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宗元认为佛学心性学低层次部分是与《易》、《论语》合的,可以用来佐教化,但是他对《易》经中“圣人以神道设教”的说法,又一贯抱着怀疑、批判的态度.明确这点,可以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柳宗元“统合儒释”的本意. 柳宗元不但坚决反对把一切虚妄、迷信引入政治哲学作为制定施政措施的依据,也反对把它们作为施用手段来欺骗老百姓.在他当时,主张用“神道设教”的人有这样一种见解:把鬼神、灾异之说引入政令,“盖非为聪明睿智者为之,将虑后代有昏昧傲诞而肆于上人”,所以要用这些迷信来“震动其心”.  相似文献   

2.
蔡和森(一八九五——一九三一年),学名蔡林彬,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的经济主张是我党早期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份。 一 用政权的力量,打破资本经济制度,建立苏维埃的社会经济制度,是蔡和森经济主张的核心。 十九世纪中叶,帝国主义者用廉价的商品重炮轰破了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固堡垒。从此,  相似文献   

3.
近来我国报刊上,展开了对杨坚白、何建章等同志提出的“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潤”問題的討論。这一个問題的爭論是社会主义和資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爭在經济学上的反映,是一个大是大非的問題,不仅經济学界有重視的必要,經济工作人員,亦应該充分重視。我想从以下几点来談一談。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潤”的經济范畴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潤是資本主义的經济范畴,而不是什么社会化大規模經济共有的經济范畴。因为在資本主义的条件下,价值規律和剩余价值規律在起着調节生产,調节流通的作用,那一部門投資少,生产少,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潤  相似文献   

4.
齐荣晋 《晋阳学刊》2002,(6):101-102
“日施陈以系縻兮,邀尧舜与之为师”这是柳宗元被迁谪时的诗句。柳宗元推崇唐尧虞舜,主张文以载道,师法圣贤,其政治追求与尧舜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尧居唐地,建都于山西,李渊、李世民父子举事于山西,取“唐”为国号。李氏王朝尚尧几至于到了迷信地步,尧以火德王天下,李氏王朝也尚火德;唐太宗李世民曾驾临河东平阳参谒尧陵,修建祠宇,并把自己的像也塑在那里;唐开元诏书,命地方官祭祀尧之女儿娥皇、女英。就柳宗元个人来说,柳氏郡望河东,自古就是唐地,领尧风舜雨德化风气之先。柳氏出身世家望族,其叔父“以为理化之始,莫尊…  相似文献   

5.
史学界有人认为 ,二十世纪初年晚清政府实行的“新政”与十九世纪末年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戍变法毫无共同之处。前者是买办的、倒退的、反动的“变法” ,后者则是爱国的、进步的资产阶级变法。这种看法正确揭示了两者间的主观动机的实质不同 ,但忽略了两者在客观上具有的承续关系而产生的相互类同的资产阶级性质。这种理解看起来对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评价很高 ,实际上恰恰低估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乃至整个资产阶级运动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影响。在此 ,笔者仅就两者在经济政策上的承接关系及其社会成因作一探讨。一二十世纪初年…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在《亡友故秘书省校书郎独孤君墓碣》中,自称是“河东解人”(《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10月出版,277页),在《杨氏子承之哀辞》中,也自称是“解人”(同上1081页);在为叔父所写的《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中,又明言他的家族“邑居于虞乡”(同上312页).在认定柳宗元祖籍的问题上,后人存在着两种看法:一是据柳宗元自称是“河东解人”的说法,认为是在现今山西省运城市的解州镇;二是据“邑居于虞乡”之说,认为是在现今山西省永济市的虞乡镇.在近二十年来的有关出版物中,持后一种看法的是绝大多数,但持前一种看法的也有几家.《零陵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发表了周庆义先生《柳宗元家世与籍贯考》,再次提出了柳宗元的祖籍应是唐时解县即今运城市解州镇的说法,批评了“抓住‘邑居于虞乡’五字”认定柳宗元的祖籍是虞乡是一种“歪曲的记载”.由此看来,柳宗元的祖籍究竟是在今运城市的解  相似文献   

7.
朱智明 《理论界》2008,(5):148-149
柳宗元是唐代散文大家、优秀大诗人,是一位落魄的政治改革家。本文研究他的精神境界,就是要从其杰出的创作中,探索继承优秀文化遗产、优秀文化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使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更好地融入复兴民族的祖国现代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8.
夏卫平 《学术论坛》2005,(8):145-148
柳宗元与永州的相互依存,创造了文学史上的奇迹。奇迹的创造是需要支撑的,永州给他最有价值的,是永州意识的支撑。尽管永州意识不是物化的,却在他的人品和作品中大量存在,深刻地影响着柳宗元的人格个性、文学创作和哲学思考。因为它,柳宗元才真正地发现永州、融进永州。因为它,又超越了永州,走向了永恒。研究柳宗元必须要研究永州,更不可遗忘永州意识。  相似文献   

9.
唐代思想解放,诸子学说重兴,沉寂多年的墨学亦受到重视,唐中期韩愈、柳宗元等都对墨学做过研究。柳宗元曾辩墨、佛之优劣,提出“墨不如佛”,又曾就墨学流传加以研究。柳宗元“儒佛同道”、“墨不如佛”诸论的出现,既受孟子以来“尊儒辟墨”的儒家学术传统的影响,又与彼时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学术背景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他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他的著作中,既有大量论述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文章,也有不少尊崇佛教的文章,这说明他的世界观是非常矛盾的。那么它的基本倾向是什么呢?怎样正确对待这个矛盾?在侯外庐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中,根本未提柳宗元尊佛  相似文献   

11.
<正> 柳宗元与佛教的关系,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从柳氏在世直到今天,人们就此问题一直辩论不休。对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可归结为两种:一是认为柳氏是佛教信徒。同代人韩愈说柳宗元“嗜浮图言”,“与浮图游”,“不斥浮图”,还没说他是佛教信徒。后来,佛教徒把柳氏列入天台宗的传法世系之中,柳氏就成了佛教的俗弟子。近几年,有些同志著文说柳宗元“真诚地信仰”佛教,是“狂热”地“迷信佛教”的“佛教徒”,佛教思想“决定了柳宗元世界观的实质”。另一是认为柳宗元是伟大的战斗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家,不是佛教信徒。笔者持后一种观点。对此,很多同志已做过论述,本文只就五个问题,做点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2.
何业光 《学术研究》2000,(5):127-128
在唐宋八大家中,柳宗元是命运最悲惨的一个,也是被后世误解乃至曲解最甚的一个。历代封建守旧者,总是对柳宗元的政治表现、哲学思想横加贬斥;解放后,虽然有过比较公正的评论,但“文革”时期,又遭“四人帮”及其御用文人肆意歪曲,被戴上“法家”的桂冠,弄得面目全非。 梁鉴江先生的《柳宗元传》(广东高教出版社 1999年 10月版,《唐宋八大家传》之一),以丰富翔实的材料、饱蘸感情的笔墨,全面系统地叙述柳宗元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充分展示其一代宗师的人生风采,揭示其卓越的政治哲学思想,评介…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诗歌简论梁鉴江柳宗元出身士林盛族,父镇官至侍御史。“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旧唐书·柳宗元传》)他不仅年纪轻轻便以卓越的文学才能和渊博的学问在流辈中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4.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深刻揭示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为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立了一个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策框架,为大庆市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实现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引领、行动指南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一、禁烟祸、重桑棉、发展经济作物两次鸦片战争后,由于中国的战败,鸦片由猖狂走私到公开大量输入。清政府对此束手无策,转而采取措肉补疮的“寓禁于种“政策,这样就促进了罂粟种植的迅速发展。”到19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北方的鸦片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以甘肃、陕西、山西为盛产之地,山东、河南也大量种植,给北方地区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破坏。如山西省,1877年全省耕地面积约530万亩,有60万亩种植罂粟,占1/9强①;甘肃之宁夏“宜谷腴地,半已化为妖卉”;陕西省“地尤肥饶”的渭南,也开遍了粉红杂绿的罂粟花。罂粟的耕种既侵占和…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山水诗大多作于贬谪为永州司马与柳州刺史期间,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沉思与求索,在审美艺术上取得极高成就,尤其是在时空形态方面有着显著的创造,建构起新颖而完美的时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从满足“生人之意”出发,主张“任人唯贤”,并针对官吏为盗的现象,要求“齐其法制”,“条其纲纪”,以法治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官为民役”观点,比孟子、贾谊的民本思想大大前进了一步,达到了我国封建时代吏治、民本思想的高峰。但也有其局限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19.
唐代大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不仅在文学、思想方面有突出贡献 ,而且在旅游方面有其独树一帜的思想理念 ,在论题上提出了旅游与政治相通 ,与社会相通 ;在山水审美上提出“视其细 ,知其大也” ,景微情深 ;在旅游景观设计上提出奥旷相宜的布局观 ;在写作游记方面则是树记启来者  相似文献   

20.
<正> 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文情并茂,峻洁精奇的山水游记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特别是他被贬谪在湖南期间写的“永州八记”更是千古不朽的佳作。通过这些文章所体现出来的关心人民疾苦的崇高品德为历代进步人士所钦敬,那因进步的政治主张不得实现的忧愤压抑更是激起一代又一代革新派的深切同情和强烈共鸣。而其卓越的才具,精湛新奇的艺术技巧,融情入景的动人描绘,更是开拓了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