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石家庄作为河北省会,在全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起着示范引领的关键作用,更要率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体制机制束缚,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及其辐射带动京津冀南部区域的能力。本文在正确理解和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结合石家庄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提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要把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放在首位;以实施人力资本提升战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制度创新为先导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  相似文献   

2.
新发展格局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要素最优配置,以达到经济在 质和量上的双提升。劳动要素,作为供给侧要素之首,在供给侧改革中应被赋予一个正确的定位,即改革 的切入点和中心点,以劳动要素在质量上的投入为切入点和劳动质量的全面提升为中心点,去助力经济 内循环的良性向好,促进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嵌合贯通,原因在于,其一,作为供给侧 的第四大要素,自主创新的来源要依靠复杂劳动的不断提升,因此,需通过提高劳动能力来提高创新能 力,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新分工体系;其二,劳动要素是链接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重要枢 纽,劳动要素提升既是消费行为也是投资行为,能促进消费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动力。阐明供给侧改革与 劳动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推动经济双循环模式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是由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重要地位、功能作用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性和基础性作用等因素决定的.国有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是:努力化解过剩产能、全力处置僵尸企业、大力推进瘦身健体、积极推动兼并重组、加快降低财务杠杆、切实解决历史包袱、着力实施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在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既是增强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影视文化产业供给端普遍存在生产成本投入畸形、产品供需错配、创新发展不足、市场机制运行不畅等问题,导致产业发展“滞胀”,影视精品难现,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解决影视文化产业发展顽疾有着充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产业供给侧所存在的问题,从政策导向层面提出促进产业优化转型、实现要素创新驱动和改革产业管理制度三条路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包括提高影视产品的有效供给,解决供需错配矛盾;把握时代科技发展契机,改善影视文化产业人才成长土壤;平衡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整肃成本畸形现状,全面实现影视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纠正产业弊端,保证我国影视文化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如何在这个关键阶段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引起了国内外激烈的讨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就是要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调整税收政策。由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中融资成本占比最大,因此本文首先研究了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的影响,接着进一步研究了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其他因素。经过讨论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应局限于税费减免对中小企业的激励上,也应该重视经济制度、金融体系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协同机制,这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外语教育不仅要考虑市场需求,更要立足于供给端。要提高教育质量,在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积极探索MTI人才培养新模式至关重要。结合经济供给侧改革理念,可以从现阶段我国MTI人才培养的结构性失衡、大学的本质和外语学科的本质、国家高等教育方针政策等方面分析我国MTI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适切性、必要性和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既属于经济领域,也属于文化领域。因此,在秉持国家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要求,开展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注意把握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殊性。新时代加强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呼唤准确把握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使命、新理念、新前景。针对其面临的供给侧困境、结构性矛盾、体制性掣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文化产业要素供给、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完善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是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其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导向,创新要素供给是动力引擎,优化结构布局是有效抓手,完善体制机制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小而言之,是针对人才与创新输出的局部改革;大而言之,实质上恰是中国宏观经济供给侧改革的缩影。高等教育掌控了供给侧改革的人才与创新两大核心要素,并且,两大要素与社会产生力,以及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结构建构、格局建构、精神建构等,为最终实现由供给侧向需求侧不断渗透影响,从而激活整个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同时,针对高等教育供给侧的改革,也将对社会生产力与社会发展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环节。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增强专业特色,即聚焦提升“适应性”与“特色性”,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两个基本维度和核心价值诉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客观依据,以供给侧改革为逻辑起点,以产教融合为实现路径,创新专业建设模式,探讨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对策,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是高职院校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0.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不仅仅是结构性改革,同时也是功能性改革和组织性改革。从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入手,阐述农业“需求侧”与“供给侧”的相互关系,以科斯参照系替代新古典的阿罗-德布罗参照系,初步提出现代农业生产-供给体系理论;重新认识现代农业,尝试性地提出现代农业的“三维系统”理论,从学理上基本厘清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研究认为,农业生产-供给系统是“生产要素+技术+组织形式+制度安排”的有机综合体。据此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决策的一个核心是思维创新,两个关键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提高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供不应求的时代,经济增长主要是由需求拉动,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需求,重点解决市场“供不应求”的问题;当商品供求平稳,某些商品供大于求的时候,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重点是解决供给“质量和效率”的问题。后者主要表现在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重大变化而做出及时的调整。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因市场功能被扭曲而导致要素配置被扭曲倒逼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是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矫正行政配置要素而造成的扭曲现象,以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而要提高农业要素的配置效率,就必须深化市场取向改革,让农村劳动力和土地有序流动起来,以及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使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是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供给高质量的教育。一方面提高教育供给端质量;另一方面丰富教育供给结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的新供给侧结构。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从物质资源上供给数量充足、质量达标的学前教育机构;从人力资本上供给优质的师资队伍;从制度上供给科学的学前教育机制;从创新的角度供给多元化的学前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13.
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的基础和关键是促进老年群体体育参与和研究老年公共体育服务有效供给。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老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对老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本质内涵、改革目的、价值取向和学理逻辑等进行理论探讨。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层面系统分析老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引领。最后从补供给短板方向提出“协同共治”“多规合一”“网格管理”“四层保障”与“纵向联动”五个供给侧改革治理路径,以解决当前老年公共体育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供需错位等关键环节问题,提高老年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实现“积极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4.
认为明确、深刻的认识始终是改革最迫切需要的资源和最强大的动力,并结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在分析国有企业及其改革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战略,指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应重点抓好“退”、“调”、“改”、“管”这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从要素分类的角度看,新要素、创新要素、制度要素等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最重要的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须降低对一般生产性要素的依赖,提高新要素、制度、改革和创新等管理要素的贡献率,既要通过存量调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更要在科技创新、制度变革、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做文章,依靠存量调整、增量支撑、要素升级、制度变革和科技创新等路径推进。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探讨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补短板”的角色定位,进而运用供给侧改革的思维分析公共服务创新问题.结果表明:当前公共服务的问题主要在供给侧,具体表现为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与供给结构失衡并存,解决之策在于以人民满意为价值追求、以精准供给为行动逻辑,通过对公共服务需求的精确识别、规划的精心设计、产品的精益生产、服务的精准提供、过程的精细管理推进公共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  相似文献   

17.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针对传统的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要以"供给侧改革"新思维引领爱国主义教育,从理念来说,"供给侧改革"新思维要求注重供给质量,重视全要素推进,重视理论创新、理念创新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从具体措施来说,一是在供给主体方面,要多元共治,提高本领;二是在供给内容方面,要锐意创新,敢于亮剑,要抓住"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这个核心问题进行理论创新;三是在供给方式方面,要构建全天候、全链条、灵活新颖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由之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要素供给条件逐渐发生转折性变化,突出表现为资本产出率、人口增量和全要素生产率“三降”,不断削弱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倒逼改革重构经济增长动力。围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市场体制机制、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包括金融、财税、价格、国企、土地、社保、科教、投资等关键领域改革。在区分改革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基础上,当前应优先推出有利于稳增长的结构性改革措施,其后是短期虽有紧缩效应但有利于中长期经济增长的改革措施,最后推进涉及面广、复杂敏感的改革,充分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相似文献   

19.
后金融危机时代,劳动力成本上升、要素边际生产率下降、经济杠杆失衡、国际需求不足、制度短板明显、经济规律作用等因素合力使供给侧改革成为破解中国经济问题的有效途径。要践行改革,必须理顺中国制造与商品流通的关系,以二者的协同发展为起点和终点。考虑到中国经济问题的特殊性,研究认为能够推进中国制造与商品流通协同发展的改革方略是供给侧改革为主导,融入需求侧管理手段。随着侧重源头治理的供给侧改革战略不断深入,中国制造与商品流通逐步回归互为支撑的内生关系,人民币国际化的质与量会同步增加,中国经济新动能会快速集聚,与供给侧匹配的制度体系会趋于完善,最终使中国经济的质可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20.
我国虽然建立了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市场经济体制,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仍然控制着大量的要素资源,要素资源尚未实现 市场化,再加上国有企业改革相对滞后,从而导致了产能过剩和产能短缺并存的经济结构失衡状态。为此,应将政府主导的投资体制转变为市场主体自主进行的投资体制,并进行 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及要素资源的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发展实施正确的政策导向;同时,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引导过剩产能的消化,创造有效的市场需求,解决产能过剩 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