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2.
3.
从党史学习教育"为什么"融入和"怎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发,梳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判断和内在逻辑,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大循环的实践路径,为推动"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高质量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标准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一是从党史学习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入题,指出二者合力协同的价值和意义。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历史自觉、奋发开拓未来的战略举措。严格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安排部署,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要求是高校的重要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具有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作用。在扎根中国大地推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提升"培根铸魂"的育人价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指导价值、提升历史文化的传承价值的重要作用。二是从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逻辑与紧密关系破题,认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备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上具有共同的哲学源流,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都是大学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力量"。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蕴含着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指明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二者具有标准的一致性、资源的统一性、原则的一贯性。三是从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解题,提出构建与"双一流"建设相适配的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以提升素养为核心,强化目标牵引,优化人员配备,融入教师队伍建设;以学做结合为导向,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融入教学实践;以激发活力为关键,紧跟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形式,融入日常教育;以精准施策为重点,优化学生组织管理,进行分类教育指导,融入管理服务,以上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构建大思政格局、推进"双一流"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5.
6.
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发挥着凝心聚力、固本培元的重要作用。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引导大学生传承弘扬革命精神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具有深远的价值意蕴。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坚持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主体性和主导性相结合、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知识性和德育性相结合等原则,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开辟网络媒体新平台,依托专题教育活动,拓展党史研学实践,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4G网络的建成以及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一大批移动互联网短视频载体应运而生。短视频载体具有不同于以往载体的显著优势,这为打造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供了可能。当前短视频载体发展十分迅速,相关的监管措施跟不上,导致短视频载体上信息良莠不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主导地位难以确立。国家、权威机构、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这4个主体应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短视频载体更加有效地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短视频载体打造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政课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砥砺前行,认清形势、把握未来。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大学生思政课思想相通、内容贯通、目标一致,我们要通过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发挥红色资源的载体作用、发挥新媒体的主旋律作用、发挥重大纪念日的号召作用来加强大学生思政课党史学习教育。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共产党向来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在百年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前进、改革开放时期的丰富发展以及新时代以来的全面深化四个阶段, 在内容上展现出由单一向系统发展, 主体上显现出由党内向社会延展, 载体上体现出由单一向多元扩展, 模式上呈现出由运动型向制度型演进的发展规律。党史学习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与发展规律为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诸多经验启示, 即坚持党史学习教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 重视党员干部与青年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 依据时代发展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 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相似文献   

11.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强大优势.新中国成立前,党史学习教育初步开展.新中国成立后到党的十八大期间,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全面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勾勒出三维立体的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图景,并在全党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集中性党史学习教育.在科学把握党史学习教育发展脉络的基础之上,总结出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经验,即坚持党史学习与理论教育相结合以增强全党理论水平,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等相结合以增强全党大历史观,坚持学习党史与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相结合以增强全党政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教育史研究正处于学科建设的反思与重构阶段,教育史学界十分关注研究方法的创新。为了实现对教育史的综合研究和整体把握,树立大教育史观,必须借鉴与吸收相关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权衡各种研究方法。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原则是教育史研究方法新的突破点,也是未来教育史研究的基本走向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方针政策和优良的工作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青年党史教育的相关重要论述以严谨、科学的逻辑体系建构起政治性、学术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党史教育理论体系,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青年党史教育和青年自由全面的发展指明了时代方向、提供了思想遵循和实践指导。从新时代加强青年党史教育的理论向度、价值向度、实践向度三个维度厘清新时代加强青年党史教育的逻辑进路,进而深入探讨青年党史教育的实践路径,为实现新时代青年党史教育新发展、增强青年的历史责任感和实现青年自身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不同对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为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着眼青年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深刻把握青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着力点。在具体实践中,应着力把百年党史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资源,切实将党史的丰富蕴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优势结合起来;着力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坚持在课堂教学中将学党史、悟思想落到实处;着力营造学习党史的浓厚氛围,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党的认识和认同;着力聚焦学生的思想和实际,通过党史学习服务于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团结奋进的智慧和力量, 要求人们必须深刻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本质要求、逻辑理路与科学方法。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的本质要求是: 学史明理, 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头脑; 学史增信,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信仰; 学史崇德, 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涵养高尚品德; 学史力行, 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行动自觉性。百年党史学习教育蕴含着鲜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把握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题主线, 树立问题导向意识,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培养历史思维, 增强全党全社会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 乃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以来,中央积极推进反腐,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期提高党拒腐防变能力,净化党内风气。但要想实现党员清正廉洁,需要集结各方力量,齐头并进。高校作为党员培养的重要阵地,在党建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党员的教育与成长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从党员高官落马的事实管窥高校党员教育的价值,走出目前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困境,必须通过建立正式考核机制,才能促进党员教育的实质回归。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思潮多元化、复杂化的大环境下,如何实现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发展,坚持科学指导与问题导向兼容并重、坚持“有理”、“有利”、“有节”交织共存的合理法则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均衡教养”原则是德国教育学家布雷钦卡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目前中国进入一个多元价值时代,成为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重新考究布雷钦卡的“均衡教养”教育原则、挖掘其“中国意义”具有重要价值.“均衡教养”原则着力的不是一般的知识灌输,而是在复杂文化社会背景下以价值观塑造为轴心的理想人格教育.所以,道德教育与信仰教育在其中居于重要地位.据此,“均衡教养”原则对于改善目前的道德教育与信仰教育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命、生存与生活是人存在与发展水平的三个层次,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展现了教育使人成为全人的整个过程.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为内容构成的三生教育,以人存在的多维性来构建带有系统意义的教育理念,是提升人的主体性并以人为中介的教育行为,它为回归本真的教育价值,推进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找到了出场,即通过提升受教育者价值创造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提升受教育者对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提升受教育者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能力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20.
公民资格的法理确认是公民教育的现实基础.公民资格的理想践行是公民教育的内在诉求.公民资格与公民教育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公民资格概念内涵中存在的内外、权责、统分三种内在的张力,决定了一国公民教育的重心必然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在我国百余年的公民教育历史中,由于特定的历史与国情,近代以来中国的公民教育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传统、道德精英主义取向以及整体主义情结,体现出对外、责和统这一维度的格外重视.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正确把握了公民理论内涵中的内外、权责、统分三个维度,并根据具体的时代背景进行明确的判断,才能对具体公民教育实践中的宏观战略、总体方针、具体途径进行较为清晰而系统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