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任何一种唯物论,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在今天就不能存在下去。--N·维纳维纳的这一段话,并没有确切地回答信息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维纳同期的和他以后的众多科学家也未能确切地回答这个问题。显然,回答信息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有待于  相似文献   

2.
浅谈信息论方法在领导决策中的运用□谢海燕所谓信息,有各种说法;控制论的创始人之一的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他还说“信息这个名称的内容,就是我们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我们的调节为外界所了解时与外界交换来的东西。接收信息,使用信息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情况综述如下的资料,供参考。 信息论的哲学问题 信息的本质:自从维纳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的论断以来,信息的本质阅题在哲学界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1、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信息和信息过程存在于有机界、无机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种类和形态的物质运动中。有人认为,信息作为物质运动和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信息”这个概念,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了。接着,它又漫步于社会科学。信息是什么?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信息确实给哲学的头脑带来“痛苦”。它是隐身人,看不见,摸不着,却感觉到它的存在。让我们从一些熟悉的情况说起吧。甲向乙传递一封书信,信上有文字符号:“我明天去你家。”信息是什么呢?信息不是书信,也不是文字符号,更不是甲或乙本身。信息是由书信文字等材料、符号、信号载荷,在甲与乙之间传递的“我明天去你家”这一消息内容。因此,所谓信息,就是物质世界中,物质之间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中传递或交换的消息内容。那么内容是什么呢?就是关于物体自身的性质、状态、运动等等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N·维纳说:“所谓有效地生活,就是拥有足够的信息来生活”。此话极简明地说明了信息对现代人类的无比重要性。因此,研究信息,认识信息,并利用其成果充实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一、信息是哲学范畴信息是个科学概念,但是否是哲学范畴呢?回答应是肯定的。从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史来看,科学概念与哲学范畴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入,二者不断  相似文献   

6.
自控制论创始人维纳为信息伦理学搭建起形而上学基础,伴随着“计算机/信息革命”,世界图景凸显为信息-伦理的取向.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甚至标志了文化发展的新转向,对信息的争夺就是对权力的攫取.西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原则违背了道德伦理的社会基础,将导致严重失范的道德困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信息伦理则被包含在和谐社会的总体阐述中.  相似文献   

7.
劳动三要素具有物质和信息的双重维度结构的理论揭示的是:在劳动三要素中同时就包含着物质和信息的两个方面的规定.人类创造的主观信息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规律,只有当人们把所创造的主观信息作为实现的目的,并在实践中寻求客观实现时,才有一个是否违背客观规律的问题.精神生产的对象是观念信息,而不是物质.“物质资料的生产”与“物质生产”这两个提法并不等价,与“信息生产”相对的是“物质生产”,而不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从“镜”到“灯”——关于审美活动形态的当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镜”到“灯”———关于审美活动形态的当代转型潘知常1睿智的思想家维纳发现:“20世纪的发端不单是一个百年间的结束和另一个世纪的开端,……完全可能是导致了我们今天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文学和艺术所看到的那种显著的裂痕。”①法国当代文学史家批·布瓦代...  相似文献   

9.
伊曼努尔·勒维纳(Emmanual Levinas 1905——)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法国现象学学派的创始人。从80年代起勒维纳在西方哲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被誉为“20世纪欧洲最深刻、最准确和最富创造性的哲学家之一”。 勒维纳1905年生于立陶宛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17年“十月革命”前后,举家移居乌克兰。青少年时代,除接受犹太文化的教育、熟读《犹太法典》、《希伯莱文圣径》外,还受到俄国文化的薰陶,普希金、陀斯妥也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等人是他最敬仰的作家。1923年前往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大学求学,1928——1929年间在弗莱堡大学亲耳聆听了胡塞尔的系列讲演,并在此  相似文献   

10.
虚拟真理不仅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作为信息存在,是与“社会信息体”的“真”相符合的、在实践中确立的动态“信息度”,是标志“真”的间接存在。虚拟真理仍然具有客观性,和“真”是有联系的哲学范畴,但二者却不是同一的概念。真理标准问题的核心是确定真理信息是与非的“度”,在双重存在与演化意义上,真理信息的检验与逻辑不可分割,这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在真理信息增长与进化过程中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人们常常把真实性比成艺术的生命,对于这个“生命攸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操作主义的观点重新加以探讨,期望使这种“远缘杂交”开出理论之树新的花朵。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今天的科学是操作的科学”。为了应付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对经典物理学的许多基本概念的否定,1927年,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布里奇曼在《近代物理学的逻辑》一书中提出了崭新的操作主义的观念。他认为,一个概念的真实定义不是特性的总和,而是与其相对应的一系列操作,并且一个陈述也只有转变为实际操作时,才具有现实的意义。操作主义的思想早已越出了自然科学的范围,渗透到哲学、心理学和社  相似文献   

12.
在联系实际领会列宁的物质定义时,常有人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这张桌子是不是物质?”“时空是不是物质?”“信息是不是物质?”“社会存在是不是物质?”“张三的思维对于李四来讲是不是物质?”等等。这些问题显然是无法作出简单的回答的。如果回答“是”,那就势必要把具体的物质实体、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属性同物质本身混同起来,好比把张三的眼、手、足同张三本人混同起来一样,这是荒谬的;如果回答“不是”,  相似文献   

13.
世纪末话“主义”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高旭东“主义”本不是中国出产,是从西方舶来的。胡适当年就想以“问题”消解“主义”,但他却在宣讲“实验主义”。德里达及其信徒在颠覆一切“主义”,但其理论也冠上了一个“解构主义”。看来,为了解决世纪转折点上的种种问题,还...  相似文献   

14.
反射弧、负反馈与教学控制论靳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教学理论的出路,也是教学实践的希望。教学控制论就是控制沦的基本原理和教学实践相联系的结晶。《控制论》不仅是数学和方法论名著,也是高级神经科学的经典著作。近些年来;维纳和罗森勃吕特的“负反馈”原理取代巴...  相似文献   

15.
任何本土问题同时也是世界问题,任何世界问题同时也是本土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重要的不是固守我们自己的话语方式和独特价值而防御性地与众不同,不是在国际上主流理论对话和思想碰撞之外独自阐述我们的见解,而是要基于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就,基于已经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在积极主动的国际交流与对话中,  相似文献   

16.
地方综合年鉴就其内容而言,应具有资料权威、信息密集、查阅方便的特点。在这三个特点中,因年鉴是由政府主持编撰的,其资料总体上具有权威性。“查阅方便”更多的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而“信息密集”是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年鉴“资料权威”不等于“信息密集”。有的年鉴资料虽然权威,但却淹没在大量“正确的废话”中,难以称为上乘之作。造成年鉴信息密集度不够,资料价值不高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不该多的多了,不该少的少了”。  相似文献   

17.
对《“客观信息”范畴的再质疑》一文的反批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中月”仅仅是一个关于“存在”的不同形式的案例,而根本不是什么关于信息进化和全息现象的案例;自然事物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痕迹”本身并不是信息,只是关于信息的“特定编码结构”,而其中所可能呈现的自然关系的反映内容才是信息;承认“客观信息”的存在,丝毫无损“物质世界”的颜面,这恰恰证明了物质世界自身的能动性、普遍联系性和运动变化性;事物的进化和退化主要体现在程序信息的变化上,尤其在生物界,程序信息的复杂化发展程度标明着生物进化的等级和水平;健全人体中所凝结的关于人的社会历史关系的相应程序性信息规定的并不是霍先生所粗俗理解的那种具体人类历史过程或文本的内容,更不是什么通常所说的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社会关系,而只是能够在人类社会文化的中介下发育出来的属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具体结构,以及能够融入人类社会,能够习得人类文化,并还可能传承和发展这种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指出,"信息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到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接收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就是我们适应外界环境发生的一切偶然性事件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在这个环境中有效地生活的过程。"①人们为了适应外部环境,更有效地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从外部环境获取信息,以便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人们反映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的过程,同时就是不断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维纳在谈到人们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时指出:"人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周围世界。在脑和神经系统中调整获得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文学史意识"与"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国文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杨 《江汉论坛》2002,(3):80-8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界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所谓的“十七年文学”与“文革文学”重新变成了一个“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在接连参加几次有关的学术讨论会的过程中,置身于辩论激烈的会场,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因为这样的场景在80年代是不可想象的。在80年代,“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根本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甚至在大学中文系的课堂上,它们都会被毫不犹豫地忽略乃至省略。在80年代的文学史叙述中,公式化概念化、政治化的“文革文学”,乃至“十七年学”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  相似文献   

20.
当前使用最多的词汇当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着墨最多的不是如画的憧憬,而是沉甸甸的“重点”、“难点”甚至是“疑点”。实现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中国有近九亿农村人口,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当前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