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但在内外各种原因的作用下,民主制度被法西斯专政所代替。国内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多着眼于魏玛共和国的内外政策,魏玛民主的缺陷、危机和崩溃,以及纳粹党的兴起和最终夺权。然而,在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生活中,国防军始终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扮演了民主的保卫者和掘墓人的双重角色,对共和国的存在和崩溃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魏玛共和国后期的几次国会大选中,希特勒和纳粹党通过欺骗宣传赢得了胜利,而在支持纳粹党的德国选民中,女性选民占有很大比例,她们的选票对于纳粹党“竞选成功”发挥了重大作用。德国妇女主要是在经济危机爆发后才支持纳粹党的,这一突发性的支持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其结果也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3.
"海耶事件"与希特勒改变德国远东政策的首次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3月-1935年2月,德国商人海耶在纳粹党领导人的支持下,以开拓远东贸易名义,演出了一场企图承认伪满洲国的闹剧.海耶事件虽然最终以失败收场,但它反映了希特勒企图通过发展和改善德国与伪满的经济贸易关系,促进德国与日本政治上接近的真实目的.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领导阶层所表现出来的亲日倾向,给纳粹德国远东政策的基本特征打上了深刻烙印,并且成为1938年德国最终采取对日一边倒的远东政策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纳粹上台初期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外交决策机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外交部、国防军与纳粹党成为德国远东政策决策的争夺者。随着纳粹党的最终胜出,亲华政策终止,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被迫撤出。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国内史学界认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阶级基础是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容克贵族,这一结论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即纳粹党的基本成员为什么是以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中下层民众?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小资产阶级对代表垄断阶级利益的魏玛政府失去了希望,致使寻找新的政治势力来帮助他们改变现状。而这种政治愿望与纳粹党的政治主张相一致。纳粹党将小资产阶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股极为可怕、破坏力极大的政治力量,并在他们的支持下问鼎中央政权。因此,纳粹党上台后虽代表垄断利益,却不是以垄断资产阶级—容克贵族为阶级基础,它的阶级基础是以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德国中下层民众。  相似文献   

6.
魏玛共和国没有能够解决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动荡,没有建立起稳固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徒抓住魏玛共和国政治上的薄弱关节,利用在德国人民普遍反对凡尔赛条约的心理,通过民主选举登上了德国的政治舞台,进而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回顾魏玛共和国的兴衰的意义在于,要想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必须首先确立实现民主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初,希特勒攫取德国最高统治权。他夺权上台的缘由,一直是中外史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有人强调德国传统历史、思想文化、社会现实和国际大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多种影响;也有人强调德国内外垄断资产阶级、尤其是国内工业界对其赞助、支持的促进作用;还有人强调希特勒纳粹党苦心经营、竭力竞争的能动效应。笔者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希特勒的上台,既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矛盾冲突的产物,又与纳粹集团的煽动宣传、垄断资产阶级的赞助支持及其国内缺乏强大而有效的遏制力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需要全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各地蔓延,美国也不是一方净土。为了配合和呼应德国的法西斯主义,美国支持希特勒纳粹党的法西斯分子在美国也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主张走希特勒之路。由于美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实施“新政”的非常时期等原因,美国法西斯主义逆流的社会基础比较薄弱,法西斯主义组织转瞬即衰。  相似文献   

9.
德国法西斯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希特勒自身的主观原因外,还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其中德国反动势力的扶助和支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德国法西斯的兴起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产生阶段(1920—1923)、危机阶段(1924—1928)、发展阶段(1929—1933)。产生阶段虽然希特勒发动啤酒店暴动失败了,纳粹党被取缔,希特勒被捕入狱,但它奠定了法西斯兴起的基础,不可忽视。发展阶段是法西斯迅速崛起,希特勒通过议会道路夺取政权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0.
德国法西斯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希特勒自身的主观原因外,还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其中德国反动势力的扶助和支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德国法西斯的兴起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产生阶段(1920—1923)、危机阶段(1924—1928)、发展阶段(1929—1933)。产生阶段虽然希特勒发动啤酒店暴动失败了,纳粹党被取缔,希特勒被捕入狱,但它奠定了法西斯兴起的基础,不可忽视。发展阶段是法西斯迅速崛起,希特勒通过议会道路夺取政权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一战的爆发使维也纳体系建立以来欧洲百年权力平衡被打破,战后欧洲新的力量对比失衡与秩序的不稳定性造成各国之间缺乏必要的互信机制,以维持和平目的而建立的凡尔赛体系因其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陷,建立伊始就极不稳定。《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近乎掠夺性的惩罚促使一战后的德国在内外困境中寻求生存空间,国际与国内局势的变化促使纳粹党于20世纪30年代一跃成为德国第一大政党并进而掌权,从而使德国再次崛起,成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2.
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集团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纳粹党在寻找侵略战争的理论依据时选择了种族主义和“生存空间”理论。本文从纳粹德国种族主义政策的产生、阶级实质及其实施过程这一角度试图探析种族政策与法西斯战争间的内在联系。一、纳粹德国种族政策的根源与阶级实质纳粹德国的种族主义继承了德国早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民族主义思潮。在第三帝国那里加以拼凑、充实,形成了以希特勒为代表的种族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3.
研究德国法西斯兴起的原因,是史学界最近几年比较注重研究的课题。德国法西斯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不同角度写作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在诸多原因中,2、30年代爆发的经济危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德国在政治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有利于法西斯的变化,为法西斯活动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德国魏玛共和国遭受了1920年到1923年、1929年到1933年两次经济危机。希特勒就是利用这两次经济危机建立了纳粹党,并使纳粹运动得到发展以致最后夺取全国政权。这两次经济危机,也正是纳粹运动的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中,纳粹党员人数有3万人,纳粹运动迅速  相似文献   

14.
魏玛共和国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短短地存在了14年后被右翼纳粹党建立的军国主义独裁统治所取代。正是在魏玛宪法所设计的政治体制下,合法地诞生了希特勒的纳粹政权,本文通过对魏玛共和国兴衰的阐述,得出德国封建制与魏玛共和国灭亡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希特勒1933年1月30日被任命为德国总理组织内阁,并非法西斯独裁统治已经确立,其内阁仍然是“总统制内阁”,政权基础是不稳固的。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是经过了一个过程的。希特勒上台后,通过排挤和打击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议员,控制国会,通过了总理有权违反宪法、不经国会和各邦议会同意就可制定法律的“授权法”,从而使希特勒不但具有行政权,而且还有立法权。希特勒依靠“授权法”,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实现了政治生活一体化,并随之实现了政府和议会一体化,建立了法西斯统治的中央集权制。同时,通过“盖世太保”,实行法西斯恐怖统治;通过“领袖原则”,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全面实行法西斯专制主义统治。希特勒在兴登堡总统1934年8月病故之后,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才终于在德国实现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希特勒1933年1月30日被任命为德国总理组织内阁,并非法西斯独裁统治己经确立,其内阁仍然是“总统制内阁”,政权基础是不稳固的.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是经过了一个过程的.希特勒上台后,通过排挤和打击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议员,控制国会,通过了总理有权违反宪法、不经国会和各邦议会同意就可制定法律的“授权法”,从而使希特勒不但具有行政权,而且还有立法权.希特勒依靠“授权法”,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实现了政治生活一体化,并随之实现了政府和议会一体化,建立了法西斯统治的中央集权制.同时,通过“盖世太保”,实行法西斯恐怖统治;通过“领袖原则”,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全面实行法西斯专制主义统治.希特勒在兴登堡总统1934年8月病故之后,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才终于在德国实现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17.
当今德国问题又成了世界举世瞩目的问题。新法西斯运动已在欧洲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甚至有人认为21世纪的国际社会问题,德意志将要占重要的地位。重温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希特勒的历史,也许对我们认识今天的世界仍有一定的益处。一、K·豪斯霍夫的地缘政治论K·豪斯霍夫(Karl Haushofer)据研究地缘政治的经验,吸收前人从政治角度论述有关地理问题,进一步结合希特勒从历史上提出而强调的德意志问题。从地缘政治对希特勒和德国法西斯妄图征服欧洲、统治世界的要求,加以系统的理论阐述。这套“理论”就成为德国民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帝国主义集团中最反动、最富有侵略性的法西斯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和军国主义日本发动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它几乎把人类数千年文明毁于一旦,世界人民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战争浩劫。据不完全统计,参战国的物资总损失高达4亿万美元,世界各国人口伤亡多达5千万人以上。列宁写道:要弄清战争的原因,必须“研究战前的政策,引起和导致战争的政策。”①本文拟从历史研究的客观角度出发,剖析一下1941年夏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的原因。1939年9月,二战在欧洲全面爆发,由于英法对德的绥靖政策,希特勒军队以闪电般的速度灭亡…  相似文献   

19.
相对稳定时期的魏玛共和国民主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稳定时期 ( 1 92 4 1 92 9) ,魏玛共和国议会民主制得以维持和发展 ,亲共和国的政党仍占重要地位 ,反共和国的政治势力处于低潮 ,普鲁士作为“民主的堡垒”日益凸现 ,在巴伐利亚、国防军中也发生了某些积极变化。与此同时 ,亲共和国的政党也表现出力量发展不平衡与影响下降的趋势 ,政党政治碎片化的加速、反共和国政治势力重新聚集力量并开展反共和国的联合行动、民主政治不断右转、政党与议会制度危机重重 ,显示了魏玛共和国政治稳定的相对性。这一情况的发生是与共和国强大旧势力的存在与保守反动思想的影响、劳资力量对比的变化、社会民主党采取的策略路线、中间等级的恐慌、民族主义和民族情绪的影响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狄克逊"访满"未遂事件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纳粹党领导人亲日思想影响下,德国驻日本大使狄克逊主张通过访问和承认伪满洲国,达成德日接近。德国外交部从维系与西方国家、苏联和中国关系出发,不赞成立即倒向日本,故拒绝了狄克逊的“访满”请求。但是,在希特勒对外政策思想影响下,德国外交部对远东政策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导致纳粹统治时期德国远东政策的亲日色彩日益浓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