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经济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所生成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主要包括知识能力、数字经济、智能技术、平台经济和全球化等。基于法国调节学派的分析框架,新经济可以推动宏观层面经济运行的有效循环累积、中观层面产业间的自我良性循环和微观层面企业的自我正向反馈,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因此,以新经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需要建立"宏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观产业结构优化—微观企业效率提高"的三维目标导向,在宏观层面通过技术效率的改进、技术进步的提升和配置效率的改善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中观层面通过产业间供给平衡和价值链的跃升以优化产业结构,在微观层面通过管理效率的强化、服务效率的完善与生产效率的提升以提高企业效率。  相似文献   

2.
面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要求,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和痛点开始显现并被学术界关注。微观逻辑方面,综合考虑中国企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将企业创新的主要制约问题归纳为: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创新风险较大、创新基础薄弱、创新效率不高等具体问题;中观逻辑方面,综合考虑中国三次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将产业结构的主要制约问题归纳为:产业结构的滞后性问题和产业结构的失衡性问题;宏观逻辑方面,综合考虑中国资源环境的现实困境,将绿色发展的主要制约问题归纳为:资源短缺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创新驱动的难点、产业结构的迟滞、绿色发展的短板导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种制约问题的发生。因此,从微观逻辑、中观逻辑、宏观逻辑方面,分别基于企业创新、产业效率、低碳减排的视角,构建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分析的基本框架,通过营商环境、结构升级、绿色效率提出以动力变革转换增长动力、以效率变革优化经济结构、以质量变革转变发展方式的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3.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已成为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重点任务。在此背景下,解读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内涵,明确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现状与面临挑战,进而探讨潜在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是要实现其在网络结构、运营流程和价值要素三个构成维度上的高质量发展。针对这一诉求,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面临着增值能力不足、韧性仍需强化、产业数字化竞争加剧等挑战。为此,需要以中观产业为切入口,结合宏观制度因素和微观组织因素,探索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了“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战略。文章从跨区域共生网络视角,对产业双向转移驱动下开放创新生态的构建与演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发现:产业双向转移通过奠定物质基础、营造制度环境、提供内外部动力三方面有力支持了开放创新生态的构建;在产业双向转移驱动下,创新行为由线性创新向集成创新再向开放式创新演化,创新模式由单利共生向偏利共生再向均衡互利共生演化。据此,文章从微观、中观及宏观三个层面提出产业双向转移驱动下开放创新生态建设的相关引导政策。  相似文献   

5.
效率市场有着更丰富的内容,而不仅局限于股票效率市场。按研究的层次分,效率市场可分为微观效率市场、中观效率市场和宏观效率市场。微观效率市场是帕累托效率市场,是效率市场体系的基础,但微观市场存在空间失灵和经济、社会失灵。作为对微观市场失灵的纠正,中观效率市场表现为城乡一体化市场,宏观效率市场表现为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三个层次的效率市场相互作用、相互推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市场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并作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导向。企业是经济社会的微观主体与基本单元,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内在体现。立足新发展阶段,更好履行社会责任,进而实现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业已成为现代企业的目标追求和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高质量的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明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涵义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其必然性,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指出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问题,提出在宏观层面政府应建立符合新时代发展特征的文化经济政策,在中观层面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效益,在微观层面激活市场主体创新力,以创新驱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持续高水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2—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以全要素生产率和全球价值链攀升等指标衡量的企业高质量发展;从长期来看,这一政策效应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来实现的。上述结论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微观证据,为推动中国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数据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中的新型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包括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两大部分,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基本特征。通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数字经济培育经济新动能的理论逻辑,对数字经济的衡量与测算进行总结归纳;基于现有研究提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出以发展数字经济培育经济新动能的路径。研究结论: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应加快数字产业的发展,促进数字技术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经济培育经济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大国竞争背景下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判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加速产业转型的新发展阶段,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动能,关系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以引领国际经济体系变革、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演化升级应该包含国际竞争、国家优势和企业发展三个层面整个生产范式的转变。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支撑,提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构建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微观载体——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二是中观治理——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三是宏观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将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融入中国当前的发展战略中,从转变企业发展范式、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建设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改革路径,三条路径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共同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注入活力,使得生产力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具体事实和未来展望,论述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对增强“三链”韧性和协同性、拓展区域协同的广度、深度,以支撑新发展格局、消弥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有重要意义。未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的具体路径是:各区域需要立足于自身比较优势,形成特色创新发展之路; 抓住新一代数字通用技术革命的机遇,形成区域间协调发展新思路; 要以全国“一盘棋”的思路探索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明确中国供应链安全面临的挑战与优势,提升中国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然要求。中国供应链安全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供应链“断链”与产业跨境转移等风险,同时也具备产业体系优势、市场规模优势、举国体制优势和数字基建优势。为增强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数智供应链建设,优化制造业产业链高中低端产业布局,发挥超大规模内需市场的稳定作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随着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卓越成就和现阶段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进入新阶段,需要提出更高目标任务,推进更多实质性举措,形成更加有效的评价方式; 要实现世界上巨大规模人口的共同富裕,需要以更大的经济体量规模为依托,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设立科学、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 从量到质再到量与质统一的转变反映了中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量的合理增长为质的有效提升夯实基础,质的有效提升为量的合理增长提供动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统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收费公路行业内部债务治理与外部减税降费均要求收费公路运营降本增效。为了探析收费公路运营效率水平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使用SBM模型测度了2014—2020年29个省份收费公路运营效率,进而采用泰尔指数和Moran's I指数分析了其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认为:收费公路运营存在着效率较低且在时间维度上没有明显增长的趋势,在空间上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收费公路运营效率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部差异,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平均达到81.578%; 收费公路运营效率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呈现出显著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特征,运营效率较高的省份对相邻省份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各省针对相邻省份或最近省份的运营效率现状,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探索产业升级或者物流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相邻省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对本省收费公路运营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建立起收费公路跨区域合作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突破口。为了促进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探讨了当前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困局,阐释了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的路向以及政策实施重点。研究认为,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以经济体系、产业体系、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为引领,在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防范和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以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较于以往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需要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增强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还认为,以抓好顶层设计、多层级政府间协调、培育转型主体以及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等方面作为政策实施重点,可以有效推进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栏目建设对人文社科期刊的意义重大。文章以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例,探讨了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正确的政治导向、选题与策划(聚焦时代热点、核特色学科、地方特色文化)等对栏目建设、扩大期刊影响力的作用。认为人文社科期刊着力从更多的优质稿源、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更高的编辑能力、更开放的办刊水平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栏目建设,推动学报繁荣发展,为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为进一步探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对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历史演进进行分析,研究共同富裕目标下公平与效率均衡问题。研究发现,共同富裕具有以人民为中心、共享互助和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目标的演进经历了由效率优先到侧重公平的转变过程; 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均衡会受到资源要素、产业集聚、技术因素、社会秩序产业转移、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认为,应在准确识别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促进以公平目标为主导的有效发展,发挥第三次分配的补充作用,解决收入差距问题; 积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解决人民关切的实际问题; 发挥数字经济开放互通特性,促进价值链供求信息匹配和要素资源流动通畅,提升人民生活便利化程度; 利用科技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保障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看,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内涵主要体现在一流的营商环境、领先的科技创新、高端的产业集群和现代化治理体系等四大方面。比照上述目标定位,国家高新区在现实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与短板。要逐一破解这些问题需要优化完善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产业新城;进一步健全创新体系与机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制约;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着力构建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区域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道路运输业发展,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从道路运输现代化的内涵出发,对道路运输现代化的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道路运输现代化的二维结构,基于“系统要素-产业运行”视角设计道路运输现代化的评价结构框架,建立了道路运输现代化评价结构模型,并从状态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两个方面,以宁波市道路客运现代化水平为例,分析了道路运输现代化的总体水平和障碍机制因素。研究认为,宁波市道路客运现代化总体水平呈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但系统要素和产业运行各自维度下均存在部分短板指标,产业运行落后于系统要素的发展,应从产业运行结构调整、行业规范和绩效提升方面进行改进;道路运输现代化评价结构模型揭示了道路运输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作用机理,为全面评价道路运输现代化提供了有效支撑;评价方法能准确反映道路运输现代化的发展状态,及时诊断障碍因素和不协调机制,为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特定的职业教育形态是嵌入在特定的社会结构和经济体系之中的,这种“双重嵌入”决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是职业教育社会化的过程。当前中国职业教育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方式、产业体系形态等外部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职业教育存在吸引力不足、适应性不强等现实问题。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应遵循社会嵌入、政治嵌入、市场嵌入和技术嵌入的建设逻辑,从社会嵌入上应满足社会对高质量职业教育供给需求,从政治嵌入上应实现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市场嵌入上应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协调运行机制,从技术嵌入上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