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闻娱乐化现象在我国大众媒介中日渐兴盛。概而言之,新闻娱乐化是“媒体按照快乐原则和大数法则来选择和处理新闻的文化行为”(肖云),或在题材选取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或在新闻表达方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简而言之,新闻娱乐化主要“化”向内容娱乐化和表达娱乐化这两股支流。新闻娱乐化以电子传播革命兴起的19世纪中期为分水岭,以公众话语理念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传播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表现出较强的娱乐化倾向,其影响波及到新闻传播领域,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对受众、媒介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就媒体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这一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在新闻娱乐化潮流仍在继续的情况下,加强对受众的引导是媒体的责任,我们提倡的新闻传播应该既能适应受众需求,又能正确引导受众。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传播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表现出较强的娱乐化倾向,其影响波及到新闻传播领域,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对受众、媒介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就媒体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这一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在新闻娱乐化潮流仍在继续的情况下,加强对受众的引导是媒体的责任,我们提倡的新闻传播应该既能适应受众需求,又能正确引导受众。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传媒界的新闻娱乐化现象日渐明显.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不容忽视的现象。从新闻事业的功能属性、受众需求、媒介市场经济等方面分析了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新闻娱乐化的风潮在我国愈演愈烈,硬新闻软化,软新闻趣味化,刺激型新闻比重飙升,炒作风行现象大量充斥在电视节目中。娱乐化风潮固然迎合了很大一部分受众的休闲需求,但是却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媒介舆论引导的错位即是最突出的问题所在。一些媒介在宣传教育、舆论引导上的失职甚至错位已经严重影响了媒介的公信力。在市场需求和舆论导向之间寻求平衡是媒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娱乐化就是媒体按照快乐原则和大数法则来选择和处理新闻的文化行为。新闻分为严肃性新闻、娱乐性新闻、玩笑性新闻、低俗性新闻四类。大众需求的主体是娱乐,而占社会绝对多数的是大众,所以大众传媒新闻报道中,娱乐性新闻和玩笑性新闻所占比例往往大于严肃性新闻。不能因为严肃性新闻比例少于娱乐性新闻而否定娱乐性新闻的价值和存在意义。媒介如果要把严肃性新闻告知大众,必须考虑大众的接受水平和接受习惯,不要向大众“传播”严肃性新闻、而要向大众传播产生严肃性新闻需求的“刺激”。严肃性新闻只有嵌入大众日常生活,才能获得意义,才能达到教育大众的目的,所以严肃性新闻的娱乐化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娱乐化是一种信息传播手段,也是一种文化传播行为和经济运作方式。从文化角度来考察,新闻的娱乐化趋势是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和谐发展中的一个尝试,是大众文化的外衣下裹藏精英文化的内核,体现了电视媒介以受众为本体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媒介融合催生了新闻媒体的数字化转型,确立了用户的主体地位。掌握用户对于媒体的使用动机、选择理由及满意程度,逐渐成为媒体发展的核心竞争资本。为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之下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发展,以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分析法具体探究青年群体对新闻媒介的接触状况,及使用动机满足程度与媒介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用户对非官方新闻媒介的使用频率较高;而以新闻微博与移动新闻客户端为对象,媒介接触会影响新闻媒体对用户动机的满足程度和用户对新闻媒体的媒介满意程度;媒介使用动机的满足程度与媒介满意度间存在正向相关。为提升用户对新闻媒介的满意度,实现用户依赖与忠诚,必须在信息动机上强化内容定制,在便利动机上完善信息分聚,在娱乐动机上重视用户创造,在社交动机上追求社交化、本地化与移动化的有机整合,进而塑造具有品牌特色的移动新闻客户端。  相似文献   

9.
宗倩 《淮海文汇》2007,(3):26-30
新闻娱乐化颠覆了传统的新闻选择标准,而市场经济的推动更加验证了受众中心论在现代商业社会的适用性。在文化帝国主义不断扩张的背景下,新闻娱乐化有其必然性;但须适应中国的国情。要恰当地控制新闻娱乐化的趋势,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既要将冲击视为一种机遇,又要促使媒介行为自觉肩负起本民族现代化文化建构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刘懿宁 《国际公关》2023,(11):158-160
新闻娱乐化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并具有形式上强调吸引力、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要素的三个特征。当下,移动信息发展迅猛,社会化媒体成为新的新闻传播渠道。为了迎合受众,新闻娱乐化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但目前大众传播的复杂情况导致了新闻娱乐化缺乏合理的标准与指导。本文主要以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及抖音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社会化媒体中新闻娱乐化现象与动因,并尝试给出对策,以推动媒体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及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电视媒体的竞争中,将娱乐因素融入到节目中成为电视媒体赢得收视率的重要途径,电视新闻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娱乐化的道路。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角度来看,新闻娱乐化一方面使得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把受众的本能欲望作为新闻价值选择的标尺;另一方面,媒体提供给受众的新闻成品又刺激了受众潜意识中的“暗影”。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我国一些媒体的报道因为新闻来源的失实而造成了新闻纠纷 ,其间媒体及其从业者也免不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媒体的声誉与权威性也因此而受损。因此 ,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应明确自身的责任 ,维护自身的权益 ,在确保新闻的真实性的同时 ,加强新闻法律意识 ,以避免不必要的新闻纠纷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都选用政治新闻、经济新闻作为分析的文本,却极少采用体育新闻、娱乐新闻、自然灾难新闻等来作为研究对象.文章选取灾难性新闻语篇为分析对象,以期对现有的批评性新闻语篇分析做个补充.文章旨在通过研究美国媒体对汶川地震事件的报道,来论证主观性同样存在于貌似"中性"的灾难性新闻语篇中,并揭示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犯罪新闻报道一向是媒体和受众普遍关注的新闻报道类别.它更因与社会稳定、个人生命和财产的安危、法制建设的密切关联而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从春秋时期大臣谋反的罪行记录为发端,沿革历史的推延,中国犯罪新闻报道在报道范围和报道深度上不断地在拓展与加深,逐渐地呈现出自身独有的一些特点.在社会转型的今天,犯罪新闻报道的发展态势更趋迅猛,其形式上日益多样且完善,并呈现出了许多新时期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其原因并不单单在于步世界传媒发展之后尘.从心理、市场与意识形态三个不同的层面可以看出,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存在还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体现。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传媒给新生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现代传媒环境下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主要有:整合有效宣传载体,发挥网络舆论引导力;提高教育主体媒介素养,增强网络信息甄别力;健全网络传播监管体系,构筑现代传媒"防火墙";强化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研究,探寻现代传媒环境下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不仅是一种终极的状态,更表现为一种历史的、世界的和不均衡的过程存在。在表现和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新闻媒介的功能正发生着变异,最突出的就是娱乐功能的极度放大和扩张与环境监视功能的削弱和危机,以及非真实建构世界。经济利益和商业逻辑的驱动,媒介权利(right)向媒介权力(power)的蜕变,以及激烈的媒介生存竞争是导致功能变异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8.
新闻学的研究应该从目前的概念和逻辑混乱状态中摆脱出来,建构起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体系。这个体系由新闻起源、新闻本原、新闻形态、新闻价值、新闻功能、新闻媒介、新闻受众、新闻环境等构成。新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哲学和逻辑学的方法、语义学的方法、历史的方法、定量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9.
全媒体时代的主流新闻发布面临着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等无把关信息传播的越来越大的挑战,信息过量和注意力碎片化的媒介社会,重要信息往往会被垃圾化、泡沫化的消息所瞬间淹没。新闻媒体从新闻报道的策划到发布、传播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把控,找到自身吸引公众关注的独特价值,制造“引爆点”,正确引导舆论。引爆点理论归纳出的流行三原则来阐发流行潮兴起的原因。引爆点理论中引发关注、引导潮流的思路对新闻报道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