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白在安徽留下的诗篇、遗迹和传说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蕴含着较大的旅游价值。安徽"李白文化"资源具有显性旅游价值、隐性旅游价值以及线路旅游价值。其显性旅游价值在于:一是能够有效地提升安徽旅游资源的品位;二是可以促进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其隐性旅游价值在于:一是能够促进旅游宣传活动,二是能够改善旅游环境的整体形象。安徽"李白文化"资源还因为文化特色鲜明、蕴藏丰富以及与自然资源的高度融合而具有独特的线路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2.
柳家巷是张謇初创实业获得成功后,进行经济、政治、教育活动和交往的一个重要阵地,至今留下了许多遗址遗迹,加上历史上的文化遗迹,是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街区;该地留下的老建筑也很有艺术特色。文章论证了柳家巷是南通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江海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百色作为桂西名城,除了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之外,还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百色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百色起义有关的革命历史遗迹也经历了剧烈的变迁。在文献考证结合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文章首先对百色起义前夕的百色城厢整体面貌进行初步复原,继而对与百色起义相关的主要遗迹的变迁脉络作一历史与现状的考察。基于所得认识,作者认为,对百色市区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应该遵循四项原则:一是须保持革命历史遗迹的整体性和内在的关联性;二是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应该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三是须重视文物本身的保护工作;四是须同时重视对其他人文、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4.
今日京津冀文化圈源头的冀文化是中国古代地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冀区域文化的渊源和载体。冀域文化圈内发掘的大量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及原始族群的大量活动遗迹表明冀文化的产生源于华夏族群的长期共生,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有形的历史文化载体及长期的繁荣为冀文化的研究以及挖掘冀文化的贡献,对探讨京津冀区域文化特征提供了可靠资源。  相似文献   

5.
新疆两千多年的屯垦历史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屯垦文化。屯垦文化对推进新疆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方面意义非凡。该文在界定屯垦文化相关概念基础上,梳理了屯垦遗址遗迹、博物馆、节庆习俗、民间文艺等新疆屯垦文化旅游资源概况,通过挖掘新疆屯垦文化的旅游资源价值,提出了屯垦遗址公园、研学旅游基地、工业遗产、旅游节庆等旅游开发模式,以期为讲好新疆屯垦故事,加快文化、旅游融合,为促进新疆屯垦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三星堆祭祀坑文物属于古蜀文化杜宇时代,应在公元前800年左右;鱼凫的含义为古代水居民族图腾,古蜀鱼凫王的传说早于杜宇时代,在川东有遗迹可考,与三星堆文化无涉;杜宇族系古代西南地区民族,其文化起源与西亚有关,三星堆文明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因不被巴文化容忍终至绝迹;巴文化因吸收秦、楚文化而成为古蜀文明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7.
距今1万年前,中国出现了传说的氏族首领,以"三皇"、"五帝"最为有名.尤其是"五帝"时期,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江北、江南的先民都尊奉他们为祖先,形成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和各种遗迹,湖南攸县的"尧帝宫"等遗迹亦是如此.它们作为当地人民尊奉祖先、弘扬民族文化的对象,是可以站得住脚的,也是符合传说时代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蓬安县运山城遗址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6~11月,受蓬安县人民政府委托,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古城堡文化研究中心对蓬安县运山城遗址进行了三次调查,共发现城门遗迹10座、碑刻15幅、龛窟7座、洞窟1处及其他遗迹、遗物若干。该遗址的调查为研究运山城宋代以来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伟大精神,能够为强化人民群众历史认同感提供生动教材,为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提供内核保障,为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丰厚滋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歪曲党的历史、诋毁英雄人物、冲击文化市场、炮制负面话题等隐匿手段对红色文化造成了较大冲击。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以有力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冲击,需要夯实理论根基、筑牢文化阵地、善用红色资源、拓宽传播平台、健全法律保障,促使红色文化重焕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运河文脉以大运河文化为核心,具有时间与空间双重维度,是北京历史文脉、城市空间文脉的组成部分.运河古桥与大运河相生相伴,是运河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见证者与记录者.与大运河古桥相关的传说故事,在运河文化时空中生成与流传,它见证了漕运的历史变迁、记录了城市的建设发展、讲述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承载着丰富而鲜活的运河文化记忆,是运河文脉的重要载体.运河文脉的传承是运河历史文脉、北京城市文脉的传承,是中华传统文化根脉的守护,也是历史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接续,亦是文化建构下的空间生产.运河古桥传说在运河文脉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以记忆性叙事融合运河文化包含的多元内容,构建运河文化遗产存在的时空整体,是古都城市风貌恢复与保持的文化资源,也是凝聚民众价值共识的文化纽带,这是运河古桥传说及其传承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瓯北诗话》是赵翼晚年的论诗名著,其所论诗家凡十,李白排第一。是书对李白的研究颇为详赡,涉及到李白的生平、思想、政治表现和诗歌的题材、体裁、寓意、真伪辨析、艺术风格、艺术承传以及与杜甫、苏轼等人的比较等方面,有不少真知灼见。按照赵翼自己的话说是"始知其真才分,真境界,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这种剖析,在"尊杜抑李"的历史大潮流中,显得尤为理性和可贵,是赵翼文学价值观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白族丧葬习俗、文字的兴起、起名习俗的变化以及神话传说的演变四个方面,讨论了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与白族文化的关系,对白族文化中的佛教文化因素进行了剖析,为学术界进一步认识白族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与道教渊源颇深,道教对李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道教文化与李白的诗歌创作为切入点,探求道教对李白人生道路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通过对李白信道、学道、寻道、悟道的分析,阐明李白的道教信仰.道教追求自由的精神,与李白悟道的灵性完美结合,促使其山水诗具有人格化、神灵化特点,形成独特的仙灵化风格.  相似文献   

14.
李白与西域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他的诗歌中存在着不少西域意象。对李白诗中西域意象分析,可以看出西域作为一个文化的他者存在于中原文化的集体想象中。对西域的想象是东西文化交流的结果,西域与中原既是地理的政治的关系也是文化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白对齐文化始终怀有极大的热情。齐文化在李白诗歌中集中表现为三大主题:纵横捭阖的帝师王臣,倜傥任侠的布衣游士,以及燕齐海滨的神仙道术。李白的文化取向是盛唐士风和时代精神的映射。  相似文献   

16.
乡土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分支,沈从文乡土小说是典型的一类,其创作因意识形态几度沉浮,却在西方得到高度认可与传播,继而引发国内重读。中国乡土文学要走向世界,必须树立民族自信,持宽容与理性心态,挖掘乡土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意义。乡土文学海外传播虽有先天局限性,但中国乡土文学的民族性仍需重视与保留,这既是客观审美需求,也有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尤其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民族差异性正可以彰显乡土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白一生写过三首以大鹏为题材的诗。《临终歌》表白的是他的死亡哲学,即钟爱坦率、乐观、超脱的死亡态度。诗歌显示了他对终极现象的思考高度。《上李邕》则表现了诗人作为交游高手的特有的心态,反映了青年李白优良的心理承受能力,展示了诗人积极的生存活力,也是李白情商学和交际学方面行为能力高强的佐证。《大鹏赋》是李白的少年之作,本赋不仅是李白少年意志的折射,也充分阐释了他高超的判断力和勇于扩张生存地域的非凡气质。大赋突现了李白的基本的性格,是诗人卓越胆商的象征。李白在中国诗史上的巨大成就当然是其优越智商的产物,而其超绝的胆商和情商也占据了他诗歌创作过程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地位。正是李白高超的判断力,勇敢的探险精神,高蹈天下、纵横四海的生存方式,为他高水平的诗歌创作奠定了重要的生活基础。三种大鹏,不仅表述了李白智商学、情商学与胆商学三方面的精神维度,其现代性也值得今人探究。  相似文献   

18.
李白家世之谜破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白生前笔述口授其家世的有关材料,真实可靠。李白为凉式昭王李暠之孙李重耳的后裔。李白曾祖李贞为李虎玄孙。李白祖父为李暠九世孙,李白为李暠十一世孙。  相似文献   

19.
李白以其辉煌的诗篇,将人性予以诗化的表现,这是一种全面丰富、本真自然、极致酣畅、艺术美感的展示.正是这种人性诗化的特征,使得李白及其诗歌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不同层次的接受对象中,获得了广泛的激赏与共鸣,使受众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宣泄或补偿,这便是李白诗歌经久弥新、魅力不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天才诗人李白的诗歌中存在着不少西域文化因子,这些因子营造了李白部分诗歌的西域文化氛围,也证明着诗人与西域文化的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