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流通如何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二者结合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成败,而且也关系到能否保持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发展。现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坚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是搞好粮食流通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作为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然同时受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  相似文献   

2.
粮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密切相关,主要是由粮食商品生产和粮食商品流通构成的。粮食商品生产,是粮食商品流通的基础;粮食商品流通,是粮食经济运行的实现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因此,研究我国粮食经济的发展问题,要侧重在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这两个领域。主要是解决生产和流通方面,在政策上、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其实质是国家与粮农、粮食产区和销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变化的双重影响,我国粮食供应缺口不断增大,对外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粮食安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新形势下粮食安全形势堪忧:快速城镇化和家庭农场经营模式都会减少粮食生产规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会提高粮食消费数量,国际贸易新规模可能影响到粮食进口。粮食金融化会从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贸易四个方面影响粮食供应。发挥市场对粮食金融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完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引导新型粮食生产单位对冲粮食价格风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以提高粮食流通的效率,利用贸易新规则稳定粮食贸易价格和数量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在治国方略中,粮食问题始终是受到统治者们普遍重视的问题。粮食与人民生活休戚相关,与其它商品的交换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的市场结构。因此粮食问题成为研究清代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网络系统。本文试图以汉口为例,通过粮食贸易的集散经营、流通运销等问题的分析来探讨清代粮食贸易的性质及其影响。一、汉口粮食的集散与经营湖北汉口镇,“肇于明中叶,盛于(天)启、正(崇祯)之际”。到清代,随着长江流域沿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其自身优越的地  相似文献   

5.
辽宁粮食仓储设施现状与粮食生产、流通发展需要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表现在仓容总体不足、永久性仓容短缺、设施陈旧、技术落后、仓储库点分布不合理等许多方面。改善这种状况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是使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与粮食流通企业改革同步进行 ;二是开拓粮食仓储产业化经营的新途径 ;三是调动多方积极性 ,建立多元筹资机制 ,增强省级粮食宏观调控能力 ,完善存储和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粮食收储企业全面走向市场已成必然,作为承担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职能部门的农业发展银行如何应对粮食市场化改革给农发行业务经营、资金管理、职能转变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摆在各级农发行面前亟需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仅就粮食市场化改革后农发行面临的一些难点及应对措施,谈点个人意见。 一、粮食市场化改革给农发行带来的冲击及影响 (一)企业由政策保护下的特殊法人走向市场经济中主体地位平等的法人,银企思想难转变。随着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的建立,粮食市场经营机制的完善,目前这种粮食流通格局已经给各级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粮食收购由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一家包的格局已经或正在被打破,多元化的粮食购销体制正在形成。所以,放开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都是围绕“保障粮食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及保护粮农利益”这一基本目标进行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 ,粮食流通体制运行效率低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因此 ,近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取向应该是 ,全面放开粮食市场 ,促进粮食流通。粮食补贴方式的改革必须有利于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 ,并以此为契机 ,推进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在粮食供给方面,发展中国家主要从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贸易等方面采取相应的促进政策提高粮食的自行生产能力以及调剂余缺的能力。在粮食获取方面,主要通过提高人们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来提高其获取粮食能力,并加强安全网的建设应对临时冲击。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供给和获取能力的政策与减贫的政策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缓解和消除贫困是确保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加强对农业的支持是改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最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市场的国门打开 ,粮食流通体制将难以应对入世挑战。而中国特殊的国情又决定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必须立足于基本自给。因此 ,如何在WTO规则下 ,重构中国粮食流通新体制 ,营造一个有序的开放型市场格局环境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本文认为组建粮食银行 ,通过行政性管理、商业化经营 ,来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是上上之选。  相似文献   

10.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粮改工作的全面启动,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贯彻执行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和《粮食收购条例》,实现监管职能到位,笔者认为需从三个方面认清意义、任务和责任。一、意义重大粮食是事关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常言说,“粮食宝中宝,一天不可少”,“开门七件事.粮米第一件”则道出了粮食与人民生活的关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等古训,更是直接把粮食问题与政…  相似文献   

11.
从1998年5月开始,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拉开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帷幕。敞开收购(即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顺价销售(即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封闭运行(即农业发展银行收购粮食的资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农村粮食经纪人活跃于农村粮食收购一线,然而农村粮食经纪人与农户之间存在不科学的零和博弈关系,农户由于信息不通等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导致其利益多数时候受到损害。本文以吉安县桐坪镇为例,根据当前的政策环境,利用供应链思想来建立一条科学合理的农村粮食收购链来改善不合理的收购现状,以保障各方利益,为规范农村粮食收购市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近三十年来清代新疆农业开发研究成果的简要回顾,发现学界在开发经营的性质和形式、政策和路径选择、粮食供给状况、赋税和奖惩制度、农业环境的利用和技术选择等五个方面的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农业经营的性质和形式方面,根据经营主体的不同可以将这一时期的屯垦活动划分为三种类型:国家农业经营行为、民人自食其力的经营行为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品性农业经营行为;农业开发的政策和路径选择方面,应当注重清中期新疆农业开发遇到的困境和围绕这一困境进行的政策调整的研究;粮食供给状况的研究应当充分考虑农业生产力状况、耕地面积、农业人口数量、赋税、播种量、粮食流通等方面的因素;赋税和奖惩制度方面,应当注重各时期政策的调整和演变;农业环境的利用和技术选择方面,应当更多关注对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以及土壤类型、无霜期、海拔等自然因素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在计划经济时期曾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粮食,现在也遇到了市场问题:由于粮食连年丰收,国家收购价高,市场销售价低,各地连续数年出现粮食严重滞销、仓库爆满的局面。近些年,随着粮食收购和库存量的大幅度增加,国家用于粮食的政策性补贴也大量增多,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挤占挪用粮食收购资金,粮食部门管理粗放;导致粮食企业亏损挂帐和不合理占用大量上升。全国粮食收购款在过去6年中共产生了2140亿元的“大窟窿”,根据国家审计署牵头的中央八部门联合审计的初步结果表明,其中800多亿元被挤占挪用;余者为亏损挂帐。这一切说…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也是巩固政权、稳定市场、保证国家建设的最重要战略物资。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大力加强对粮食生产的领导,努力搞好粮食的流通和分配,粮食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使我国从一个粮食不能完全自给的国家,逐步变成了粮食自给自足的国家,基本上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成就举世瞩目。特别是  相似文献   

16.
一、总体思路关于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总体思路是要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挤的要求,以“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为指导思想,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为奋斗目标。近期目标重点是要抓好“五三一”工程。即五大商品:粮、油、肉、菜、糖;三大改革:商业企业发展注销经营,物资流通企业重点发展代理制,粮食实行“两线运行”,把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经营分开;一大建设:建设和管理好商品批发市场。建立起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粮食商品、农副产品、…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后的较长时间,我们对于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粮食,实行了由国家控制的统购统销政策,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完全统死的办法,对于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于调动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就不利了。但是,完全放开也不行。国家从粮食供需状况、社会和财政的承受能力以及保持市场稳定等因素出发,1985年决定对粮食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并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进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已经经历了数轮改革。1979-1993年是 粮食流通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期,1993年所实施的粮食价格与经营的全面放开是迄今为止 力度最大的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而1994-1999年则是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调整期,1998 年开始以“四分开一完善”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改革实际上是在国民经济 市场化程度已有很大提高的背景下,政府对粮食流通系统实行的严格管制。在21世纪初的开 放经济条件下,需要建立规范化的粮食市场体系、多元化的粮食流通体系、专业化的农业保险 体系、高效率的粮食供求调控体系,从而形成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的良性循环机制,以促进粮 食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 供销社系统现行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是在产品经济年代.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建立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增加农民收入。棉、麻等主要农产品基本上是按照国家计划种植.供销社根据国家收购政策、把农产品全部收购起来.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二是在轻工产品原料配置上.保证了各方面的需要,兼顾了产区和销区、内销与出口等方面的需要;三是国家建立了储备调节及进出口调控手段,对丰欠年进行了余缺调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逐步建立.供销社现行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已不适应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主要表现在: ——在思想观念上.供销社的不少同志.仍停留在产品经济年代.对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涉足市场忧心忡忡,习惯于吃“计划饭”、“太平饭”.做“太平生意”.缺乏商品经济意识和竞争观念。  相似文献   

20.
目前 ,随着我国加入WTO谈判的进展 ,中国“入世”的日期已日益临近。吉林省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 ,因此 ,如何应对“入世”给粮食生产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已成为当前全省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课题。 一、“入世”给吉林省粮食生产流通带来的冲击和机遇  加入WTO ,就意味着我国必须遵守世贸组织的有关准则和规定 ,扩大国内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 ,降低关税税率 ,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和粮食出口补贴 ,这必然要给吉林省粮食生产流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粮食价格将受到冲击 ,再难维持较高的水平。与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