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我国推进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方向,即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核心问题一直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而产业政策则是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集中体现.因此,推进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增强了推进产业政策转型的紧迫性,而且也为这种转型明确了基本方向,即产业政策需要符合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定位,需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助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按照上述要求,中国产业政策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系统地转型:一是明确产业政策功能定位,使产业政策聚焦解决市场失灵所引起的资源配置问题;二是转变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实现产业政策向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为主转变;三是推进产业政策手段转型,实现产业政策手段向市场友好型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2.
产业政策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发挥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界争论的焦点。由于缺乏足够的反事实和自然实验,在实证上一直很难从因果关系上来识别产业政策的效果和具体的影响机制。理论上来说,只要市场是完全的,就不需要政府的干预(如产业政策),因此评价产业政策需要识别市场不完全的具体形式和影响机制。《中国制造2025》涵盖了很多行业,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难得的自然实验。基于这个自然实验,通过事件研究法可以识别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和影响机制;同时进一步采用双重差分法来探究产业政策对企业实际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产业政策会给扶持行业带来正向影响。在具体机制方面,可从信贷约束、风险分担、市场力量、生产网络协调外部性等角度分析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渠道,发现产业政策对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研发风险高、市场竞争程度高的企业有明显的正面的作用。而在克服生产网络外部性方面的效果与行业竞争程度有关,市场竞争程度高的行业中,上游企业获益更多,而在垄断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则相反。研究结论为理解产业政策需要针对具体市场失灵、制定更有效的产业政策、实现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学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地区是否应当有产业政策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只应当有国家产业政策,地区产业政策的存在会削弱国家产业政策的作用;有人认为地区产业发展需要地区产业政策的指导。实践中,各地区一方面不能有效地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另一方面又缺乏较完善的地区产业政策指导,地区产业发展呈现一定的盲目性,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较好的改进。本文试图就地区产业政策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其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政策, 但由于产业政策更多关注产业的发展, 如何与维护竞争的反垄断法相协调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反垄断法和产业政策的统一和冲突, 从反垄断法的立法和法的实施两条路径来探讨反垄断法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贸易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为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确立了国家干预市场进程的动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存在部分重叠和交叉,因此需要把战略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看作是支持本国公司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两大互相增强的支柱。  相似文献   

6.
论产业政策的法律效力与形式——兼评可再生能源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依循的产业政策在纵深发展中面临政策规范的效力和形式问题.产业政策的效力可以在经济学和法学语境下讨论,前者侧重效率,后者侧重合法性并可分为静态的规范效力和动态的实施效力.产业政策的形式是指产业政策的规范体系.依照"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决定效力"的理念,产业政策需要处理好与产业规划、产业法以及相关立法之间的关系.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采取立法先导的方式,在确保产业政策的体系性和权威性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钊 《学术月刊》2022,(1):46-57+82
市场协调存在不足以及巨大的社会收益是产业政策存在的两个重要理论前提。在国与国的产业分工中,一国的产业政策可能扶持某些在该国并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这体现了国与国之间一种策略性的分工。而中国的大国特征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策略性分工的合理性,使产业政策可以借助更强的规模效应以及更大的国内市场而获得成功。但是在产业政策的实践中,类似的策略性分工不应当出现在一国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因为这会导致产业政策最终偏离长期、全局利益的最大化。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国产业政策的分析放在大国治理的背景之下。通过从中央及地方两个层面考察中国的产业政策,我们的确发现地方的产业政策可能偏离当地的比较优势。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产业政策实施中可能存在政策误区,因而机制设计的思想在产业政策设计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以水污染规制政策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为例,我们发现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可能导致产业政策顾此失彼。这就提醒我们产业政策制订时需要考虑可能的一般均衡效应,也就是政策在不同维度上可能发生的溢出效应。只有这样,产业政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长期、全局和多维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 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运用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制定和实行正确的产业政策,对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对于今后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顺利实施是十分重要的。现将近年来学术界逐渐活跃起来的产业政策问题研究作一概述,供有关同志参考。 一、产业政策的涵义及内容 1、产业政策的涵义 许多文章对产业政策涵义的表述虽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一致,认为产业政策是指一个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针对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地区布局、企业技术进步以及对外贸易结构的总体设想与布置,并系统地运用所拥有的各种影响力,对特定产业或  相似文献   

9.
产业政策失效原因的多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产业政策失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发展内部的原因。主要有多重利益关系并存使产业政策效果失真;产业政策的实施机制不健全;企业主体缺乏应变和持续发展能力;国有资本未发挥积极支持效应;收入水平低和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政策的目标、方向和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有关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现状与发展,特别是与制造业、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研究文献的梳理,探讨分析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应该采取的产业政策。总体上我国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政策的目标、方向和着力点,应定位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是产业政策的方向和着力点;从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发展角度看,产业政策应着力于解决并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产业政策存在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偏向,尽管这种政策导向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的快速增加,但同时也出现了中国高端产业低端化、制造能力提升缓慢以及地方政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无序竞争等相关问题。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存在内在的互动关系,正是通过和传统产业的互动,高新技术产业才能促进生产率增长,推动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互动,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应用或扩散于传统产业,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平滑过程,存在巨大的产业政策空间。未来中国产业政策需要进一步明确政策的着力点、调整中央和地方产业政策的分工、构建地方产业政策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政策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基于企业角度的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政策的微观研究。本文首先提出了产业政策的微观分析,并给出了研究的思路与框架;其次,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给出了产业政策微观分析的指标体系,即企业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和产业政策微观分类指标体系;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思路和指标体系,本文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政策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但这种作用目前对制造业企业可能是比较微弱的;产业政策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市场需求即制造业的外包服务动机与实践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升企业能力的产业政策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影响因素之政策因素中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多次颁布和调整产业政策,以应对石油危机冲击、日元升值、通货膨胀、产能过剩、贸易摩擦等问题,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基于对1973年至1985年日本稳定增长时期实施的产业政策的文本分析,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该时期日本产业政策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调整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影响效果具有统计显著性,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差距的扩大、政策累积量的增加、科研人员规模的扩大均会提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政策累积量的增加和科研人员规模的扩大可以显著提升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而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差距和政策流量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差距缩小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因此,发挥产业政策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需要确保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科学的决策依据,加强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之间的协调,建立政、产、学一体化的创新合作科研体系,因时而异培育未来战略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4.
日本企业合并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关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合并政策和产业政策是日本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日本仅用20多年的时间便从一个经济落后国变成一个世界经济强国的原因之一,其成功之处是值得借鉴的。本文首先概述了企业合并政策与产业政策关系的基本理论;接着论述了日本合并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关系的变迁;最后是日本企业合并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关系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转轨时期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转轨时期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表明 :虽然我国产业结构弊端趋于协调 ,各产业内部结构也趋于合理 ,但仍然存在诸多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 ,如第一产业基础薄弱 ;第二产业结构单一 ;第三产业发展不均衡 ;技术水平较低 ,产业布局不合理等。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产业政策不利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 ,实行合理的产业政策 ,加大农业投入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改革管理体制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逐步实现三次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6.
《韩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一书是由李东旭等专家主编 ,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韩国经济发展经验与教训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力作。一、这本书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第一、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其表现为政府主导的经济开发战略与政策 ;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以此指导经济活动 ;政府直接介入市场价格决定 ;政府对大财阀的控制。第二、韩国工业化建设中的产业政策。韩国产业政策基本经验和教训归纳如下 :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适时地调整其产业政策的方向 ,表现出了产业政策的鲜明的时期特征 ;从韩国的产业政策的内容看 ,出…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展开了对产业政策的研究,以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产业政策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它规定了国民经济主要部门的发展结构和速度,一定阶段内扶持发展的主导产业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针政策。产业政策不仅可以用配套的政策协调各项宏现经济控制手段,为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服务,而且可以通过它的促进产业关联和组织的作用,推动企业搞活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当然,产业政策并非通过强制性的指令性计划手段去调整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结构,而是要把产业政策的目标化为经济运行的  相似文献   

18.
产业政策作用的局限性与产业协调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政策作用的局限性不仅是指在严格执行中央制定的产业政策当中 ,存在的产业政策失效现象 ,也是指由于政府行为在市场经济中的有限性 ,使得在产业政策的实施中 ,在产业政策的性质、作用范围、实施的制度环境等方面 ,所必然发生的失败现象。所以 ,只有充分认识产业政策作用的局限性 ,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反垄断法中,适用除外与适用豁免制度是协调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冲突、实现竞争政策对产业政策合理兼容的基本制度途径.适用除外是竞争政策对产业政策的无条件让步,在现代社会下,这种方式日渐式微;相反,适用豁免是对产业政策的有条件兼容,是各国法律常用的实现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发展的基本方式.从发挥适用除外与适用豁免制度的政策协调功能角度来观察,我国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应作一定的改进.  相似文献   

20.
二、以合理的产业政策引导结构调整产业政策作为引导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变化,加快经济发展的长期性资源配置政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兰州在实施工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需要制定倾斜突进式的产业政策,以促进工业结构的“纠编”与“升级”。①、兰州工业结构调整应以产业升级为重心,以技术进步快、生产率上升率高、关联度大和收入弹性高的部门为方向;产业升级的内容要由过去强调比重升级,转向技术体系升级,关键要突破重化工业低水平循环的制约。兰州工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突进式倾斜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