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公姬旦,是我国远古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关于周公其人其事,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资料集《尚书》中,有大量记载。该文依据《尚书》中的有关资料,对周公作番考察  相似文献   

2.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它记录了春秋以前历代的许多重要史料,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学、哲学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荀子·劝学篇》说:“《书》者,政事之纪也。”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也说:“《书》先王之事,故长于  相似文献   

3.
<正>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散文总集.不少篇章,结构层次清楚,内容完整周详.擅长运用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活泼生动的语汇,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表现人物的神态.语言古拙而又鲜明形象,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一、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在叙事说理时巧用比喻,是《尚书》语言形象化的手法之一.我们知道,比喻能使意义与形象联系起来,从而易于为人们所理解.正如黑格尔在《美学》第二卷,第一部分《象征型艺术》中所说:“艺术的要义一般就在于意义与形象的联系和密切吻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道德根源在《尚书》。孔子修订《尚书》就是为了弘扬道德。尧帝以道德为标准选拔干部和接班人,舜帝继承并发展了尧帝的道德观,皋陶的"九德"和箕子的"三德"之说规范了道德的基本内容和准则,《吕刑》阐述了道德、法律和行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此,道德成为了仁人志士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5.
戏剧与人类共生,有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就有了原始戏剧。《尚书》中记载的尧舜时期以及西周初年的诗、乐、舞结合的大型乐舞表演,其实质就是一种戏剧的雏形。这类乐舞不但具有歌舞剧的形式,而且具有一定的叙事性,表演古老的或现实的故事情节,具备了戏剧的基本要素。本文将《尚书》中记载的原始戏剧形式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加以探究,以期去除蒙在《尚书》中的历史尘埃,揭示上古原始戏剧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其中一些文化特质被吸收继承,另一些文化特质被排除,从而形成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模式。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古代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自然之天的力量来决定收成的好坏,人们寄希望于自然之天,关注的是天与人的和谐,而古代的思想家也正是从这一社会现象出发去寻找政治的合法性、社会运行的准则。西周时的周公也是如此。周公的天命观并不是讲天决定一切,实质上是他对政治生活的独特理解。本文主要研究了周公天命观的历史渊源、周公天命观的主要内容,探究了周公天命现在政治上的适用,最后分析其天命观的现实意义。周公的天命观及其政治实现,无不体现着重民的思想,对于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重视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尚书》中的五行说王蒨五行说是一种对自然万物加以总结的学说,它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的反映。五行说出自于远古时代,反映了先民对自然界万物的抽象和概括.五行说是《尚书》中所表现的重要的哲学概念,也可以说是三代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贡献.五行一词在《尚书》...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其中一些文化特质被吸收继承,另一些文化特质被排除,从而形成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模式。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古代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自然之天的力量来决定收成的好坏,人们寄希望于自然之天,关注的是天与人的和谐,而古代的思想家也正是从这一社会现象出发去寻找政治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一《尚书》是我国上古时期早期的文史典籍,相传由孔子编纂而成。《尚书》的内容,除了后人追记的《尧典》、《皋陶谟》、《禹贡》、《洪范》等几篇是纪载上古尧、舜等帝王的历史功绩以外,其余大都是记载当时政府的文诰、命令。《尚  相似文献   

10.
天及天人关系问题是《尚书》中反复述说的一个重要话题。今文《尚书》28篇中,除《禹贡》之外,其余各篇对此均有不同程度的阐述,其中商代以前的9篇,重于言“天”,“天”被看作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人间诸事皆被看作天意的体现。周书19篇,在言“尊天”“敬天”的同时,更多谈及的则是民众问题,统治者把“天意”与“民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周人较之商人在“天”及“天人关系”认识问题上的一大飞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全面考察了《尚书》敬语的分布与类型,阐述了《尚书》敬语的功能与影响,指出了研究《尚书》敬语现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今本<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句当在"化居"之前断开;<益稷>"在治忽"历来异文众多,当依<汉书·律历志>作"七始咪";<益稷>"朋淫于家"本或作"风淫于家";<高宗肜日>"天既孚命",汉石经作"天既付命",汉石经"付"为本字,今本作"孚"者为借字,今本<康诰>"殪戎殷",汉石经作"壹戎殷",当以后者为宜;<尚书·武成>"一戎衣而天下大定"释为"一着戎衣而天下大定"为牵强附会之词,应理解为"一次用兵伐殷而天下安定".  相似文献   

14.
老子的学说源于古代的道术。这些古代治理天下的原则与方法,相当多地保存在《尚书》中。《尚书》中多次以涉渊水比喻治国,《洪范》篇更总结了人们对水性的认识,给予老子以深刻影响。《尚书》历记夏、商、周时期人们天命观的演变,由《商书》的天命失落到《周书》的敬德保民,“德”的范畴被老子继承发展,诸如不争、忍、柔、谦下、慎初与慎终、保民,这些都构成了老子伦理政治学说的基本内容。老子在《尚书》“含德”、“重积德”的基础上提出了“孔德”、“常德”,以此为中介,进而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玄德”。老子继承了《尚书》中的道,井把它上升为宇宙本源和自然法则。  相似文献   

15.
曹操曾经热情地歌颂过西周大政治家周公。他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那么,周公到底是靠什么法宝使国家统一,使天下归心的呢?本文就此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今文《尚书·微子》中一则句读的传统解释,提出不同见解,以充分的证据论证了“狂”字当作“往”,使文义豁然开朗。本文同时也解释了古文《尚书》同句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清人笔记蕴藏了大量关涉经史考证的内容,其中《尚书》类条目就多达206种、3265条。清初、清中叶、晚清的学术笔记在训诂《尚书》方面各有特点:清初学者的《尚书》研究接续了明末遗风,以顾炎武、阎若璩为代表;清中叶的《尚书》研究呈现出多领域、全方位的研究趋势,吴派、皖派兼而有之;晚清经学呈现出偏向政治、思想的研究倾向,学者对《尚书》思想更为留心。清人笔记中的《尚书》文献还具有史料学及文献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汉石经刊刻于熹平四年(175年),虽然残存的字数有限,但仍能大致反映出石经刊立时《尚书》写本的基本面貌,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异文,更是对今本《尚书》的理解和校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益稷》“光天之下”句“光”字的含义为“充溢”、“充满”;《禹贡》之“岛夷皮服”当为“鸟夷皮服”;《大诰》之“有指疆土”或为“有诸疆土”.  相似文献   

20.
周公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在华夏文化形成与奠基时期,周公曾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周公的"制礼作乐"历来是家喻户晓的文化典故,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周公也是推崇备至,一生以追求文武周公之道为理想,他晚年曾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一句话,要讨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周公无论如何是绕不过去的.由于年代久远,有关周公的第一手文献资料极为匮乏,除《尚书》一些篇目和《史记·周本纪》《史记·鲁周公世家》《诗经》中保存了部分较为可信的周公言论事迹外,其他的周公事迹多半出于后人的追述,存在不少传说的成分.史料的缺乏给研究带来很大困难,对于那些追述、传说而言,又有一个去伪存真的问题.周公研究的难度可想而知.20世纪初新史学革命以来,深受疑古思潮、实证主义史学理论以及社会现实环境等的影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现代意义持有偏见,或者对古代历史上那些追述、传说的周公事迹始终抱着极为审慎的态度,因此有关周公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较为系统性的成果实在不多.上个世纪20年代,钱穆先生在无锡第三师范任教时,见到日本学者林泰辅所著《周公及其时代》,考述周公及其时代之相关史实,虽时有未臻完密之处,却堪为研究周公的一部专著,遂于课余之暇,摘译而成《周公》一书.最近多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在周公研究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和成果,比如杨朝明的《周公事迹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辜堪生、刘学林的《周公评传》(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吕庙军的《周公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