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南子》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调,杂取儒、法、兵、墨等诸家言论,故而此书既反儒,又拥儒,还有中和儒、道两家的主张,显得比较复杂。就其反儒言论来看,《淮南子》批判儒学的力度还是很大的。刘安和他的宾客们认为儒学是大道沦丧之物,为衰世所造;儒学是一曲之学,并非治道之本;儒学背离人的性命之情,是舍本逐末;儒学顽固守旧,不能与推移。《淮南子》批儒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显示了学术独立的可贵,同时也宣告了一个学术时代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综合先秦道儒法诸子思想,以天人合一为纲领,强调以人法天、人道合于天道,在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使人的活动顺应自然,建立自然生态伦理模式。依据道生万物、物无贵贱的生态价值基础以及因顺自然、取法天道的生态价值原则,《淮南子》把以人法天的基本思想落实到实践层面,以“因”、“利”、“节”三个关键概念为核心,阐释了系统...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2016,(9)
考察先秦典籍,诸子各家所言的"道、德"源头上共通,从《尚书》、《周礼》到最初以孔子、老子、管子为代表的儒道法三家,其所论述的"道"与"德"都据古书,认为"道"是本体,"德"为性德。从"道德"一词的连用始,"道德"概念渐渐模糊于"仁义","道德"所言之物与古圣贤也渐行渐远。形而上之"道、德"具象化后等同于"德",进而等同于"仁义礼乐","道德"也逐渐成为一个伦理概念。  相似文献   

4.
(一)《老子》一书是由《道》和《德》篇所组成,后世因之称为《道德经》,"道"、"德"是《老子》学说的重要范畴.但是《老子》中所谓的"道"、"德"与传统观念的道德是截然不同的,童书业在《先秦七子思想研究》中说:"老子认为真正的'道德'乃是一般所说的'道德'的反面".此语道出了老之之所谓"道"、"德"的特质.在《老子》学说中提出"天法道",因此"天之道"乃是"道"的表现,而与"天之道"相对立的,则有所谓"人之道".《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我们认为,这"人之道"就是《老子》当时"一般所说"的"道","天之道"则是它的反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与《淮南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分析《文心雕龙》与《淮南子》之间的文本联系,可以发现至今尚未受到学界重视的如下线索:第一,《文心雕龙》的逻辑结构与《淮南子》相似,它以《原道》发端,以“自然之道”贯穿全书,安源自以《原道训》为枢纽的《淮南子》。第二,《淮南子》重“神”,刘勰继之,《神思》篇中多见《淮南子》涉“神”迹象,“神与物游”是“神与化游”的话语转换。第三,《淮南子》关于“物感”的论述比《乐记》深入、丰富,《文心雕龙》以《物色》为重点,用文学、诗话的语言加以进一步地转述、发挥,一脉相承。据此可知,通过杂糅儒、墨、道、法、兵、阴阳、黄老等思想,《淮南子》已在刘勰之前先行对六经和先秦诸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综合,从而为《文心雕龙》进一步的话语转换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文子》与《淮南子》思想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子》与《淮南子》都是反映秦汉黄老之学的著作。《文子》的道论偏重于考察“道”的实体,《淮南子》则偏重于探索“道”的历程;《文子》的无为论着眼于对老子“无为”的改造,《淮南子》的“无为”刚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内容;《文子》在融合百京之学方面,坚持以道为主,兼取各家;而《淮南子》则表现了儒道整合的倾向。《文子》与《淮南子》的思想异同,既展示了秦汉黄老之学的演化,又从思想发展的逻辑证明了《文子》的成书年代先于《淮南子》。  相似文献   

7.
《淮南子》是在刘安的主持下,由他的宾客方士共同撰述而成,全书共二十一篇。此书对于各家各派的思想,兼包并蓄,因而《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于杂家。其中以道、儒为主,内容极其丰富。关于治理国家,虽以道德仁义为主,但也有不少法治方面的思想,在立法、执法以及法与道德仁义的关系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为此,本文想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是继《吕氏春秋》之后我国历史上又一部集体创作的理论巨著,它为西汉时淮南王刘安招宾客方术之士集体编写而成。该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唐.刘知几《史通》),集众家之说而归于道,乃西汉道家思潮的最高理论结晶。本文仪就《淮南子》中的军事哲学思想之要义作一粗浅探讨。一、论战争刘安招宾客方术之土作《淮南子》,其目的在于“纪纲道德,经纬人事”,“统天下,理万物,应变化,通殊类。”(《淮南子.要略》,下引该书只注篇名)因此,《淮南子》对战争这一关系国家存亡之大事不可不察。第一,兵…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一书综合百家之说,试图为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一套完备的理论学说。作为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育在《淮南子》中也被予以极大重视。关于教育教学的论述散见于各篇,在教育的作用、方法和内容上都有所阐述。因《淮南子》是综合各家学派的思想集体创作而成,所以在教育思想上亦存在着观点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尤其是道儒互绌的色彩相当鲜明,但两派也有其互通互补之处,从而使其教育思想较之以前更加全面、丰富。  相似文献   

10.
董卫国 《船山学刊》2013,(3):113-116
《孟子》"知言养气"章记载告子的不动心之道说:"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这句话历来让人费解。要全面理解这句话必须以告子思想的总体架构为背景。自然主义的人性论与理性主义的道德论是告子思想的基本架构,其不动心之道是与此一致的。人的道德意识是通过理性能力对外在的道德伦理知识学习而建立,人的情感附属于人之自然生命,其中并无道德伦理的基础和内容。告子所以能做到不动心,完全依靠理性的道德意识强制内心的情绪,进而落实为身体的行为。从思想发展的历程看,告子思想与荀子有相似之处,应该是荀子哲学的先声。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道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道论新探丁原明《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前期淮南王刘安招集宾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汉志把它列入杂家,但从该书以"道"结论一切,并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兼容并蓄来看,其与司马谈所论黄老之学的思想特点(参见《论六家要旨》,《史记·太史公...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 ,关于《淮南子》有无中心思想 ,其中心思想是什么 ,一直没有明确的回答。认为《淮南子》是杂家的学者彻底否定有中心的说法。一部分道家说学者把道或道家作为中心思想 ,又显得过于笼统 ,由此引出众多学术争议。本文系统清理了以往各种观点 ,并从《淮南子》文本的外显结构出发 ,在仔细分析全书二十篇的基础上提出 :《淮南子》的中心思想是“无为而治”。在从整体上把握了这样一个中心思想之后 ,本文对全书的主要概念“道”、“天”、“性”、“事”、“因”等进行了深入剖析 ,揭示出它们围绕“无为而治”形成的内在思想逻辑。这种内在逻辑进行了重构 ,使之再现出《淮南子》可能的思想体系和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的"西汉道家言之渊府",《淮南子》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生态思想。重农安民、天人和谐和黄老之学作为《淮南子》农业生态思想的理论基础、核心内涵和指导思想,道生万物、天人合一、万物平等和自然无为作为《淮南子》农业生态思想的理论依据,饱含着深邃的价值意蕴。充分挖掘《淮南子》农业生态思想的基本内涵,能够为促进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践行农业生态文明价值观和推动现代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存在着非常确定的神仙信仰。它没有直接使用神仙一词,但其至人、大丈夫及真人与道合一后所具有的永恒性、无限能力性与超越性的神性特征无疑就是神仙。《淮南子》以神话和阴阳气感应论证明了神仙的实有性,也为其神仙信仰提供了理论基础。《淮南子》之道秉承于老庄之道,并进一步神秘化,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明显宗教性的神仙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15.
蔓延至世界范围的生态难题潜隐着深层的"伦理--道德悖论",即当"伦理的实体"逃逸于道德责任审判的舞台,便成为"不道德的个体","伦理的善"成为"道德的恶","个体个人主义"与"实体个人主义"的膨胀将导致现代性际遇中不可避免的生态困境.通过道德哲学的努力,使"伦理的实体"成为"道德的主体",是走出生态困境的关键点和可能的"生态觉悟",对于化解全球性气候难题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淮南子》深受《管子》四篇哲学思想的影响:在宇宙论上,继承和发展了《管子》的精气说;在心气论上,继承了《管子》的"以心受道"理论;在政治论上,继承了《管子》的心体君位说;在修养论上,继承了《管子》的心形双修理论。《管子》四篇理论是典型的齐文化思想,《淮南子》之所以受到齐文化影响,一是与汉初齐文化的盛行有关;二是与《淮南子》的部分作者来自齐地有关;三是齐、楚文化风格有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7.
孙琪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2(8):43-47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一个突出贡献即在于它所阐发的儒道美学思想的会通.徐氏以"心的文化"为前提、背景和哲学基础,对儒、道艺术精神展开诠释.分析、提炼徐氏关于儒、道艺术精神之会通的观点,有利于总结儒、道两家在人格修养、工夫、境界、为人生而艺术四个方面的相通相和.  相似文献   

18.
张为民 《东岳论丛》2001,22(1):111-115
《淮南子》的治安思想应西汉前期特殊的时代需求而生 ,既总汇了先秦诸子思想精华 ,又吸纳了秦汉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它的人生哲学再创了道家清静无为、不为物累的生命超越 ;它的社会政治管理学说则更多地接纳了儒家积极有为的进取精神 ,展现了儒家察民苦、任贤能、主德政的治安宗旨 ;而它的战争思想却一改儒道反对战争的传统观念 ,注重挖掘战争的积极意义 ,凸现了崭新的时代风貌。《淮南子》的治安思想构筑起了由道而儒思想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德福关系是道德哲学中的关键问题,《淮南子》秉持德福一致理想,面对现实中的德福矛盾,将"行德为福"、"有德即福"、"修德忘福"等不同层次、源流的理念相融合,建构化解矛盾的思想系统。在思想系统的指引下,主张将个人的虚静无为、和谐互爱的社会伦理关系的营造、国家法度的保障相结合,以合力推动德福和谐。这种有系统性、层次性、可行性的德福思想也启示现代人应坚定对道德的信心,重视道德行动,构建德福一致的实现系统。  相似文献   

20.
道德发展的"中国问题"是什么?"无伦理","没精神"!它们的存在使当今以"道德"为轴心的"道德建设"南辕北辙,事倍功半。回溯中国道德文明史,道德哲学和道德发展的大智慧是"以‘伦’济‘道’",伦理优先。现代道德哲学的中国理论形态,应当是"伦理精神"形态,而不是"实践理性"形态。"伦理精神"形态是"伦理"与"精神"的圆融,它以实体性、终极性的"伦"为前提,以"精神"为达致"伦"的条件,其精髓是:"从实体出发";"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它是非宗教的中国文化生态中道德发展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