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蒋磊 《河南社会科学》2001,9(3):100-102
一个民族的语言借用、吸收另一个民族的词语,是语言的普遍现象,然而各种语言对外来词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本文通过对汉语外来词吸收的历史考证、吸收过程中对语音、语法、词汇的加工改造和力主意译,力拒音译,音译汉化特征的分析,旨在揭示民族文化心理积淀对语言吸收同化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外来词引进中的汉语同义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现代汉语中引进了大量的外来词 ,并重新使用了一些外来词的音译形式 ,由此 ,现代汉语词汇中形成了一些新的同义词。这些同义词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 ,增强了汉语的表义功能。  相似文献   

3.
要证明北京话里哪一种语音现象是外来影响的产物,不能孤立地看待它,应该关注这种现象在系统中的地位,关注北京话和汉语其他方言的联系。在某个方言的整个语音系统没有表现出北京话明显影响的情况下,说它的儿化韵来自北京话的影响就缺乏牢靠依据。儿化韵在汉语方言中分布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功能的能产性,表明这种语音现象不是北京话中孤立产生出来的。满语没有儿化音,不会促使汉语产生儿化韵,古代典籍反映出明代汉语就有了儿化音。因此,儿化韵不是"满式汉语"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汉语在同其它语言的交流过程中,大量借用外来词,本文主要着眼于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简要分析了其借入汉语的途径,主要包括音译、音译意译相结合、直译等方式。同时指出,在借用外来词时要注意保留原词的本意。  相似文献   

5.
南朝梁释慧皎撰写的《高僧传》中,僧人佛徒称谓名目繁多,意义类别丰富.其来源类型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一、音译型,即从梵语中或其他语言中音译过来的称谓词语;二、借用型,直接借用自中土文献中的称谓词语;三、混合型,即音译而来的称谓词语在进入汉语词汇系统后,再和汉语中其他成分构成新的称谓词语;四、意译型,即根据佛教先有的称谓概念用汉语成分构成的称谓词语.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该书语言系统的精密性和交错复杂性以及语言接触所导致的不同类型文化之间的融合,这体现了《高僧传》作为较早的与佛教有关的中土文献,在译经语言与汉语趋于融合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性.  相似文献   

6.
西夏的佛教术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夏的佛教术语有两个不同的来源和两种不同的借用方式:来自藏语的词一般采用意译,来自汉语的词一般采用音译。这两套术语中有一些已经进入了西夏人的日常生活,成了西夏词汇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词汇僵化是外语学习中难以克服的语言错误现象。僵化错误分别体现在词汇的音韵、形态、句法和语义方面。本文集中讨论词汇音韵错误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语际转移、音韵普遍现象以及过度推广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介语的音韵错误,具体表现形式有五种:省音现象、加音现象、替代现象、重音位置错误和过度精确现象。  相似文献   

8.
语音同词汇、语法一样,是语言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语音领域的对比研究,不但能够促进外语语音的教学,而且对于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语言学层面,从语音的产生、语音的构成模式及其运用,对汉语、英语、日语三种语言的语音系统属性进行对比研究,为人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其发音规律和语音特点,进一步做好外语语音教学和进行语言科学的理论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汉语的音乐性潜质及其在现代文学语言中的失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音具有良好的成乐条件。最具汉语特色的节奏形式建立在对声韵律的利用与对声音平仄的调配之上,音步的作用在汉语语音中也十分明显。古典诗歌与散文充分利用了汉语的优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语音音乐性传统。胡适、郭沫若、艾青等人借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影响使“自由诗”成为新诗主流。“自由诗”在向口语化、散文化方向发展时,没有顾及中国诗歌自身的传统及汉语自身的特征,是不成功的。由于现代汉语词汇成分的变化、语法的欧化、现代文学的欣赏方式与古代文学之间的差异,以及现代作家与古代作家在知识背景与文学兴趣上的差异,汉语的音乐性潜质在现代汉语散文中也没有很好实现。  相似文献   

10.
语音同词汇、语法一样,是语言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语音领域的对比研究,不但能够促进外语语音的教学,而且对于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语言学层面,从语音的产生、语音的构成模式及其运用,对汉语、英语、日语三种语言的语音系统属性进行对比研究,为人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其发音规律和语音特点,进一步做好外语语音教学和进行语言科学的理论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谢序华 《北方论丛》2020,(3):94-101
学界一般认为,汉字的假借是通过借字表达词音("依声托事"或"借字表词")来实现假借的目的,但事实上假借是汉字所兼有的一种表达职能,只有形义统一、以形别(表)义的汉字才具有假借的职能;而汉语单音节词自身不能独立地区别(表达)一定的概念,又不能区别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因此汉语的词是不具有假借职能的。所以,汉字的假借,既不是"依声托事",也不是"借字表词(音)",而是"依形托事"。  相似文献   

12.
泰国瑶族源自五岭地区的湖南、广西、广东,在脱离母体后,泰国瑶语发生了变化。在词汇构成方面,两地瑶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泰国瑶语较多地保留了民族固有词和文化习俗词,而国内瑶语有些固有词已不见于口语,仅存留在歌谣里,大量的文化习俗词也逐渐消失;泰国瑶语中的借词除共有的老汉语借词外,还有泰语以及其他东南亚语言借词,国内瑶语则限于汉语西南官话借词;泰国瑶语新词的借用方式倾向于半音译半意译,国内瑶语则更多地直接搬用;泰国瑶语有一些新创词,创词方式也多用固有词素和语序,国内瑶语则很少有新创词。  相似文献   

13.
汉语词的文化义与文化个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和文化语言学观点透视汉语词的文化义与汉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文章认为文化义是词语本身所隐含的文化色彩或者附加在词语之上超语言的文化意蕴,它负荷着汉民族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透对对汉语例词的文化义的分析,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可以深化语言科学的研究,窥见汉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汉语的文化义似应从以下方向发掘:成语与典故义;比喻与比喻义;借代与借代义;附会与象征义;联想与联想义;情态下褒贬义;风格与语体义;形态、色象与形象义等。  相似文献   

14.
汉字的形音义是三个不同的层面,义处于底层,是内容;音和形处于表层,是两种形式。音是词的听觉形式,字是把词的听觉形式由线条变为平面、由瞬间变为永恒的视觉形式。汉字的形音义三个层面的变化形成了各种复杂的文字现象。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词汇的理据性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曾经指出,汉语中无理据的词占绝对的优势.这种说法并不符合汉语的实际.首先汉语中尤其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合成词,合成词的理据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汉语单纯词中有大量的派生词,派生词的音义来源于它的源词,因而也是有理据的.而作为派生词的源词的原生词则是我们的祖先通过用发音器官摹拟事物的声音、外部形状、动作行为等方式创造出来的,也是有理据的.  相似文献   

16.
潘苏悦 《学术探索》2013,(12):106-109
流行语是一种典型的语言变体,因其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且相当部分与特定社会事件相关,正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以2009至2012年十大流行语为例,先总结流行语的来源,再从语音、语法和语义三方面探析其语言变异现象,以期为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全球化时代新词新语对汉语的冲击入手 ,提出语言是一个动态系统 ,语言吐故纳新的途径就是引进新词语。着重阐述了引进新词语的翻译的策略 ,并对汉语引进英语新词语这一语意现象的理据和语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汉语大词典>是大陆最大的汉语词典.它收录词条37.5万个,这个数字应该是符合入典原则的汉语词目的相对极限,即使漏收也应该是个别现象.但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它漏收词目的数量大大地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按照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大词典>漏收词目为34%左右,那就意味着漏收词条约为12万条以上.如果这些漏收的词目得以立目,<大词典>将会超过日本的<大汉和辞典>和台湾的<中文大辞典>.  相似文献   

19.
力量 《北方论丛》2006,(6):52-56
汉语词的叠音现象,自古有之。在古诗词和古代散文(古代汉语)中出现的,大多是叠音词,而且基本上是形容词,也有少量的是象声词、叹词。在古代汉语中,也有词的重叠变化现象,但为数不多。唐宋以后的古白话(近代汉语)中,词的重叠变化现象大大增多,不仅有形容词、量词的重叠,也有动词的重叠。近代汉语中词语重叠变化情况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主要有两个方面:1、有些词,按现代汉语的习惯没有重叠形式,而在近代汉语中却有重叠形式;2、动词重叠与现代汉语有不同情形。  相似文献   

20.
李蕊 《学术探索》2012,(11):134-137
汉语和日语中有不少同形词。这些汉日同形词中有一部分是在两千多年前汉字传入日本时保留下来的;有一部分是日本人在吸收西方文化时,使用汉字造出来的新译词,而后又被引入汉语中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我国制造出来的新译词,被日语吸收过去的。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相互之间的影响涉及很多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的联系尤为紧密,但是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日汉同形词的词义产生了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