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新时代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比较国内外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提出国内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我国医学教育体系和实践,提出高校应通过制定并完善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案、构建医学生科研能力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完善的科研能力培养保障体系三个维度来提升医学生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2.
加强医学专业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医事法律素质教育要坚持与医学专业教育、医德教育、普通法制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医事法律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包括医事法律知识、医事法律意识、医事法律思维和医事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医学生法律素质现状令人堪忧,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法律实践能力欠缺。从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形成医事法律素质培养的系统,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科技发展以及科研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高要求。加强高等学校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尤其是创新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在于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和提高科研管理效益。高等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创新管理理念,具备知识产权保护、科技转化意识和服务创新意识,也应具备创新管理能力,具备熟练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高等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创新素质培养,应培养科研管理人员创新理念,转变科研管理行为方式和服务形式;制定科研管理培训计划,提高科研管理人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人员有效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科研训练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潜能的挖掘、知识领域的拓宽、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科研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校教育远离工程实际,脱离产业需要,培养的人才缺乏实践经验和创造性,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的不相适应等问题,探讨了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的必要性,以及加强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使它在为医学生开拓知识,完善结构,提高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可以帮助医学生健全人格、创新理念,塑造健康的人文精神,可以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医学院教师素质优先序的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生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排序.方法:从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随机抽取3个班共420名学生进行教师素质要求排序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选择“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知识渊博.学术及科研水平高”、“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能力强”这四个素质种类人数多.学生在选择这四个素质种类上不存在差异.这四个素质种类是学生认为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必备素质。  相似文献   

7.
适应医学科研管理者的信息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管理与一般行政管理的不同点在于是技术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时效性。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需要科研管理者提高信息素质。科研管理者应具备的信息素质有:工具、资源、社会结构、研究、出版和传播信息素质等。科研管理的信息素质教育的方法包括: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道德素质的养成、信息能力培养、信息基本技能培训等等。  相似文献   

8.
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能力是医学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而音乐审美教育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非常有效的途径,文章分析了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音乐教育在医学生人文教育中的地位,探讨音乐教育对当代医学生人文素质能力培养提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施医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是落实国家以就业带动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厘清当前医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医学生创业素质的具体内容,通过构建"筛培式"培养模型,分阶段开展医学生创业素质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医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和提升职业素质的自主意识,而且对培养有开创精神的优秀医疗卫生从业者及创业者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强医学生医疗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医学生医疗安全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认为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让医学生在未来更好地安全行医,必须加强医学生医疗安全教育.包括重视人文知识、医患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法规学习,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