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鲸》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这一作品,揭示出作者超前的现代生态观,警示人类只有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敬畏一切生命,谋求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避免共同灭亡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白鲸》的生态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鲸》给读者展示的是一个梦幻般的生态系统。亚哈所代表的自然征服者和以实玛利所代表的自然探索和沟通者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这一生态世界中与白鲸莫比-狄克所代表的其它非人类的生态成员进行了互动。作者麦尔维尔以象征的手法,通过亚哈的悲剧结局和以实玛利的幸存,超前地表达了一种现代生态观,即人类与非人类自然物之间应该摒弃仇杀,和谐共存。尽管他的呐喊湮没于当时仍然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教义之中,但直至今日,其回响仍不绝于耳,警示人类审慎行事,以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毁灭性生态灾难。  相似文献   

3.
在物质文明甚嚣尘上的社会语境中,梭罗的《瓦尔登湖》以一个先觉者的睿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真正和谐的生命方式.麦尔维尔的《白鲸》寓言性地叙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对抗,并对这种对立与对抗的悲剧结果进行反思.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则形象地诠释了人与自然之间错综复杂的生态关系,在描述人的尊严与力量的同时,实际上反思了人的存在.《瓦尔登湖》等美国文本经典的自然书写,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跨入工业时代以来,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和谐、平等,而升级为无限制的掠夺、仇恨和歧视,致使人类陷入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针对这一点,梅尔维尔早在1851年出版的《白鲸》中就以一个悲剧性的预言对人类的行为提出了警示。在小说中,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思考,并以人与自然同归于尽的结局警醒世人:仇恨自然的结果必然是无可挽回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洪疫之年》描写的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候,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性索取,最终导致了“无水洪疫”的发生,人类面临灭顶之灾的故事.《洪疫之年》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生态批判小说,更为重要的是,阿特伍德在这部小说中借助“上帝的园丁”这一宗教组织的原则及生态环保活动,向读者展现了她的深生态观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6.
贝娄在其小说中发出了生态批评的声音,其作品呈现了他的和谐生态观以及他对人类生存环境所具有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小说《院长的十二月》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小说不仅表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而且表现了人在与自然的对抗中自我的深刻异化。贝娄在小说中呼唤通过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走上良性发展的轨迹,实现人对自然的“浪漫式回归”、人与自然的美好相遇。  相似文献   

7.
在《她乡》中,美国女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通过解构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意识,构建了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相融、人与人平等和关爱等女性价值观基础上的生态乌托邦。这恰好与当下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问题相吻合。本文通过对生态女性主义的解析,解读小说《她乡》中所蕴含的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从而得出只有遵循生态女性主义,解救自然生态与人类自我,建设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系统,人类社会才能够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贝娄在其小说中发出了生态批评的声音,其作品呈现了他的和谐生态观以及他对人类生存环境所具有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小说《院长的十二月》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小说不仅表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而且表现了人在与自然的对抗中自我的深刻异化。贝娄在小说中呼唤通过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走上良性发展的轨迹,实现人对自然的"浪漫式回归"、人与自然的美好相遇。  相似文献   

9.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不仅是女性哥特式小说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说。然而,《弗兰肯斯坦》的成就还不止于此,小说还体现了作者本人的生态女性意识,对构建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和谐发展的社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西方社会男性主宰女性与男性主宰自然二者之间密切相关:性别压迫与自然压迫都是根植于相同的父权思想。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宣泄了一个女性主义者对父权制不满的同时又表达了她对人类文明侵略自然的担忧和对构建人类物质与精神家园的思考,从而使《浮现》具有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1.
生态批评理论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从生态批评理论这一崭新的视角,结合生态批评理论要旨,通过对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的主要人物的分析,可以揭示出霍桑对极端科学主义、人类欲望膨胀的批判以及他对人类返朴归真,重返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一生都在追寻自然的原始生态之美。他热爱自然,讴歌自然,并倡导人性本能在自然中的回归。小说《太阳》的自然生态主题主要体现在自然不仅能唤醒人类的本能意识,更为人类带来新的生机。另一方面,通过对工业文明下人类失衡的精神生态的描述,劳伦斯旨在呼吁人类亲近自然,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文章从精神生态视角解读小说,展现主人公玛吉的心路历程,分析玛吉精神失衡的原因,指出工业化造成了环境和社会关系的恶化,继而引发人精神生态的失衡。小说反映了艾略特所倡导的自然、人类社会与人类精神世界和谐平衡的生态哲学观。  相似文献   

14.
谭恩美的小说《接骨师之女》体现出反对控制、支配和攫取自然的自然生态观点,小说中表达出在人类社会生态中女性和男性在思想和社会地位、社会分工等方面的多样化的相互依存关系,小说中体现出东西方文化互相认同、特别是亚裔文化在美国文化中得以肯定并与之走向和谐的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5.
多丽丝.莱辛是一位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作家。他的非虚构性小说《特别的猫》通过描绘一幕幕人与猫之间动人的故事构建了一整套的生态话语系统。大自然的美景、世间万物的生存法则、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关系在这部小说中一览无余。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特别的猫》,挖掘小说中的生态思想,不仅能为研究莱辛这位伟大作家提供新的视角,对进一步探讨英国生态文学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索尔·贝娄是美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雨王亨德森》是贝娄所有小说中生态意识最鲜明的一部。小说既表现出对人类社会中物化关系的抗拒,又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以及人自然精神的复归。  相似文献   

17.
《还乡》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最具宿命论色彩的作品.作者借荒原这一自然意象诠释人物命运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作品中的荒原神秘莫测,充满了魔幻色彩,并与人物的悲剧命运紧密相连.通过对作品中人与荒原主题的生态解读,哈代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法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观.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化是对人与世界、人类与非人类命运关联的深度思辨,《蝇王》在本质上讲是一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文本。《蝇王》以核战争这个生态灾难为背景,将海岛作为人类性价值中断的象征和生态危机的承重者,以蝇王为生态灾难的象征与隐喻,生动地展示了孩子们的海岛争斗史,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生存与毁灭的生态宿命,以及自我救赎与无法救赎的命运逻辑。人性恶只是这一悲剧并不完全的诱因之一。戈尔丁以军舰的解救作为人类生态悲剧命运循环的象征,表达了他一以贯之的悲观性忧患。  相似文献   

19.
英国女作家安杰拉·卡特通过戏仿经典童话《小红帽》创作出了短篇小说《与狼为伴》,探索了男性、女性和自然之间的交互关系,呼应了正在兴起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潮,成为一篇颇具特色的温馨小品。小说颠覆了父权文化和人类中心主义赖以建立的二元对立体系,指出男性和女性都是该体系的受害者。小说进一步展现了女性欲望自身的解放及其对男性欲望的解放,并揭示了这种解放所带来的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描绘出了一幅生态文明惜界的姜好图景。  相似文献   

20.
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颜色》无论在美国文学史上还是在黑人文学史上都堪称一部力作。在小说中,沃克描述了父权社会下黑人女性的痛苦生活,同时表达了对遭受同样迫害的犬自然的关爱和怜悯。沃克把人类与自然放在同一道德水平线上进行描写,具有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