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与新罗联合灭亡百济、高句丽后,两国合作基础亦不复存在,为争夺对百济和高句丽故地的统治权,唐朝与新罗最终爆发战争。由于唐朝受西北吐蕃炽盛局势的影响,不得不对朝鲜半岛采取退守政策,以后新罗以统一国家面貌出现,七世纪中后期的东北亚政局从此进入和平稳定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
派遣留学生赴唐学习是新罗、日本汲取中国唐文化的重要方式.由两国留学生派遣及留学生在唐学习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国对唐文化的汲取各有特色:新罗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社会行为,而日本则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新罗的实践性强,而日本的针对性明显;新罗慕化更深,而日本的汲取成效更为显著.之所以如此,其背后有着自然地理条件、国家关系以及相关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苏志贤我校自1965年以来,先后为20多个国家培养了近600名外国留学生,他们毕业后大部分从事对华贸易、外交、教育和学术交流等工作,有的在本国政府或我使馆担任要职,成为有用的专门人才,对发展与我国的友好关系做出贡献。一、留学...  相似文献   

4.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或部落,有的出兵助唐平乱,有的为唐军供给军粮,有的继续与唐朝保持臣属关系,对唐中央纳贡、朝拜,当然也有的乘机出兵侵扰唐朝边境。少数民族之所以会在唐王朝发生内乱时仍然与唐朝保持友好关系,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唐太宗时期建立起来的大唐帝国的声威,在安史之乱时期仍然具有很强的感召力;第二,唐对少数民族的册封,使其成了唐中央王朝的地方政权,在唐发生内乱时,这些少数民族把出兵助唐平乱视为自己的义务;第三,唐对少数民族一直采取羁縻、保护及优抚政策的结果;第四,唐与少数民族友好关系继续发展的结果。唐王朝正是由于得到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及军事上的支持和援助,才能够迅速平定安史之乱。所以,少数民族在维护祖国的统一和稳定方面是一致的,并共同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唐朝以高度发展的文化吸引着四周的国家和地区,外国留学生源源不断地被派遣前来学习,努力吸收盛唐文化。派遣留学生学问僧最多的国家是新罗,他们学成回国后,在经济、刑律、教育、文化、宗教、建筑、历法、军事几乎所有部门工作,都能发挥自己的学术和技术特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建树,对推动新罗文化的发展和中朝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朝贡体系"论是当今海外学术界诠释古代中国对于东亚贸易体系所起关键作用的一种理论。东亚贸易体系最初形成,滥觞于安史之乱后淄青镇节度使的经济利益驱动,由于他握有唐朝对新罗和渤海国交往的涉外权利,以登州港为中心,地跨唐朝与新罗、渤海两国间的走私贸易开始出现;在淄青镇李氏割据势力被平定后,张保皋所主导的登州与新罗、日本间的海运贸易也渐成规模;五代十国以及宋元以后,随着以市舶司制度为核心的"互市体制"的确立,东亚海运贸易网络也不断发展。从历史的长时段观察,"朝贡体系"论既不能作为东亚贸易体系之表征,也不能说明前近代东亚贸易体系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杜娟  曹盟 《南都学坛》2005,25(3):40-41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为了稳固统治,唐朝与回纥首次采取了和亲策略。唐朝统治者的个人因素给和亲政策提供了可能性,是唐朝政府维护统治的现实需要,也是唐朝统治边疆的一个有效方法。唐与回纥的和亲具有代表意义,巩固了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8.
古代朝鲜一度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局面。7世纪中叶新罗灭百济、高句丽,统一半岛大部,形成新罗最盛时期,向9世纪则渐衰,至935年即为王建高丽所取代。新罗时期与唐王朝联系密切,入唐留学生甚众,其中崔致远汉诗写作取得重要成就,在中朝文化交流史上有极高地位。  相似文献   

9.
论唐朝与新罗的文化交流陈尚胜不少学者认为,东亚地区形成共同的文化单元,或者说,东亚地区汉文化圈的形成,是在七、八世纪之交,也就是在中国的唐代。不过,从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情况看,人们的研究多集中于唐日文化交流,而对唐朝与新罗的文化交流却未能予以深人地探讨...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一词起源于唐朝,是由日不人创造的。 唐朝肘,日本政而为了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曾多次派“遣唐使”采中国。但“遣唐使”是外交使书,不能久留,无法瘀等地探讨中国的文化,所以日本国而从第二次派“遣唐使”起同时派采了“还学主”和”留学生”。所谓”还学生”是指不fo外交,赛门学习的青少年,但他们在“遣唐使”回国时须一同返回日本,而”留学生”则不受此限制司以较长时间留在中国学习。 此后,凡是留展在外国学习的学生倡统称为“留学生”.名词典故——留学生@米娜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史学的繁荣与兴盛,得益于官方史学的持续发展。其中唐朝官修正史,确立了中国古代官方组织纂修纪传体前代史的格局,官修正史制度从此确立。但这也对私家涉足此类史书,起到很大的排抑作用。唐朝对北齐、北周亦歌秀一部正史,体现了官方豁达的民族意识,对后代史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文帝朱克是大明第二代皇帝,建文朝虽仅存在四年,在内政方面并无建树,但在外交方面,尤其同朝鲜的交往,曾有过重要突破:一方面,开展了红红火火的诗歌外交,一方面又理顺了中、朝之间的册封关系;从朝鲜方面看,国王李芳远为进一步推进同大明的友好关系,在明朝正处"靖难之役"时,答应了建文帝购买战马的要求,并暂时收留了辽东逃来的军民。由于双方的共同努力,使两国的传统友好关系得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为后来中、朝友好关系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朝鲜古代,乡歌的诞生意味着真正意义上国语文学的开始。新罗人认为作为一种民族诗歌形式,乡歌有很强的审美功能和社会价值。尽管三国以后文艺快速发展,但人们在文艺的社会功能方面依然存在着神秘主义的观念,这无疑是当时人的世界观在文艺观上的反映。在文艺实践中,朝鲜新罗人还发现文艺有明显的审美教育作用和达意宣志的作用。新罗人的这些乡歌观,为以后文艺批评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八、九世纪,中国的唐朝是亚洲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是先进的文明国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唐朝与许多国家,尤其与亚洲各国均有广泛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新罗,地处朝鲜半岛东南部,它在朝鲜历史上发展较晚。但是,到公元六世纪前后,新罗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利用高句丽与百济之间的矛盾,逐步扩大势力,终于占据了汉江下游地区。从此以后,新罗开始直接同中国各王朝取得联系。尤其在七世纪中后期,新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处于音乐文化鼎盛时期的唐朝与新罗,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以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特点,促进两国音乐文化思想的相互融进。在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它们主动吸收,相互影响,由此积极推动了两国间音乐文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松赞干布是藏族吐蕃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的赞普,是在藏族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一个人。他在任赞普的时候,开始与唐朝通好,迎取唐朝的文成公主,接受唐朝的封爵,对汉藏两民族的亲密友好关系,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7.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到目前为止,在日本的中国史研究中,宋史是研究人员最多,而且是门类详细、研究精密的领域之一。至于日本的研究人员为什么对宋史如此感到兴趣,这就得回溯到1930年以前,当时,与罗振玉和王国维先生他们有深厚交谊的京都大学的中国史学创始人之一内藤虎次郎(号湖南),曾于1922年发表了《唐宋时代观概论》一文,认为唐朝与宋朝之间,在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很多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提出了宋以后应作为近世的说法。他对这个提法中所阐述的“中国近世史”进行了归纳整理,还明确地阐述了后汉前为古代,三国以后到唐末为中世,五代以后为近世,鸦片  相似文献   

18.
明嘉靖以后,中日关系虽处于低潮,双方的官方贸易断绝,但两国统治阶级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恢复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重开中日贸易,仍做了种种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由于多种因素制约,终明之世,中日的官方贸易虽未能重开,但在明后期数十年中,随着两国政府对外政策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日双边贸易仍在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19.
唐与新罗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与新罗的关系在唐朝对外关系中地位突出,然迄今尚未见专文论述。本文拟作些探讨,以求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1 唐王朝处理与新罗关系的政治策略 1.1 由持平到扶植新罗抑攘高丽和百济 隋唐时期,高丽、百济、新罗,在今朝鲜半岛鼎足相对。其中新罗一向同中原王朝保持友好往来,接受汉民族文化较早,号称“君子之国”。李渊建唐伊始,为创造休养生息的安定环境,冀求高丽、百济和新罗三国能“永敦邻好,各保疆场”(《旧唐书》卷199《高丽传》),並倾心于唐,便在此三国间采取了不偏不倚的政治策略。武德七年(624年)二月,分别册封高丽王建武为辽东郡王,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新罗王金真平为乐浪郡王。  相似文献   

20.
明代官场服饰述论王云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衣冠之制的传统.《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从商周开始,冠服制度就已出现,以后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成为与治国之道密切相关的重要制度,历代官修正史,莫不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