应当自问为什么自己不去争做英雄。 痛恨腐败现象,则盼着出现包公;遇有不平之事,就希望“济公”显灵;看到邪恶当道,就等着天上飞来个“齐天大圣”;自己身处困境了,就恨不得周围赶紧有人学雷锋。可是面对腐败,你斗争了吗?面对不平之事,你仗义直言了吗?面时邪恶,你挺身而出了吗?别人处境艰难时,你伸出热情之手了吗…… 我们都该扪心自问:“为什么光是盼英雄而不去做英雄?”  相似文献   

8.
管理二则     
《人才瞭望》2004,(8):50-50
为什么高工资还留不住人才?有些公司给员工的薪水比较高,但还是留不住一些优秀人才,为什么?以下五点是靠提薪无法解决的离职原因。整体薪酬水平的竞争力。企业的薪酬真正具有竞争力吗?上一次根据市场行情审核薪酬水平是什么时候?是否对员工为企业发展所作的贡献具有认同感并加以奖赏?发展机会。对于大部分的空缺职位,是从企业内部选拔人员,还是从公司以外招募人员?企业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和学习机会吗?管理方式。流失率最高的部门采取的是什么管理方式?员工是否觉得自己有发言权?是否认为自己的贡献得到了认可?工作环境。为了填补人员需求和…  相似文献   

9.
在悉尼大学念完书,要出校门了,那是1992年,西方经济还处在衰退期中,失业率两位数,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很少,职业介绍所前排成长队在等打零工的机会。毕业即失业,挺愁人。 不过,还不太糟糕,周末有个教师职位一直保留着,收入够我付房租,过穷日子。做打工妹去过低层生活不干了,我要体现自身价值,机会总是会碰上的。 ·发了一百多封求职信 我跟应届毕业的同班同学一样,早在毕业典礼举行前,已经发动求职大战广海周发一二十封信.先后发出了一百多封。起先不是右沉大海便是婉言谢绝,谢绝总要拿出个理由,说你没有本地工作经验。我生气了,如果都不给我干一次的机会,我怎么能有本地经验呢!你们生来都已有了本地经验吗?后来我也明白了,这个理由含有隐性的种族歧视成份,不明说罢了,我算是撞上了“玻璃隔墙”了。  相似文献   

10.
美在加减中     
有很多人总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再有一次生命,将如何如何.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有潜力,只是加法做得不够.可是,人生是个不归的旅程,没有后悔药. 生活如容器,总是放入很多东西来丰富我们的人生.人生的加法是什么呢?是追求知识、成功、荣华富贵,追求这些并没有错,关键是你要放什么进去、怎么放.  相似文献   

11.
陆琪 《人才瞭望》2013,(3):89-89
许多年前,我喜欢听一些比较小众的歌手的歌,譬如许巍、陈绮贞、李健。这些名字,如今是文青们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但是很多年之前,他们都是默默无闻、小到不能再小的小人物。歌坛也好,演艺界也好,如何才能红,这似乎是有法则的——你要么就长得很好看,要么就很会做宣传,要么就愿意付出潜规则的代价,要么就有实力唱得好或者演得好。真是这样吗?让我们来看看许巍、陈绮贞、李健这些人,他们长得好看吗?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时间”揭秘 如果问:你熟悉北京时间吗? 你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太熟悉不过了。因为收音机里的“嘀嘀”声,电视屏幕以各式各样计时工具的数字显示,经我们提供的都是北京时间。 如果再问:你知道北京时间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13.
平时想听其他老师的课,往往会听到老师们这么说:真不巧,这堂课讲评考卷,没什么可听的。难道试卷讲评课就真的没有什么可听的吗?说到试卷讲评课我们的感觉是什么呢?枯燥、单调。学生的反应是什么呢?无精打采。  相似文献   

14.
怎么成为人才?我想,在回答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这里要涉及到个人的特点所以可以说:就象社会中不同人之间的差别多得很,那么成为人才的道路会是同样地多样化。 一、我的故事。 我成为人才道路的开端是在中学最后年级。我学校的老师通知我他们收到了我们国家外交部的文件。象过去一样,这个部门为了培养将来外交工作的人才,在全国高中招生派到国外学习。可以选择三个国家的名校:德国、苏联和中国。我决定了试试参加考试并选择了中国。为什么选中国?当时我觉得来中国的收获最大而且这样的机会太少。苏联、德国是我们邻国,在这两国学习,了解这两个地方的机会多;真想去通过别的  相似文献   

15.
近一段时间来,各类拍卖不断地摄入人们的眼球。比如,拍卖某歌星用过的“保时捷”轿车,拍卖刘晓庆的房产,拍卖贪官的赃物,拍卖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冠名权等等。对于这些标的都是物品或财产权利的拍卖,人们往往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然而,当人才被搬进拍卖行进行拍卖时,人们却不免会大吃一惊:人也能被拍卖?那不成了贩卖人口了吗?由拍卖行来操作人才招聘是否可行?这个奇招能推广吗?等等。“人才拍卖”现象成了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人才拍卖”浮出水面所谓“人才拍卖”也被称为“报价竞聘”,要求被拍卖的人才登台演讲、自报身价后,由台下用人单位举…  相似文献   

16.
面试前对应聘单位和应聘职位进行调查研究,是获取有用信息的必要和有效的手段。对应聘单位和应聘职位不了解,会造成你在面试过程中心里没底,处处被动。面试有一个重要的评价要素,就是求职动机。主考官经常会问类似这样的问题:你对我们单位了解吗?你为什么来应聘?你对你要应聘的职位了解吗?你为什么应聘这个职位?假如你被录用后,你将如何开展你的工作?对于这样的问题,回答绝不仅仅是个技巧问题,从来也没有什么标准的答案。如果你没有进行过调查研究,你的回答很可能不着边际,你可能自以为回答得很得体、很巧妙,而实际上犯了重大的忌讳。假如你所应聘的职位本来就要求按章办事,循规蹈矩,你却大谈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面试过程中,你回答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根据,从客观实际出发,这个客观实际就是指应聘单位和应聘职位的实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人才市场管理规定》,从今年10月起,一定条件下的国外猎头公司可在中国从事人才中介服务,国人求职有了更大的范围。事实上,随着就业范围的扩大和机会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只求拥有稳定的饭碗,而是“哪里有食飞哪里”,在求职中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这样,对于那些在职人员来说,跳槽的机会会更多,这被形象地称为“鸟式就业”。 “迁徙”进行时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今年进行职业咨询的人数比往年要多,大部分都是已经参加过工作的人,那么,这些准备跳槽或者频频跳槽者到底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了吗?企业对那些频跳者持什么态度? 毕业…  相似文献   

18.
手握黄金     
当一个年轻人总是埋怨自己太穷,没有机会获得更多财富的时候,他可以听听下面这个故事。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问一位愁眉不展的青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高兴?”小伙子说:“因为我手中没有钱,买不来房子,买不来汽车。看着别人出入高级消费场所,我这心里就越发不平衡。”“我觉得你很富有嘛!”老人笑着说。“您不要拿我开涮好不好。”小伙子说。于是老人问:“假如我现在砍掉你一根手指头,给你一万元钱,你干不干?”“当然不干!”小伙子回答得很干脆。“好。那么,我给你10万元钱,要你的左腿,你同意吗?”小伙子犹豫了一下,然后摇摇头。“让你的双眼…  相似文献   

19.
要是由电工换一个烧坏的灯泡,需要几个人?答:只需要一个人,可是当你找他的时候,却总是找不到。要是由评论家更换呢?答:需要两个人。一个换灯泡,另一个则在旁边指手画脚地批评他。要是由一个父亲来更换呢?答:需要三个人。他会命令妻子扶凳子,儿子打手电筒。  相似文献   

20.
一天,我正百无聊赖地坐在办公室里翻报纸,忽然手机“嘀”地一声响了,打开一看,一条短信跃入眼帘: 嘿,我很郁闷耶!你在干啥?上班吗?怎么不给我电话?我很想你!星期六有空吗?咱们约个会吧? 同意请回复“Y”,不同意请回复“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