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别林斯基的文学民族化理论是别林斯基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别林斯基文学民族化的理论提出至今一百多年过去了,时间和历史证明,他的理论依然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一一定的理论,总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别林斯基文学民族化理论的提出,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注重总结历史 ,经过十年的思考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 ,认识上产生飞跃 ,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发展生产力是核心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重要内容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三个方面抓住了当前和今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反映了党的全部历史经验 ,特别是建国五十多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和最近十年的历史经验 ,集中体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党建理论和一切重要思想的最重要内容。“三个代表”的精髓是创新 ,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发扬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 ,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及时进行理论概括 ,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3.
党内选举问题,历来是发展党内民主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历史,就是进行党内选举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历史,它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回顾总结这段历史,对于进一步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发展党内民主,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余世诚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同时也深刻阐明了这一伟大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思想条件和我们党主观方面具有的条件。认识和理解这些条件,对于我们加深理解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在意义在全球化条件下显得十分重要而弥足珍贵。它为我们揭示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东方社会主义文明、世界历史的整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革命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亦是一个既“老”而又“新”的问题。说其“老”,是因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也已有70多年的历史。说其“新”,是因为近年来人们对此又产生一些新的迷惑: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提法以后,如何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革命的含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是否需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我们现在是否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由于近年在理论研究与宣传上只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基本不提社会主义革命,致使许多人误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已不存在社…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著作中,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者关系的思想,对于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发展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理论。  相似文献   

8.
我们党的十二大科学地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原则、方针、政策。马列主义理论课应当把这些新的伟大成果,吸收和反映到教学上来,使我们的教学在理论结合实际方面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一种理想、一种制度有它自己发展的历史。它经历了由空想变成科学和由科学理论变成社会现实的不同发展时期。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如果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算起,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经过300多年的发展,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了唯物史观,它终于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变成社会现实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开始的,至今也有70年的历史。要从这70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尽管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继承者在过去已对社会主义作过许多论述,这些论述成为我们今天认识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但如果不立足现实,从实际出发去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并用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将免不了犯错误,甚至重新陷入空想。  相似文献   

10.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产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人们对该理论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很多人批评其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之上,“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严重摧残了人性;其实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中的管理职能化思想和人力资源开发思想,就闪烁着人本管理的理性,也给后来的管理以积极的启示,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分析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和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两篇文章,初步概括出两人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有着共同的历史和逻辑起点,以及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民和无产阶级等方面观点认识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特别是马克思本人,在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历史视野内,对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作了科学的阐释和说明,对资产阶级的人权观作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人权对于资产阶级革命,它的伟大在于战胜封建专制和神权统治,实现“政治解放”;对于无产阶级,它的伟大则在于战胜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人类解放”。正确认识人权的普遍性、具体性及其与“人类解放”的内在关系,是理解和把握当前我国人权建设和实践的理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的阶级出身是他始终对底层劳动阶级怀有深深同情的根源,他在作品里揭示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体现了他的无产阶级阶级倾向,他的作品虽然呈现出无产阶级文学的色彩,但由于他本人思想的局限性,最终也称不上是一个无产阶级的作家.  相似文献   

14.
尊崇资产阶级革命家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尊崇孙中山先生是"振兴中华"后继者的应有情结,"振兴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先生的共同理想;孙中山伟大的思想品格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5.
试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理论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看法认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理论内涵在于:第一,表述了无产阶级作为旧制度的破坏者和新制度的创造者的历史使命的思想;第二,阐述了先进理论的革命作用。本文认为这两个方面不足以揭示《导言》的理论内涵。《导言》的真实内涵在于,马克思在这里第一次探讨了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之外,《导言》还从革命对象的特殊性、资产阶级的特殊性等角度深入分析了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实际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梁实秋为代表的新月社批评家提倡"普遍人性论"、"天才论"的文艺观,并在否定文学的阶级性和无产阶级文学存在可能性的过程中与鲁迅发生了激烈的论争。鲁迅认为文学兼具阶级性和人性,他揭露了新月社潜隐的资产阶级意识及其替国民党政府"维持治安"的心理与意图,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存在合理性进行了辩护,进而为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宝贵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阶级斗争沉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战后以来 ,发达国家阶级斗争的形势渐趋缓和 ,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逐渐沉寂 ,工人的罢工斗争、工会活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浪潮回落。究其原因 ,从阶级关系方面看 ,主要有无产者与资产者分野的不确定性、无产阶级内部结构的多层次性、无产阶级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向世界宣布“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在经过150多年后的今天,面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出现的新情况,怎样认识现实社会条件下两大社会制度、两大对立阶级的历史命运,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给予理论上论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现实情况作出与理论一致的解释,把资本主义的“新情况”和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放到历史的长河中,用历史的眼光,用百年的尺度去阐释,从而标显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命运的预言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张友渔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内有影响的报刊活动家和政论家之一,是少数对资产阶级新闻理论和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作过系统比较研究的学者,提出了"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观点,并对舆论的构成、统治新闻的方式、社论和副刊的功能等作了详尽的剖析。对张友渔的这些新闻思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得“无产者”和“资产者”处于政治、经济的对立之中,生产发展的成果为“资产者”一个阶级所享有,“无产者”处于畸形、片面发展的境地。马克思认为“无产者”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先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然后在新社会中变为“有产者”,实现路径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对“无产者”变“有产者”思想的正确理解事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