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士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124-130
长篇历史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出现与繁荣,是时代的需要与作家群体文化自觉的自然体现。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李自成》《康熙大帝》《清明上河》分别代表着长篇历史小说发展的不同阶段。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这牵涉到我们的文学作品对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的表现方式与文化立场问题。《李自成》获得时代的厚爱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是时代的需要,一方面是他长期的艺术积累与思想准备,一方面是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大历史与小历史及其互动问题成为文学发展的新命题。真正代表新时期以来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突破成就的不再是姚雪垠,而是凌力、唐浩明、二月河他们。他们因为思想解放而不断超越历史,使长篇历史小说的表现方式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主要标志就是文化发展的多元化表现。进入新世纪之后,高有鹏的《清明上河》则意味着我国长篇历史小说再一次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以风俗描写与历史文化生活再现为标志形成的文化生活的不断复原,历史文化的艺术表现方式表现出民族文化自觉的成熟品格。 相似文献
2.
3.
《清明上河图》与广告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肖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2):121-124
宋代杰出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景象宏伟 ,人物众多。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更为历来的学者所关注 ,同时也是我们对宋代广告传播研究和探讨的珍贵的形象的史料。 相似文献
4.
5.
刘渊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笔者研究《清明上河图》,所以对宋代汴京城地图甚感兴趣。拙著《清明上河图之综合研究》1967年在台湾出版后,笔者仍不断留意与此有关的养料,积数年所见,搜集到不尽相同的汴京城图九幅: (一)《汴京城圈及穿城汴河上桥梁示意图》,徐邦达绘,见《故宫博物院院刊》1958年 相似文献
6.
《清明上河图》的命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身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4)
《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以“清明”命名?历来有不同的解说。《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分册》归纳为:此图“描绘了当时汴京城(今开封市)清明时节人们前往汴河沿岸种种活动的热闹场面。一说清明是汴京坊名。季候是秋天。所绘为从清明坊到虹桥汴河(上河)西岸人们的活动情景。” 相似文献
7.
《清明上河图》中的酒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顺发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4)
酒,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饮料之一,宋人尤爱之。宋政府对于“酒”的榷酤,制度甚严,后人评论说:“史策所载历代榷酤,未有如宋之甚者”。宋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酒利,采取了榷曲,官卖和民酿而课税的酒类专卖形式,以致酒税收入在宋政府的财政中占有特殊地位,成了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制的经济基础之一。因此,在《清明上河图》中,酒店建筑和市人饮酒场面较为突出,张择端浓笔重彩,刻划出了这一现实。 相似文献
8.
9.
又到一年清明时。沿着历史的长廊,我们回到900年前的北宋。大唐盛世的耀目光华、绚丽绮罗已成过往,一幅繁荣兴盛、百业杂陈的市民社会图卷正在慢慢展开。在都市文化逐渐兴盛,商业活动日趋频繁的宋代,一种新的绘画样式——历史风俗画诞生了。 相似文献
10.
11.
《清明上河图》的“清明”是清明坊吗?——与孔宪易先生之再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予嵩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
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二字究指何义?这是关于命名问题争论的焦点。这里对其他说法暂置勿论,仅就孔先生之说再作一些商榷。 孔先生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中,曾说该画的节令不是清明节而是中秋节前后的景色,那么“清明”指什么呢?提出了一个清明坊说,并说:“这样一来,《清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美术史上,《清明上河图》可谓是一幅最具传奇色彩的作品,也是历代被临摹最多的一幅作品。从古至今关于《清明上河图》版本的考证、真伪的争辩,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和不解之谜。千百年来,历代的皇宫贵族、文人墨客对《清明上河图》的掠夺和收藏,也从未停息过。 相似文献
13.
《清明上河图》的命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予嵩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
宋人张择端的艺术杰作《清明上河图》,历来的收藏家、鉴赏家、评论家,基本上认为是一幅巨型历史风俗画,是画北宋首都清明时节风物的。因此,对该图的命名,长期以来很少有人提出疑义,这应当说是一个解决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52
“清明节时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此诗脍炙人口,吟咏不绝。清代著名学者,《四库全书》总编篡纪晓岚却有不同看法。他说此诗“不够简炼”,说既是“清明时节”。自然“雨纷”,何须多言?“行人”定在“路上’,不在“路上”,何谓“行人”?“借问酒”,不“借问”也有借问之意,无须指明。 相似文献
15.
彭清深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1):105-109
《清明上河图》长卷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汴河及其两岸的风光,以全景式的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了12世纪我国都市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长卷”在艺术手法的处理上具有高度的成就,在内容上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城市生活的各个侧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崔延和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5,(2)
《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与艺术特色崔延和《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它的杰出,不仅在于画面人物的众多、景象的恢宏,以及表现技巧的生动完美等等所构成的独特艺术效果,还在于画面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北宋末年京都沛梁... 相似文献
17.
于一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
《清明》诗随《千家诗》问世以来,千载传唱,因其风格与杜牧诗风浑然一体,人们认可为杜牧诗。最近有人以《樊川集》中未收此诗,怀疑为他人伪作。怀疑当然可以,但不足为据。因为古代历史资料中,长期佚失而偶有发现的现象是不少的。《樊川集》中没有,应该允许《千家诗》的编者发现。如果没有可靠的历史资料来确证《清明》诗非杜牧作,仅凭怀疑、推测是不能服人的。 相似文献
18.
在CNKI数据库(1979-2013)中,以声景的角度来研究《清明上河图》画卷,属于一个研究空白点。本文以画卷《清明上河图》中描绘景物的动势和神韵,依据R.Murray Schafer的声景分类方法,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景物属性,依次提取了画卷中的各界各类声音和各段声音分布。同时以虹桥节点为例,探索画内形、声互动、画内画外的互动以及声景表达的显著特色。声景对于传统画卷来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模式和角度,应该引起广大艺术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清明上河图》旧说疏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益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4)
《清明上河图》为国画苑中罕见的宏篇巨制,其气势之雄伟,艺术之高超,诚千古不朽之杰作,古今学者对它进行过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但还是有不少问题,迄今仍未得到解决;有些争执的问题,尚无一致的结论。按前人旧说固多不刊之论,今人亦每有创见,间或超过前贤;虽众说纷纭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清明上河图》中的“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坤太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
在《清明上河图》的卷末处,绘有一个挂着“解”字招牌的铺面。它正当十字街口,一张类似柜台的长案,横堵在敞开的门里面。既无人物,亦无任何货物。这里是经营什么业务的呢? 1958年5月,故宫珍藏的《清明上河图》首次影印出版时,郑振铎先生发表了《清明上河图的研究》,对长卷所绘内容作了详细介绍,却唯独没有提及这个铺面。不久,徐邦达先生在《故宫博物院刊》创刊号上,发表了《清明上河图的初步研究》,提到:“路南还有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