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研究者广泛关注并争论不休的“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论断,是《中国小说史略》汉唐部分的总命题,承载着鲁迅以“演进”为核心的古代小说发展观和他在汉唐小说文体、内容、艺术等方面的“选择”与“定性”原则。“论断”强调的不是唐人才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小说,而是唐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写人”的、重视艺术和审美的文学性小说,进而揭示唐人小说在古代小说史中的重要位置和意义。研究者在理解和讨论这一“论断”时,应当注意其时代学术研究的局限,也应予以学术史层面的“了解之同情”。  相似文献   

2.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形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能不说,唐人小说观念的转变,则必然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然而,与创作本身的空前繁荣局面很不相称的是,唐人对于这个方面的直接理论表述却少得可怜。在“小道”说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手脚,甚至“有害”论不断鼓噪文坛的情况下,柳宗元针锋相对,来正面肯定传奇小说一类文字的《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便成为我们借以考查唐人进步小说观念的一份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了。  相似文献   

3.
唐代 ,是“始有意为小说”的时期。受当时“尚奇好异”思想影响 ,人们乐于创作、编辑、传播小说 ,从而促成了唐代小说的空前繁荣。唐代小说不但质高量丰 ,且多署有作者真实姓名 (或不难考定姓名 ) ,这与古代其他时期的情形大不相同。以唐代小说作者为对象、以其“身份”、“类属”为范围作一梳理 ,从中可见唐人小说繁荣因缘根基之一斑。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唐代传奇与魏晋南北朝小说从创作动机、创作题材到表现方法诸方面,都予以全面比较,翔实论证,从而结论为:唐人小说较之魏晋六朝小说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极为突出的进步:一、从“并非有意作小说”到“有意作小说”;二、由“志鬼神之‘怪’”到“传人事之‘奇’”;三、从“纪实”到“作意”。  相似文献   

5.
赵卫彦在《云麓漫钞》中说,唐人小说“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足见前人对唐代小说的认识已十分全面。但“五四”以来,唐人小说的研究更多地注意了其“诗笔”的一面,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文采与意想”(《中国小说史略》)的一面,而往往忽视了“史才”与“议论”,也就是隐藏在唐人小说背后的“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同前)的一面。单纯从文学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固然无可厚非,但离开了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作者的写作心态等其他能够揭示作品更深层内涵的方面进行研究,难免有时会忽略中国古典文学中“诗言志”或“兴寄…  相似文献   

6.
杨泽文 《社区》2009,(8):56-56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应该说韩少功是最具有文体意识的作家,他的个性化写作一直备受读者关注。其先后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和《暗示》,因有意追求文体的模糊性与陌生化,从而遭至许多质疑和非议,毕竟韩少功已经大胆挑战了“小说独特的文体潜规则”。  相似文献   

7.
中外文学史有力地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作家自身命运的不幸往往是某种创作飞跃的潜在原因,而作家自身的幸运却常常会葬送他的创作.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太史公自序》)杜甫说:“文章憎命达”.(《天未怀李白》)韩愈说“(文章)恒发于羁旅草野”.(《荆潭唱和诗序》)欧阳修认为诗“愈穷则愈工”.(《梅圣俞诗集序》)刘克庄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诗非达官显人所能为”.(《跋章仲山诗》)安史之乱中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维的诗歌创作实践就是力证.  相似文献   

8.
唐人传奇与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两枝奇葩。宋人洪迈称道:“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鲁迅也曾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唐人传奇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这除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原因以外,还应当从文学发展的源流、小说这一文艺样式演变的内部规律来探讨。  相似文献   

9.
唐人传奇与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两枝奇葩。宋人洪迈称道:“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鲁迅也曾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唐人传奇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这除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原因以外,还应当从文学发展的源流、小说这一文艺样式演变的内部规律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唐五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已摆脱子、史的束缚 ,逐步走向成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指出唐人“有意为小说” ,叙事艺术的增强是唐五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唐五代小说的叙事艺术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勾勒唐五代小说叙事视角的多样化以及各种叙事视角自身的特点 ;二是在叙事时间上 ,标注年号、有意识“扭曲时间”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预叙等叙事笔法的运用构成唐五代小说独特的叙事时序 ;三是叙事结构上 ,呈现出程式化、板块状的特点 ,作者还通过设置“小说之眼” ,使叙事结构趋于谨严、完整  相似文献   

11.
如所周知,中国古代作家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摹拟前人的优秀作品。蒲松龄也曾采用这个方法来体认和吸收唐代传奇的艺术经验。他的《续黄粱》、《莲花公主》、《织成》、《葛巾》、《武孝廉》在唐传奇中有其蓝本。鲁迅先生说蒲松龄“抚古”、拟唐人小说,强调了蒲松龄学习唐代传奇的事实,揭示了《聊斋志异》的主要艺术渊源。蒲松龄自己在《聊斋自志》中也把《聊斋志异》比作干宝的《搜神记》,在《感愤》诗中把它比作洪迈的《夷坚志》,当他郑重地为该书命名时,用的也是唐人语汇:“志异”二字出于沈既济的传奇杰作  相似文献   

12.
传奇体的确立与宋人古体小说的类型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体小说类型的确立是小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唐人始有意创作小说,还不具备小说的研究意识,而宋人在这一基础之上,开始有意识地构建小说理论,其小说类型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本文以宋人小说类型的命名与划分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唐人《异闻集·传奇》的文本依据,以为传奇小说之命名当源于《莺莺传》;其次,注重传统小说观念下的小说类型划分,认为小说类型由北宋时期的纷繁到两宋之交的趋于一致,基本认同志怪与志人轶事两种形式,因此,宋人的古体小说主要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唐代“始有意为小说”,唐代文学家创造了“小说”这一新的文学样式。这是大家公认的。但为什么“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呢?在探求小说源流时,传统的看法是唐人传奇是由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演变而来。这一看法,近年来受到了挑战。少数同志认为,表面看来,初唐的传奇确实象是六朝小说,但仔细辨微却并不尽然;不可否认六朝志怪当然是唐人传奇的先行者,而从形式乃至意识形态的继  相似文献   

14.
“问题小说”作为现代文学最早形成的创作潮流,其发展与《新潮》《小说月报》等期刊的推动密不可分。“问题小说”始于《新潮》,推动其形成潮流的却是《小说月报》。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不仅在思想和理论上主动提倡和推动“问题小说”,有意识地提升创作数量和质量,而且有意凸显重点作家、引导读者参与讨论,扩大了“问题小说”影响的公共空间,为“问题小说”潮流的形成建构了有力的现代传媒保障,成为期刊推动文学潮流形成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对于小说创作,鲁迅有自己的独创性.在题材选取上,他说过:“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说到《故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三国演义》史实与虚构的关系,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的学者们都有许多论述,但不管他们的见解如何相左,分歧如何之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看到了处理史实与虚构的关系,这是历史小说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问题。叶朗在《中国小说美学》一书中曾对这个问题作过概述,他说:“我认为,这里的根本问题还在于对小说的性质如何认识。小说是一种语言艺术,它与历史著作不同。金圣叹对它们作了区别,指出小说是‘因文生事’,而历史著作则是‘以文运事’。这  相似文献   

17.
中州书画社今年三月出版的《唐人小说选》第381页注解中说《红线》的作者是蔡州朗山(今河南汝南县)人。“汝南县”之说令人诧异!  相似文献   

18.
唐人小说叙事意象的美学功能体现为其对叙事主题的凝聚,对叙事结构的贯通,以及对叙事节奏的调控,这一极具文化意味和美学意味的叙事方式,从另一角度呈现了唐代小说家“有意为小说”的主体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19.
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问世以来,学界咸以为魏晋南北朝小说一如写新闻,并非有意创作。然细阅干宝的生平资料,细阅其《晋纪》、《搜神记序》及《搜神记》却会发现:号曰良史的干宝实爱搜神志怪;在那时就发现小说“难免失实”,划清了与历史散文的界限;其《搜神记》题材采自典籍者多荒诞失实;题材采自现实者实非写实而多虚构。干宝的创作实践了他的小说理论,已开有意为小说之先河,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文学领域里,从魏晋之际把小说分为“志人”、“志怪”两大支后,降至唐人传奇,旁及元明戏剧,清代小说,其中“谈狐说鬼”或有狐鬼形象、情节出现的作品,为数可观。而脍灸人口的如《宋定伯卖鬼》、《倩女离魂》、《牡丹亭》等等,均有其独到之处。最为世人所公认并欣赏的,便是集谈狐说鬼之大成的《聊斋志异》。在此书作者蒲松龄笔下,写了不少成功的孤鬼形象,那种“刻镂物情,曲尽世态”,“各出其情,状无所隐”(蒲立德《聊斋志异序》)的艺术成就,是此书具有历时不衰的引人魅力、久为人们所喜爱的主要原因。这些事实说明,以狐鬼为题材,或住作品中有狐鬼形象或情节,是不会妨碍作品获得成功的。因为它们的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