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欧游之后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取舍问题始终困扰着诸家学人,而近代中国的落后与向西方学习的不断失败,使得对传统文化否定者多,肯定者少。梁启超在欧游之后一反先前对传统文化的怀疑,反而强调应树立对传统文化的信心,并阐发了他以中国文化为本位调和中西文化的健全、先进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与世界、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上,中国现代思想史上鲜有人具有梁启超那样深刻的世界眼光。其眼光之深刻,不仅大大超过其他戊戌时代人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代人,即便按百年后的当代标准看亦如此。梁启超提出的建立一种保留中国文化的本质却不同于原有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精髓却不为所化的新文化主张,对于90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尤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复兴是一个历史话题。清末民初,在救亡图存的探索过程中,梁启超形成以融合中西为基调的文化观,疾呼复兴民族文化。对中西文化的“取”与“舍”,如何定位存在心态上的纠葛与反复,是梁启超文化观的基本特征。如何对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发展前景报以文化自信,同时开放胸怀,理性看待外来文化,是复兴民族文化需要面对的两个基本问题。在这方面,梁启超的心路历程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致力于人生问题的探讨和中国问题的解决。《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中国文化要义》这两本书是梁漱溟先生论述其文化观以及如何解决中国问题的重要著作。他分别从哲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论述了三种不同文化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文化三路向说"和"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文中笔者尝试通过分析《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中国文化要义》两本书中论述中西印文化之间区别的不同方式,从而对其文化观的形成和展开加以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1919年写成的《欧游心影录》在梁启超的文化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它是梁启超晚年文化观改弦易辙的预告:一方面对西方物质和科技文明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批判,与1919年以前梁启超对待西方文化的立场和态度有了一个很大的反差;另一方面时中国传统文化又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推崇。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中国未来文化建设的基本主张:偏于“中学”的调和主义路线。这既体现了梁启超思想中理性的和辩证的一面,又不免具有幻想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期,中国一批知识分子面对国家的命运,探索救亡图存的出路,纷纷走出国门去求学.成仿吾是其中一员,他先后在日本、法国、德国学习,熟练掌握了日、德、俄等5门语言,在中西文化中进行艰难的选择,最终他坚持理性的借鉴与批判的吸收,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把所学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成仿吾的中西文化观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7.
徐复观是 2 0世纪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其学术生涯中对中西文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认为中西文化在渊源、文化取向、内容方面都有所不同 ,并且各有成就和弊端。他主张中西文化应该扬长避短 ,互相学习 ,反对文化上的大民族主义和全盘西化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粱启超在早期和后期所持的文化现实际上具有一致性,这种理性的中西文化观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他反时"西学中源"说,承认西学的独立性和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他反对全盘西化的文化取向,而认为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由此,他力图寻求一条中西文化"化合"之路,构筑一种人类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9.
柳Yi徽是我国现代著名听历史学家。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促使其中西文化观的形成。他认为中国文化重伦理道德与德治,中国史学有正史体例,以儒术为主导,而且因有史官制度而具有政治性;西方文化重个人主义、利主义及法治。西方史学远逊于中国。其中西文化观主观上试图从学理上抗拒新文化运动的激进,客观上对今人了解西方文化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莱布尼茨是近代西方较早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且建树最多的一位大师。其中西文化观经历了一个由接触到深入比较研究并构建“中国学”的过程。其中西文化观的价值在于通过语言、文字、概念、范畴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得出人类思维具有同构性、中西文化具有互补性这一结论。他那站在世界文化高度和具有哲学穿透力的中西文化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 ,在当今仍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认为孙中山是中国近百年来自觉思考中西文化关系并付诸实践的重要人物,孙中山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和长期的革命生涯使他对中西文化的优劣有着深刻的理解;指出孙中山从社会革命的需要出发,从物质、制度、价值观念三个层面全方位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比较、筛选,并在其革命主张和建国纲领中融贯了中西文化精华;孙中山的中西文化观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今天在全球化背景下建构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的中西文化观构成其思想体系中富有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文化,他一方面主张解构儒学意识形态,主张汉字改革,批评旧医的不科学性,这些与新文化运动的取向基本一致;另一方面他本人对于孔子抱以极大的尊崇,对儒家的中庸之道情有独钟。对于西方文化,蔡元培特别强调学习欧洲文化中的科学观点,所谓"欧化"就是"科学化"。学习西方文化最要紧的是"择善",择善的标准并无中外之别;融合中西文化的目的,既不是为了"欧化",也非保存"国粹";中西文化接触是为了达到相互理解,消除冲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定位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蔡元培的中西文化观对北大学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英汉数词看中西数字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词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数词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十分丰富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本文从哲学、政治、宗教、语言、文化层面,通过英汉对比的方法,探讨了英汉两民族不同的数字文化观,并揭示了一些特殊数词的深层文化内涵,数词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冰心受基督教最根本的影响表现于其早期的个人主义观及注入式写作方式,这不但彰显了冰心独特的个体性,也为中国现代文学添加了难得的终极之思。但在自由主义神学和泛神论影响下,冰心逐渐偏离基督教神圣价值体系,回归中国传统思维理路,致使其对基督教产生误解并对中西文化判断失误,独特的、个性的冰心也由此消失。  相似文献   

15.
杨昌济对青年毛泽东的成长产生过重大影响.在中西文化观上,杨昌济是持"中西融合论"的,主张融东西文化于一炉,冶出一种崭新的中国文化.杨昌济的这种中西文化观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青年毛泽东继承和发扬了杨昌济的中西文化观,并成为他日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6.
阐述严复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严复最先把西方学术思想大量介绍到中国来,并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对比会通,建构了“天演哲学”,是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个新飞跃  相似文献   

17.
胡适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思想浓厚的胡适留学美国,深受西方现代文化观念影响,积极向国内输入现代思想和新方法。他倡导文言一致的白话文;强调发展科学,融合中西文化,充分世界化,用现代科学方法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为中国能与世界各国并驾齐驱而努力;并不失时机地向西方宣传介绍悠久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8.
国学思想浓厚的胡适留学美国,深受西方现代文化观念影响,积极向国内输入现代思想和新方法.他倡导文言一致的白话文;强调发展科学,融合中西文化,充分世界化,用现代科学方法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为中国能与世界各国并驾齐驱而努力;并不失时机地向西方宣传介绍悠久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作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激进主义者 ,他的中西文化观对新文化运动发展有着内在指导意义。文章从陈独秀的文化社会整体观出发 ,考察了其中西文化观的内容 ,并对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对西方新闻观念解读的本土化特征集中体现在他的新闻自由观、报刊功能观、受众观方面。这种本土化解读与梁启超的调和主义中西文化观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视野分不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