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业经济研究的根本任务是运用经济手段这个杠杆,保护森林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挖掘潜力取得最佳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青山常在,永续作业的目的。林业生产不同于工业也不同于农业、有其特殊性。因为森林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不同于采掘工业、又因其生长周期长,又不同于作物农业,更重要的是森林有着综合效益、它的经济价值在定  相似文献   

2.
曹丰汉 《兰州学刊》2009,(Z1):148-152
在抗战时期,党虽然在局部地区执政,但执政环境恶劣,执政任务繁重,特别要注重执政的经济资源的开发。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全力开发了根据地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农业经济资源、林业经济资源、牧业经济资源、工业经济资源和商业经济资源,使它们成为党在根据地局部执政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党能够获得抗日人民广泛拥护,领导抗日人民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的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3.
从农村改革看农业走向市场问题欧阳俊斌,裘康羽农业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全国人代会期间,很多代表都对农业表示担心。一是担心农业摆不到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二是担心农业生产投入不足,特别是粮食生产可能出现大滑坡的危险;三是担心农民...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6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提供的南京农业和农村经济资料,描述南京林业的现状,分析南京林业发展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南京林业发展的趋势和对策。一、南京林业发展现状1林业生产经营南京农村林业经营基本以兼业为主。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南京市199...  相似文献   

5.
结合毛泽东井冈山时期领导边界军民进行经济建设的革命实践 ,概括了毛泽东井冈山时期经济建设思想的三大特点 :一、重视农业生产 ,始终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 ;二、创建维系和保障战争需要的军事工业 ;三、保护工商业、保护中小商人 ,促进和开发边界的商品贸易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结构是指农业内部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以及这些部门内部的各种生产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能够保证农业各部门和部门内部各业的协调发展与相互促进,能够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做到增产、低耗、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所以,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是振兴山区经济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7.
在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和拟订上海市长期规划过程中,对郊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如何调整,发展方向如何,颇有争论。本文拟就此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上海农业生产结构的现状和矛盾 农业生产结构指的是农业生产部门,即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构成情况及其相互关系。它是农村经济结构中的基础结构。 郊区的农村经济结构,建国三十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从解放初期以种植业为主  相似文献   

8.
“两高一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是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向,而且日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已经日益受到各级农村工作部门、不同类型地区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在我国,发展“两高一代”农业需要注意以下对策:亚.加强农业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即通过农业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现代物质技术的投入,挖掘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农业资源的广度开发,主要是通过农业生产领域的拓展和农业后备资源的开发,扩大农业资源的利用范围。从农业生产和资源刮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农业稳定是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运用法律手段,以法治农,健全农业法律机制是保证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一、完善农业立法,健全农业法规机制农业法是调整农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国家领导、组织和管理农业经济的重要手段,是农业经济领域中经济活动的行为规则。建国以来,我国在农业立法方面己取得了一定成绩。早在50年代就颁布了《土地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立法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颁布了《草原法》、《渔业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确立了台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一系列原则和制度,同时也明确肯定了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经营方式,对解决农业资源被破坏和浪费问题起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农村采取了一系列拨乱反正措施,特别是因地制宜实行各种联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出现了喜人的形势。实事求是地分析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村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总结、完善、稳定农业生产责任制,这些正是处在农业第一线的各级领导同志和理论研究工作者所探索、实验和关心的问题。此稿是王树衡等同志最近到宜春地区部分县、市农村调查后写成的调查报告。作者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宜春地区“四专一联”、“双包”到户、“联产到劳”等生产责任制形式作了分析和估计;探讨了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途径和发展趋势。 加强党的领导是健全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关键问题。对此,本文辩证地论述指导思想上的五个问题,即加强领导和相信群众、扬长和避短、发挥群众积极性与调动干部积极性、运用经济手段和做好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1.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是国家的巨大财富,是整个陆地生态平衡的主体,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林业没有一个大的发展,森林资源没有一个大幅度增加,农牧业也不可能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不可能很快提高。林业怎样才能大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调整好现行的林业经济结构以及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例关系,消除不合理的现象,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和经济关系,更有效地进行扩大再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经营管理方法已经不再适应于今天.因此,根据现代化农业的特点、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结合我国的具体条件,研究我们的农业,是改革我们的农业,促进我们的农业,是我们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当务之急. 本人在美国留学期间,研究了美、加、欧洲共同体、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并结合回国后将近一年的工作实践,就我区的农业发展问题,提出一些建设。 一、改变传统观念,认识现代化农业的特点 生产与消费是经济生活中的两项基本活动,生产是手段,消费是目的,生产的目的在于满足消费,而消费又必须依靠生产.传统农业社会中,处于经济开发的初期,由于生产水平低,消费水平自然也低,人们只能求温饱,因此,“农业”的涵义是“农事的科学和技艺”.强调的是增加生产,特别是增加粮食生产,以达到维系生存的最低消费水平.这时,农业是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 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和山东省委农村工作部联合召开的山东省农业经济理论讨论会,于3月20日至23日在济南举行。出席会议的有部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共40多人。会上,大家就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问题、完善和发展合作经济问题、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流通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一、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问题会上,大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一)“以农业为基础”的规范问题。有的同志认为“以农业为基础”是包括林、牧、副、渔在内的大农业。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是自给性生产,因而往往把农业理解为种植业,甚至理解为粮食生产,没有认  相似文献   

14.
我们结合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学习,对干旱丘陵地区的赤峰县白庙子大队,荒漠地区的翁牛特旗那吉来大队,山区的宁城大兴大队和喀喇沁旗东局子大队,平川地区的赤峰县三家大队和当铺地大队等集体林业生产作了一点考察。考察之后,我们深深感到:造林确实是幸福之源,是集体致富的可靠途径。根据因地制宜,发挥本地自然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要求,昭盟地区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以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把林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同抓农业,牧业生产一样认真对待。为了加快林业建设的速度,必须发展林业商品生产,把植树造林同社员的切身经济利益密切结合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所决定的。 下面,根据这六个大队发展林业的一些情况,从学习经济理论的角度,讲讲我们的意见。 一、植树致富在昭盟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耀邦同志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中,提出了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本世纪末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并把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要求“一定要牢牢抓住农业”。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于我们的伟大任务。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合理布局,是依靠科学搞好农业的一项基础工作。它通过对土地、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和评价,提出不同地区的生产布局、增产措施和发展方向的建议,指导生产活动,使农业生产能够持续、稳定地全面发展,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因此,农业区划是因地制宜领导和规划农业生产的手段,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综合农业区划的几个问题,作如下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6.
片面追求工业总产值的高速度增长,造成极大浪费,后果严重,这是我国工业生产中经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同志所认识。由于领导部门重视抓产值指标,基层企业和地区完成了产值任务,就有名有利,完不成产值任务就有压力;而提高经济效益,在很多方面需要比完成产值任务难得多,但完成了又没有太多的实惠,完不成也没有压力。这样影响部门、地区以及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上面下功夫。各级经济领导部门日常指挥生产、领导生产采用的综合性指标,必需有利于引导生产健康地发展,以尽量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  相似文献   

17.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之花首先在中国的农村大地盛开.随着以联产计酬为特征的农业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我国农村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活力充沛、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世人公认我国农业进入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但是,自1985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同增长速度强劲迅猛的工业经济相比,农业生产上升幅度明显缓弱,粮食产量徘徊不前,各类农副产品供应短缺危机屡屡发生.1988年,主要农产品较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农业再次面临令人焦虑的严峻局面.这一状况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人们纷纷探寻新的激励机制和发展途径,以使农业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我们知道,促进农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主要是政策激励、科技进步和增加投入.根据我省的农业现状,省  相似文献   

18.
<正> 农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一个经济过程。要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重视经济规律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我们所说的农业生产,是从广义上指人们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取得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过程。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个部门,包括种植、饲养、加工、运销、服务等各个环节。而且农业的各部门又各自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过程,并且密切地互相联系着。这样,农业内部的各经济部门、经济过程、经济环节,就交错结合构成农业经济体系。农业经济体系,是人类为取得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9.
林业是广义农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林业生产对于发展农业(种植业)、牧业、副业、渔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都有重要作用。从生态学的意义上看,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具有保护和改善农业、牧业、渔业生产环境的巨大作用。没有完整的森  相似文献   

20.
在现阶段以至将来,林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可是,我国目前森林资源日渐减少、林业经济陷于困境,这种局面,给林业事业提出了严重挑战。怎样看待林业的发展问题,这是有识之士非常关心的问题。有的学者提出二十一世纪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纪,人与自然应成为和谐相处的伙伴。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林业又是以经营森林资源为主体的行业,这样林业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是: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