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清初国家的统一 ,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为粮食贸易的兴盛提供了条件 ;人口增长、农村经济多元化、市镇人口的增加扩大了对粮食的需求 ;就长江流域来说 ,下游与中上游不同农作物种植区域的形成 ,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对宽松的粮食贸易政策 ,便利的水运交通等 ,进一步促进了粮食贸易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非儒"思想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合非儒家祖师周公孔丘及学说;二是单非孔丘及学说;三是非儒家圣贤;四是非韩愈。第一、第二是李商隐向儒家先师和学问发起的挑战,第三是对儒学根基产生的质疑,第四是实践应用。李商隐"非儒"思想的出现与唐代教育体制和宽松学术氛围有关,与本人学养来源和坎坷经历有关,与青少年时代个人的学道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3.
试论清代两湖地区书院的刻书业及其兴盛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书院刻印的图书,在版本学上称为"书院本"。其版本价值较高,历来倍受文士学者重视。清代两湖地区的书院兴盛且日益官学化,书院刻书业比较发达,留下大量作品。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学术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清代盛行的童养婚是一种别具特色的婚俗文化,也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娶小媳妇是无奈也是一种明智,折射出了先人的理性和睿智。童养婚深深根植于传统社会,它是论财的婚姻观和社会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产物,在为中下阶层提供便捷、低成本婚嫁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溺婴现象,从而得到官方的认可。童养婚的盛行也源于古人对婚姻和女性本身的深刻认识:婚姻的最大意义是传后;女子本不属于娘家人。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是晚唐富于艺术独创性的诗人,一直以来其诗歌受到"香艳绮靡"等指责,对其创作的研究也受到相当长时间的冷落.直至清代,掀起对李商隐诗文评注的热潮.清人对李商隐"诡薄无行"的人格和"文词华丽"、"无用于世"的诗歌重新审视,从比兴和诗史互证的角度出发得出与前人不同的观点,此方面颇多发明创新,并对当下的李商隐研究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试论清代两湖地区私家刻书的特点及其兴盛原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清一代,私家刻书现象蜂起,以刻书为荣的官宦学者比比皆是.清代两湖地区私家刻书主要有以下基本特点:仿宋元影刻之风盛行;刊刻经史著作和名儒著述是两湖地区私家刻书的大宗;丛书辑刻此起彼伏;力刻乡贤著述,编纂、刊刻乡邦文献;延请精工良匠写刻雕版;以写刻为主流.清代两湖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清统治者振兴文教的政策和官员、士绅、文人学士的倡行,清代两湖地区学术繁荣,学术人才辈出和良好藏书风气的传承以及教育事业的兴盛和家学的发展,则是两湖地区私家刻书昌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是一位道教信仰者。他自少年时代就亲自参加过道教的养炼实践,入仕后也一直与道教保持着密切联系。李商隐修道属于上清教派,注重“内丹”法,从哲学层面更多地吸收了老、庄的道家思想。李商隐对道教神仙之说也曾有过怀疑并加以批判,道教一定程度上是他追求功业、修身养性的工具及失意时心灵的寄托。然而道教经典及上清教派的“内丹”、存想思神等方术却极大地影响了李商隐超俗的人格、情感、思维与审美,铸就了他魅力独具的诗作。  相似文献   

8.
李商隐与佛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位以言情著称的诗人,李商隐却和佛教有密切的关系。李商隐向佛是一个随阅历渐丰、日趋沉溺的过程。他以自己苦难的经历,证悟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等佛教真谛;并以求心自处的禅宗“不二法门”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脱。但李商隐的佛教观念极不彻底,他只看到了无常,执着于心,既未达到毕竟空,更未至非心非佛境地。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李商隐诗作中最富特色之作,历来是研究的热点和亮点。现就爱情诗的抒情对象、内容和作意、以及艺术特色三方面,对历来爱情诗的研究情况进行探讨,发现李商隐的爱情诗研究总体呈融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文学经典的讨论曾一度是文学理论界最热的话题。直到今天,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及重构问题仍是学术界不同学科共同关注的前沿论题。究其原因,是世纪之交文学转型期的出现导致了"经典"的论争不断。世纪之交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社会已逐渐步入消费文化时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国际交往政策、文化交往政策、教育制度和学术制度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当前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探讨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及重构问题就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清代的例对明代的例之继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是明清时代重要的法律形式。清代的例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明代的例,但在语言、编纂、规定上又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明清律例条文、注释的考证与比较,揭示了明清例之间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诗凄美动人而又晦涩难解,主要表现其心灵世界。其诗歌多用象喻,但这个喻体的本体却不出现,而是跨越本体直接说到这个喻体所引起的情思,得意而忘象。这正是义山诗的难解之处,也体现了其诗歌独特的美。义山诗超越了形象本身,又涵盖了一切形象,而这种超越形象的美是建立在其独特的诗歌意象系统之上的。在词藻、意象组合、意象创新上,李商隐都有其特色。  相似文献   

13.
清代对李白集的编刻情况相对简单,主要有明人编纂李集刊刻、清人注释李集、清人重编李集,以及据两种宋本覆刻。主要成就体现在王琦辑注《李太白全集》三十六卷及李调元、邓在珩编订《李太白全集》十六卷上。这些代表了清人李白研究的主要成绩。此外,因为宋版原刻本今已佚失,清代覆刻的两种宋版李白集对保存李白集文献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清朝在甲午之战中的惨败,使清朝由以“西人为师”转为向东方的邻国日本学习;日本从本国当前和长远利益考虑,也主动提出愿为清政府培养留学生;同时,清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新政措施也促进了赴日留学热潮的形成;加之早期赴日留学生的宣传和鼓动,也带动了大批国内学子赴日留学。在上述这些内外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最终在清末形成了一个赴日留学的高潮。  相似文献   

15.
清政府治理黎族的政策要点为:因势利导,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理方式;遵循宽严相济的治理理念;通过设置基层政治组织,把比前朝更多的黎民纳入清王朝严密的管理体系等,同时分析了其成效。  相似文献   

16.
唐代七言绝句, 古今推崇李白、王昌龄, 其实晚唐诗人李商隐独辟蹊径, 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 婉曲中含远意多讽,含蓄里寓绵邈深情, 流转蕴藉兼而有之,其造诣之高可与王、李二人相比而绝不逊色。  相似文献   

17.
骆兵 《南都学坛》2006,26(6):61-65
明清之际学术转变对李渔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为李渔具有不定于一尊的怀疑精神、疏狂和倨傲的性格以及鲜明的创作个性。王阳明的心学和明清之际的实学两方面的影响交织在一起,使李渔的文学理论与创作具有心学为体、实学为用的性质。李渔热心治史,说明他受实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他建立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念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目录学作为一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问,向被称为读书治学的门径之学。清代戏曲研究之能在20世纪取得重大成就,与一大批为发掘、整理"新材料"的学者们的辛勤劳作密切相关。尽管20世纪并未见一部独立的清代戏曲目录学的专著,但我们仍能感受到学界为清代戏曲目录学的建构所做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清末,在出国留学日本热潮的推动和影响下,陕西留日学生日渐增多。有的论者认为清末陕西留日学生的有五、六十人之多,有的论者却认为有七八十人之多。现据有关可靠的史料考证,已经超过一百一十人之多。他们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和阶级矛盾逐渐激化的形势下,迅速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敲响了埋葬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  相似文献   

20.
晚清,中国兴起了重商主义思潮.它的兴起在于重商主义的主张能结合实际,为清政府解决当时紧迫的财政困难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之道.洋务派的大力支持,也是重商主义在近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