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利率市场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重背景下,以五大商业银行2007—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金融脱媒对大型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脱媒带来的矫正效应可以抵消资产脱媒和负债脱媒对大型商业银行利润的影响;银行规模对提高盈利能力有正向作用;不良贷款率和脱媒矫正效应的上升会削弱银行盈利能力。因此大型商业银行应从促进传统业务发展、积极发展中间业务、积极融入互联网金融体系等方面增强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2.
上市银行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资本市场开放方面发挥着重要金融支撑作用。本文以2011—2019年“陆股通”上市银行季度数据为样本,选取董事会特征、股权与高管结构、资本结构、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五个潜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究银行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银行股权和高管结构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董事会特征对银行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直接效应。最后,提出了上市银行改善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以提升经营绩效和监管部门加强监管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金融科技具有管理风险的天然属性,在全球金融机构加快推进数字化和金融科技战略背景下,研究中小商业银行基础支行层面应用金融科技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能力,对银行防范化解区域不良贷款风险、改善经营绩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信息技术人员投入、信息软件和硬件投入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投入能显著降低不良贷款风险,发挥风险缓释作用,进而明显改善银行业绩,其中信息技术人员投入作用最为显著。金融科技对不良贷款风险缓释作用具有滞后性,金融科技投入、不良贷款风险缓释与经营绩效提升之间存在正反馈机制。上述作用机制在数据治理应用、合规执行和内控执行更好的银行支行表现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江苏43家农村商业银行2015—2018年的面板数据,选取普惠金融渗透度、普惠金融业务开展情况、普惠金融服务质量3个维度14个指标,从机构层面建立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数字化转型对此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金融普惠与农村商业银行盈利目标之间仍存在矛盾,这是由于普惠金融发展增加经营成本从而对机构盈利能力产生负向影响;但农村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缓解这种负向作用,平衡金融普惠与银行盈利的关系。最后提出持续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加快农商行数字化转型,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村镇银行为例,从盈利能力视角出发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以2014—2018年全国范围内94家村镇银行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村镇银行盈利能力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且数字普惠金融对村镇银行盈利能力由抑制作用转为促进作用的临界值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村镇银行盈利能力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易发生;进一步探讨了治理能力所起作用,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拥有较高治理能力的村镇银行能更快推动其盈利能力提升。因此,应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优化村镇银行外部经营环境,村镇银行需提高治理能力以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服务外包迅速发展。文章具体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路径,并选取我国13家商业银行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金融服务外包对银行盈利能力短期有负面影响,但长期具有积极影响;对银行成本效率短期影响不显著,长期有负面影响;对银行的安全稳定性短期影响不显著,长期具有正向影响。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该研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银行服务外包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成为2020年初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人口流动限制应对政策下,传统银行业务受到一定影响,各银行都大力推进金融科技业务以应对这种变化。那么,银行金融科技发挥了怎样作用?公众的金融服务选择变化会促进银行服务转型吗?本文以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在构建银行金融科技指数的基础上,使用新冠疫情期间的经营数据检验分析其绩效。结果发现:银行客户正在改变其金融消费行为习惯,对银行金融科技服务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从而使银行金融科技业务实现相对正向增长,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疫情对传统线下业务的负向冲击,发挥了"稳定器"作用。深入研究作用机制时发现,除了银行关闭物理网点使客户被动选择金融科技服务,出于避免感染的风险考虑,客户主动选择银行金融科技服务。由此,本文提出银行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绿色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与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绿色信贷的发展水平。系统地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驱动因素和经济后果,并基于2005—2018年我国35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信贷与银行盈利能力的动态交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第一,当期和滞后期绿色信贷对当期银行盈利水平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滞后期增加而逐渐减弱;第二,当期银行绩效对当期绿色信贷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主要原因是非利息业务的拓展并不能弥补成本费用增加带来的损失;第三,考虑样本异质性后发现,开展绿色信贷可以显著提高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盈利水平,而对城商行经营绩效具有显著负向作用。这有助于引导商业银行更好地实施绿色信贷政策,逐步完善我国绿色信贷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7—2019年中国37家上市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作用机制,通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采用固定效应与系统广义矩估计相结合的方法,从收入来源、收入结构等多个维度对其中的关联机制与影响效应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上,互联网金融对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有较明显的负面冲击作用。(2)从收入来源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等均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进而降低其盈利能力。(3)从收入结构看,互联网金融对非利息收入占比、收入多元化等指标的影响尚不明显。(4)分类型看,互联网金融对区域性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全国性的大中型银行。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日趋显著,但不同形态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面与影响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使用16家上市银行样本数据并按类别分为4组,采用了GMM估计法与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和检验了P2P、第三方支付和众筹这三种互联网金融形态对商业银行的盈利发展以及业务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P2P、第三方支付和众筹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盈利发展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不尽相同;P2P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有负向影响;第三方支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有正向影响;众筹对5大行和城商行的盈利以及非利息收入无影响,但对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的发展有正向影响.建议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变革,吸收互联网金融形态中的优势部分,进一步整合资源设立直销银行,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提升服务价值与风险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传统的存贷利差作为收入来源.随着金融体系的变革和国内外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逐步改变了传统盈利模式而转向拓展非利息收入并寻求更为广阔的收入空间.本文选取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数据模型对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非利息收入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并不显著的正效应,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因此,在积极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创新降低运营成本,主动拓展支付结算、委托代理业务之外的其他收入并不断优化非利息收入业务结构,对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从财务指标评价、综合财务实力分析、平衡记分卡应用以及X效率研究等方面系统回顾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现状,认为随着银行透明度的提高,监管评价、市场评级以及商业银行内部绩效考核在定量指标方面将趋于一致,同时在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上需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分析各项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更加准确地衡量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建立科学的外部绩效评价体系和内部绩效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10-2020年中国126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实证检验了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经营绩效具有抑制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低杠杆率银行,跨境资本流动对城农商行及高杠杆率银行经营绩效的抑制力度更大;债务杠杆在跨境资本流动与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论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6月,央行宣布同时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下限,7月进一步扩大了贷款利率的浮动下限,这表明我国利率市场化已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存贷利差收窄,挑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迫使银行改变原有运营模式,加快综合经营发展步伐。结合我国银行业近年来综合经营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非银行金融行业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对其化解利率市场化冲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效率是目前金融研究的一个热点。商业银行效率的评价涉及组织运营状态评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组织运营状态评价多以内部财务指标评价为主,可持续发展评价分为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以效率为基本评价指标。近年来由于技术进步,民族地区的农业银行其效率得到了较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以西藏某地区农业银行为例,由于技术进步缓慢,对其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负向影响;技术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其生产力增长的主要原因。提高民族地区农业银行效率必须至少关注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选取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6年的股票日度收益率数据,构建ARMA-GARCH-CoVaR模型,测度各家上市商业银行对整个银行体系的风险贡献程度以及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溢出强度。实证结果表明:每家商业银行都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但不同商业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程度与其自身风险水平的相关性较弱。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自身风险水平较低,但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强度最大;不同商业银行之间也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但溢出程度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对其关联银行的风险溢出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此外,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溢出具有重要影响,应将重大经济金融事件纳入到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动态监测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利率政策中调整存贷利差的效应分析——以中国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存贷利差是利率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银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利率政策中存贷利差的调整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绩效和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影响,也就成了本文所需探讨的主题。本文通过分析存贷利差调整的原因,进一步探析存贷利差调整对商业银行的行为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86-2009年中国商业银行数据,从中国商业银行特征出发考察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贷款渠道.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特征在银行贷款渠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规模大、资本充足的商业银行受到货币政策影响较弱,资产流动性高、盈利能力高的商业银行受到货币政策影响较强;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受到货币政策冲击时,规模、资本、流动性与盈利能力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