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维“亦官亦隐”说质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辉斌 《唐都学刊》2004,20(1):37-40
自 2 0世纪 5 0年代始流行于唐诗研究界的王维“亦官亦隐”说 ,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其原因在于 ,“亦官亦隐”之说 ,不仅有违于唐王朝“干部政策”的历史真实 ,而且亦与王维生活的历史实况相去甚远。正因为如此 ,故唐代无“亦官亦隐”之例 ,而为研究者“标贴”于王维身上的“亦官亦隐”或“半官半隐”说 ,自然也就属子虚乌有之辞。  相似文献   

2.
季爱娟 《学术交流》2006,(1):179-181
战乱、灾难、死亡,使穆旦切实感知到大地的黑暗与颤栗,人性变异的荒蛮。穆旦窥破了当时文化的种种虚伪与神话,从而转向内在思想“探险”与精神求索中。因此,他的诗歌想像力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的丰富的宗教想像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试图在诗中创造一个上帝,于是,在他的诗中一度出现了与自己相对的“神”、“主”、“上帝”之类的意象。而且,“上帝”这一意象的内涵相当丰富,他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含义露面,不断相互替补,给穆旦诗歌增加了深度和广度。同时,作为一个关注现实的诗人,他更痛苦地发现,上帝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可以说,当穆旦采用西方诗人的重构方式时,他却发现了信仰重构的渺茫。至此,他的“丰富的痛苦”的主题得以突现。  相似文献   

3.
王猛 《东西南北》2011,(13):68-69
他是一个学者,他是一个政治家。他还是一个精通外交的账房先生。他是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却以经济学著作闻名于世。他曾任“中央银行外汇管委会”主任.官不可谓不高。  相似文献   

4.
载泽主政度支部期间从清理财政和整顿盐务两方面推进财政改革.一方面,他力主采取强力措施,在各省设财政清理局,简派财政清理官执行清理任务;另一方面,他推行以中央集权为旨归的盐务管理体制改革,清理盐务积弊.载泽改革财政包含“求新”和“谋权”双重面向,既是以立宪财政新制取代传统财政旧制的改良,又是少壮亲贵崛起后重新划分权力利益格局的尝试.由载泽改革财政可以窥见,少壮亲贵集团的崛起改变了清末政治常态.  相似文献   

5.
说起苏东坡,人们都称道他是文学艺术上的全才,其实他还精通医药,这从他的文章、信札和别人的笔记以及《苏沈良方》一书中,可以找到不少材料。《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子部五·医学类》:“二人(苏轼、沈括)皆不医名,而皆能通医理。”但在“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的封建社会里,士大夫辈对医药一行是不屑为之的。苏轼精医术除个人爱好外,主要原因是他在仕途上一再受贬谪,接近下层人士,同情人民疾苦,因而留意于“卧者使之起”、“鬼门转其足”的“歧黄”之术,诚如明刻本《苏沈内翰良方》序所称,这是“坡老之隐抱”。据记载,苏轼于宋哲宗元祐五年来杭州任知州,是年杭州瘟疫流传,他献出早年得之于四川隐  相似文献   

6.
关于戴望舒,以往文学史家和诗评家都比较侧重于研究他受理论的和现实生活的影响而在诗风上的某些变化,往往忽略道家思想在他身上的自觉不自觉的渗透,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未能揭示出他诗歌“绝望的自我陶醉和莫名的怅惆”①的部分真实原因。本文无意重述人们公认的一般性影响,只想就戴望舒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反过来又影响了他诗歌创作这一文化循环过程,揭示这种溶受的本质意义,从而对戴望舒及其诗歌的真面目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对于戴望舒有无受我国道家思想影响的问题,我以为答案是肯定的。翻开望舒诗稿,接二连三映入眼帘…  相似文献   

7.
霍建波 《唐都学刊》2007,23(1):124-128
吏隐与吏隐诗主要表达了吏隐者亦官亦隐的思想情怀。历史上的吏隐者有提出朝隐的东方朔、提出大隐的王康琚、提出中隐的白居易以及实践吏隐的山涛、阮籍、谢、王维等著名文人。探讨白居易的吏隐诗,闲适是其主要特点,而且其闲适乃是官场公务之余的个人放松,或者休假时闲雅、悠闲、自足的情调,与传统意义上隐士彻底的“闲”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张涛 《社科纵横》2006,21(7):124-125
虞博士出仕而超脱,身仕而心隐,把道家精神渗透于儒家生涯中,对世俗采取不执不拒的“大隐”态度,是一种儒道互补的文化心态。他在天人合一的传统宇宙观基础上,表现出乐天知命的“天怀淡定”,其性格核心是中庸之道。他的中庸心理状态,和谐平宁,淡泊自足,却缺少冲破平衡宁静而发奋追求的内在动力,这与西方文化传统所哺育的个体人格精神,各有长短利弊。  相似文献   

9.
《东西南北》2011,(21):30-33
唐英年,历任香港财政司司长、香港政务司司长,是香港特首之下名副其实的“第二人”。作为出身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豪门公子,唐英年身上不乏“公子气”,他曾多次强调最重视家庭及个人享受,嗜好红酒,喜爱赛马,更爱玩跑车,但这并不妨碍他成长为一位让香港市民超级喜爱的政治明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就是凭着这份睿智与雄健,唐英年一步步走到角逐香港2012特首的最热门人选之一。也许,他还会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0.
张石 《东西南北》2011,(23):23-25
“3·11”大地震彻底暴露了日本政官制度的腐败与无能,面对将要像福岛原子炉发生“炉心融化”一样发生“中枢崩溃”的日本,一个倔强的有良知的日本人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将自己在日本能源政策制定实践中亲历的肮脏做法公之于众,几乎是“泣尽继以血”,写下了震聋发聩的《日本中枢的崩溃》一书,揭露了福岛核电灾难是一起日本政、官、商沆瀣一气引起的“人灾”,而等待他的却是更加严酷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周桂峰 《唐都学刊》2005,21(1):30-32
王维后期思想消极,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既不敢明白抗争,也不愿同流合污,亦不采取遁迹山林的完全避世态度,这一状态被学界概括为"亦官亦隐".近来论者提出质疑,以为唐代元"亦官亦隐"之例,而"亦官亦隐"之说"属子虚乌有之辞".笔者以为,"亦官亦隐"是一种生存状态,但更是一种心理状态,而唐代的休假制为王维保持这种生存状态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一千多年来,李贺这位短命的天才作家深深得到人们的普遍同情,历代读者对他的诗歌也都激赏不已,击节称叹。然而,古代文人赞之为“鬼才”,却无法就其独特的艺术创造给予恰切的说明;近世学者称之为“唯美诗人”,也未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最近十年,许多古典作家不是被反孔批儒所株连,横遭挞伐,就是无端受到冷遇,无人探问,而李贺却得到前所未有的殊荣,不仅戴上“法家诗人”的桂冠,而且成为评论的热门。“四人帮”垮台后,由于“形象思维”这一艺术规律被重新承认,一些论者对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也进行了认真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李贺作…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新诗史上,现代主义诗歌像一条间歇性的河流,有过激荡汹涌的繁荣期,也有过枯瘦乃至断流的低靡期,尽管几经盛衰,却始终保持着不绝的生命力,顽强地走过了70多年的曲折道路。对这段历史,评论家们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毁誉参半,总体倾向于低调处理,甚至得出“中国这片土壤无法生长出现代主义文学,即便生长了也只能走向伪现代主义”的极端论断。我以为,到21世纪,现代主义诗歌已汇聚成了规模庞大、势不可挡、主导诗坛的洪流,中国现代主义新诗“那种立足现实自觉结合传统与现代、横的借鉴与纵的继承的选择,实现了西方艺术潮流汇入与个性的确立…  相似文献   

14.
王维一生笃信佛教,早期大乘空观、尤其是《维摩诘经》中表现的居士思想对王维影响最大。他的交游、诗文内容及形式、任运随缘的人生态度、亦官亦隐的生活方式,甚至他的名和字都与这部经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秦简王朱诚泳是一位涉道较深的藩王,其文学成就在明代亲藩中“称首”。他涉道诗歌可分为歌咏仙真、摹写仙境、记述道教活动以及游仙抒怀四个方面。朱诚泳虽然慕道羡仙,却以诗歌为武器无情地批判崇道误国的帝王。同时,朱诚泳涉道诗歌带有鲜明的存史意识,说明他作为儒雅文人和地方藩王,其历史使命感和担当情怀在暗自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邵明珍 《求是学刊》2023,(1):151-160
《与魏居士书》确实反映了王维所信奉的“人生哲学”,但王维写作此信不是旨在为自己辩护,而是试图说服魏居士出仕以报效朝廷。魏征后人的贫困是王维十分关切的问题。晚年的王维孤苦伶仃,为朝廷尽忠是其余生唯一的追求。批评王维的诸多学者希望王维退出“浑浊的官场”,但当时包括高适、岑参、杜甫等大批诗人都在想方设法投身其中。“以隐为仕”是初盛唐文人普遍的风气,不能用“亦官亦隐”“独称”王维。王维受释道思想影响很深,但儒家“不废大伦”、积极入世才是其思想的主导方面。历来对王维的《酬张少府》《竹里馆》等作品都存在着严重的“误读”。王维集中“辋川之什”以及系于“天宝下”的不少作品反映了王维对朝政之关切与忧虑。  相似文献   

17.
刘长卿是中唐前期诗坛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在诗的艺术上造诣颇深,曾自诩“五吉长城”,可见他对自己诗歌艺术成就的自负。”他一生写了许多独具艺术个性的诗篇,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历代诗歌评论家对他的诗也多推许。皇甫 在《答李生第二书》中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阮籍为老兵矣。”卢文绍《刘随州文集题辞》说:。随州诗,……子美之后,定当推为巨擘。”薛雪《一瓢诗话》说:刘随州“得意处竟可与少陵索笑。”这些评论虽不免有溢美失实之处,但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诗在后世评论家心目中的地位。解放以来,对他诗歌艺术的探索和研究很不够…  相似文献   

18.
刘九生 《唐都学刊》2013,29(2):1-19,F0003
秦始皇帝陵秦人自名丽山,仿效昆仑传说,封土埋没了空前绝后的“地天通”,地下地面及其上各类埋藏、建构建筑,多与天象对应.地宫、“地天通”、封土及其主人,就这样“常居”天地之中.丽山总体营造的主导思想,系以比类取象为核心的天人相应或天人合一整体观.“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巧意卓立,品物毕图;雕琢性情,隐以藏用.  相似文献   

19.
若问现在当“官”的累不累?容不得你张口问,必定会有人大喊“累死了”!“忙死了”……好像一天到晚只有他们在忙乎着,天下的事)L都是他们干的,累得他们连活着都不轻松。现在当“官”的到底累不累?我们先看有关部门的官民比例统计:今天官(指“吃皇粮”的公职人员)民比例已高达1:%3,这个比例不仅远远高于日本(1:万山,而且也高于香港(1:3气5),已成了世界上官民比例最高的国家了。再从工作制来看,我们还没有像西方人那样高效率地工作,却早已执行了与西方人同样的“五天工作制”。仅双休日和法定节日,一年就是ill天,如…  相似文献   

20.
50年代后半期,苏联诗歌出现了复兴,甚至可以说是“到来了诗歌的时代”,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叶夫盖尼·叶夫图申科(1933年——)。30多年来,他始终对社会政治的迫切问题密切关注,对人的内心和人的命运深入观察,从而创作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大自“战争”与“历史”,小到一棵“新草”与“冰箸”;远自古老的罗马,近到故乡的小镇济玛;诗人无不写下了自己的见闻、经历和思考,表达了自身的深切感受和情感。他的创作热情极其旺盛,迄今已有11万行诗和上百万字的散文作品,在当代苏联文坛上尚找不出第二个人有他那么多产。叶夫图申科才华横溢、风格独特,他的诗的新颖思想和真理的火花,总是给人带来启迪和感悟。他的创作活动无疑给苏联诗坛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如今,叶夫图申科是苏联最有影响,同时又是最具有世界性声誉的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