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十年代开始,我国方言学者就对各地方言的语音、词汇作了普遍的调查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对各地方言语法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许多方言语法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尤其是不少复杂的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这对促进汉语方言语法的共时研究,促进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语法的研究都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汉语史的研究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无疑是当前方言学者的一项既紧迫又重要的工作。我们应该用我们的研究成果来丰富汉语语法学,发展汉语方言学,使我国的方言研究达到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考察义乌方言入手 ,讨论现代汉语“V·de”结构及“de”的性质。现代汉语“V·de”结构与义乌方言的类似结构有着非常规整的对应关系。现代汉语里的“de” ,不管书面语作“得”还是“的” ,语音形式只有一个 ;在义乌方言里一个“de”却对应着两个不同的读音 :[tai]或 [ ]。两个读音泾渭分明 ,从不相杂。义乌方言的这一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它将引导我们分析各家的观点 ,并作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距省会西安一百七十三公里,统辖十个县两个区。宝鸡方言不仅在语音、词汇上和汉语共同语有差异,而且在语法上也有不同的地方,只是后者的差异小一些,但也有相当多的特点。认识宝鸡方言的语法特点,可以为研究方言的形成,研究语言分化同社会条件的关系,找出方言与普通话语法的异同和对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记录同一个方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称为同词异字。方言词同词异字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大型语文辞书尤其是方言词典或字典编纂中的立目、用字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有利于汉语词汇吏、语源学的研究,对汉语方言文献的正确评价和对现代汉语词汇的丰富与规范也有积极的参考作用,章太炎《新方言》中和今方言词有关的216组同词异字对方言词典的编纂有直接的参考作用,其中有20组和《汉语方言大词典》漏收的词语有关,40组和《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的孤证有关,17组和汉语通用口语词有关。  相似文献   

5.
汉语方言的分区划界一直是汉语方言学者普遍关注而又难以取得较满意结果的问题。通过梳理、复习几十年来汉语方言分区研究的简史.进而总结分区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经验.对分区研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汉语方言学史及其研究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汉语最迟形成于夏禹时代 ,原始汉语形成的同时也形成了原始汉语方言 ;分化和同化是汉语方言最初形成的两种基本方式。方言概念形成于先秦 ,表达方言概念的词语产生于西汉 ,“方言”一词出现于东汉。古代的方言研究按照它本身所形成的阶段性特点可以分为周秦汉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至民初四个时期。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开始于 2 0世纪上半叶 ,罗常培的《汉语方音研究小史》是该学科草创的标志。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从总体上来说还很薄弱 ,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汉语言文字学各分支学科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与上个世纪相比,新世纪十年湖南汉语方言研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形成了语音、词汇和语法全方位的研究体系;形成了湘南土话和湘西乡话的研究热点;开始注重与周边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的比较研究;开始将方言与地域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开始了汉语方言地理学的研究;开始了实验语音学、计算机语言学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广西的汉语方言资源丰富,主要有白话、平话、官话、客家话、湘语、闽语.以这些方言为语料的研究成果丰硕,但主要集中在语音和词汇方面,对语法的研究则相对薄弱.笔者统计分析了广西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现有成果,归纳了其研究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未来广西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研究汉语各方言的方法是相通的,若对整个晋语的研究成果作一梳理并从中总结出晋语研究的主要方法,那么,我们也就可以看出汉语方言研究的主要方法了.文章从晋语的语音研究、词汇研究、语法研究、方言与文化的结合研究、方言史研究以及方言理论的研究等几个方面总结了晋语研究的成果,进而归纳出晋语乃至整个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汉语方言研究,是将计算机对方言语料的形式化处理和研究者对语料的分析判断结合起来的一种人机互动的研究方法。机助汉语方言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建立汉语方言数据库;二是汉语方言田野调查;三是方言实验语音研究;四是汉语方言地图绘制。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传统的方言研究主要是一种定性研究。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虽然为汉语方言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遇到了许多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将定量分析引入到方言研究中来,给我们的方言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一种全新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会使汉语方言研究走上精密化、科学化的道路。在这种研究方法中,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媒介和物质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描写语言学的研究框架下,汉语方言岛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随着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更新,方言岛成为了方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方言岛研究都力图体现了描写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相结合的思路并作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在回顾全国汉语方言岛研究简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贵州汉语方言岛研究的一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一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在我国语言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丰富多采的地方方言是汉语的特点之一。任何一个认真研究汉语的人,都不可能不接触到汉语方言的问题。无论是静态地描写汉语,或者是历史地揭示汉语的发展规律,如果不参考汉语方言的材料,是很难获得完满的成果的。咱们现在从事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工作,既要看到它在今天的作用,也要看到它在明天的作用;既要认识到它在语言学研究中的战术意义,也要认识到它在语言学研究中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有关赤峰汉语方言研究方面的综述,其中既包括国内知名汉语方言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的论述.也包括地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业研究人员的探索以及民间业余爱好者的调查。同时,分析了目前赤峰汉语方言研究的现状,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水城汉语方言同北方方言在语音、词汇方面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但作为地方方言,仍有不少自己的特点.水城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对照,声韵、声调等有差异本文在语音方面找出水城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异同,在词汇方面偏重于不同普通话的特殊部分,通过对水城汉族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比较,可以了解水城汉语方言是普通话在水城的地方变体.调查水城方言对汉语史的研究,对在水城地区推广普通话,对方言志的编篡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云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与汉族人口的流动迁徙有关,而且也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教化和倡导有关。我国古代(特别是宋代以来)的白话文学作品中记录了当时使用的汉语词汇和语法,因此,对这些白话文学中所见到的云南方言词语进行研究,或许有助于我们较为准确地认识云南方言形成的时期和过程。"着"字体现了云南汉语方言受到元代和明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汉语语用影响的复杂情形。  相似文献   

17.
段玉裁的方言研究与《说文》体例有关,他有关汉语方言学的观点散见于《说文解字注》。段氏认为,地域是产生方言的原因,方言中保存有古语,地名与方言密切相关,移民是影响方言的重要因素。段玉裁关于汉语方言的这些观点是其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资汉语史及现代汉语方言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8.
汉语自古就有方言的差别,但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总体上还是很薄弱的,纵观中国方言史的研究,大多倾力于上古或近代,六朝唐宋方言研究则显得尤为薄弱。考察六朝唐宋的文献资料,方言研究的材料还是比较多的,但是零散在各种文献中。20世纪以来六朝唐宋方言研究主要有:借助诗文用韵材料展示方音特点;探讨这一时期重要语言学家的语言学著作;断代方音研究;利用文献考证法与现今方言相结合,展示当时的汉语方言词汇;某一具体方言的历史的研究。要深入研究六朝唐宋方言,对各种记录这一时期方言的文献要进行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汉语方言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应该以词汇、语法为重点。”本文在全面调查分析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的基础上,总结出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具有七大特点:一、沉积着奇特的析音词;二、产生了丰富的语缀词;三、镶嵌着多样的重叠词;四、点缀着新颖的异序词;五、创造了多彩的特色词;六、继承了诸多的古语词;七、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调查研究内蒙方言词汇,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不仅有助于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也有助于汉语史和民族史的深入研究,更有助于语文教学和普通话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序言,简略地介绍《汉语方言大词典》的编纂过程。第二部分介绍《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性质、规模和特色。第三部分是重点,以《汉语方言大词典》所收词目的语言资料为例证,从理论上分析阐释《汉语方言大词典》对汉语词汇史和语音史研究,对汉语方言与普通话比较研究,对汉族民俗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文化学术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