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八大”提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问的矛盾”。历史证明,“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结论是正确的。可是,在一年后的八届三中全会上(1957年9~10月),毛泽东同志首先在党内轻易地改变了“八大”结论。他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到了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5月),刘少奇同志宣布,“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  相似文献   

2.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是刘少奇在新中国成立时明确提出并在此后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思想。其理论依据,在于他坚持认为社会生活水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他那里,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与党和国家主要任务的确立是一致的。而1978年前党的工作重心未能实现向经济建设转移的直接原因,则在于当时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与工作重点转移的正确要求是相左的。  相似文献   

3.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是刘少奇在新中国成立时明确提出并在此后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思想.其理论依据,在于他坚持认为社会生产水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他那里,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与党和国家主要任务的确立是一致的.而1978年前党的工作重心未能实现向经济建设转移的直接原因,则在于当时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与工作重点转移的正确要求是相左的.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条件下,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虽然,早在一九五六年,党的“八大”提出的政治路线指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5.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我们:过渡时期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和成长着的社会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是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在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彻底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为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只有通过不调和的阶级斗争的途经来实现,决  相似文献   

6.
1848年3月爆发的德国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1848年欧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德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和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结束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资产阶级的集中统一的共和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劳动农民(主要是农业工人、佃农、小农),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其中无产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建立起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由阶级矛盾严重对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无阶级对立的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社会,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胜利后必经的一个特定历史发展阶段.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毛泽东思想研究中一个待深入研讨的重要问题。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和史学界对它尚未作出准确的揭示和科学  相似文献   

8.
对毛泽东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刘少奇的巩固新民主主义社会观作了比较分析.笔者认为,毛泽东、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观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过渡学说、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其实践目标相同,精神实质相通,都是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两者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主要是对"过渡"的理解不同;两者体现了不同的理论特色,即稳定与活跃.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期,新中国的两位主要领导人刘少奇和毛泽东,发生了一场是“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还是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论争,虽然后者取得了胜利,但提前结束新民主主义社会给我国带来了许多遗留问题。反思其中的原因,对我们今天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发展必然要求有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政党是领导阶级去进行斗争的工具。世界近现代史上出现过资产阶级政党领导资产阶级和其他群众(包括劳动者、工人)去反对封建阶级。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一起去反对封建阶级和以后同资产阶级斗争的过程中,无产阶级受到深刻教育,懂得要反对资产阶级必须要有自己政党的  相似文献   

11.
对毛泽东"八大"前后的社会主要矛盾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八大”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认识和把握是一个从基本正确逐步转向错误的过程,即从与“八大”论断一致到把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主要矛盾,最后把主要矛盾归结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在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中提出和使用“人民内部的阶级斗争”这一概念,对毛泽东的社会主要矛盾思想发生逆向转变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八大”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认识和把握是一个从基本正确逐步转向错误的过程,即从与“八大”论断一致到把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主要矛盾,最后把主要矛盾归结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在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中提出和使用“人民内部的阶级斗争”这一概念,对毛泽东的社会主要矛盾思想发生逆向转变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一九五七年整风反右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即敌我矛盾。我认为这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理由有两条。第一,整风反右时人民内部矛盾是大量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之所以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发生怀疑,一方面是由于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同在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理论的研究中认识上的偏颇有关。人们简单化地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无产阶级,落后的生产关系的代表是资产阶级,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就表现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其主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其主题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变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十月武装起义前后,列宁关于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思想,指出列宁关于“计算和监督”的思想充分反映了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时期以及夺得政权之后的社会发展思想,这主要表现为缓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关系,以及主张利用资产阶级专家的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列宁认为,由夺取政权的党到掌握政权的党,其工作重心是有着很大区别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以前工作重心主要是通过暴力革命打碎旧世界;而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后则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建设新社会来开展自己的全部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预见性地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已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  相似文献   

18.
建国前后刘少奇同志提出了很多关于农业合作经济发展的颇有价值的思想,主要有科学地划分了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的层次,提出了发展农村工业合作社的主张;在新民主主义阶段,暂不触动农民的个体所有制,待农民富裕了,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向更高级的合作社过渡;大力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这一“伟大的系统”,在流通领域架起一座联系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桥梁,以逐渐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9.
在建国前后的几年中,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具有一定独创性的见解,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为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均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建国前后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并且对当前的现代化建设也有许多可以借鉴之处,因此,进一步研究刘少奇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50年代中后期党在阶级矛盾认识上三个方面的失误: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是剥削阶级,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党内有阶级斗争。最主要原因是以政治思想为标准划分阶级,这就必然得出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是剥削阶级的结论,这个结论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把党内不同思想的斗争说成是“党内阶级斗争”,直至发展成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