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GDP是衡量经济成果的总指标,是最大口径的经济税源。江西经济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高速增长,但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10.18%(2007年),远远低于全国水平(20.05%)。通过对江西与全国的税收收入与GDP相关性的实证分析比较,分别提出了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对江西税收收入变化的影响。江西税收收入规模较小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经济效益较低以及税收政策与税收征管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要扩大江西税收收入的规模应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适当调整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  相似文献   

2.
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对货币政策调整、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货币政策的调整对福州市经济和税收的影响都存在滞后性,而货币供应量对福州市GDP增长的作用不明显,对税收收入的促进作用存在10个月的滞后期;而福州市GDP与税收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仅在短期内显著,长期影响不显著。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程度是当前税收理论界探讨的热门话题。税收收入的增长 ,离不开经济的增长。税收收入弹性是税收对经济增长程度的指标反映 ,通常认为税收收入弹性围绕 1上下波动为正常范围。本文以就广东国税的税收收入为研究样本 ,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对近几年导致税收收入呈高弹性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这对于认识国税税收收入在广东当前形势下所能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税收和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经济的发展培育了良好的税基,这样税收收入才能有稳定的来源.经验证据表明:我国GDP对税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税收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不会明显偏离均衡状态,税收应该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税收与经济税源之间保持着合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福建省1994年以来的地方级税收收入、财政收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考虑我国财政体制中共享税种的中央分成因素,研究了福建省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通过求解Theil指数,对福建省区域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的税收负担呈上升趋势;中、小口径的税收负担尚处于经济增长可承受范围内,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较小;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区域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要协调这种不均衡性,还有赖于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中美贸易摩擦的未来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美贸易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增长、总出口增多、对美出口增大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总出口增多,中美贸易摩擦的进一步激化是不可避免的。缓解中美贸易摩擦的长远之计是转变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短期之举是采取扩大从美进口、自愿限制出口、出口多元化、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温,对积极扩大开放的区域经济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整理美国宣布的“500+2 000”亿美元关税所涉及的具体产业,探究了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对以成都为中心的区域整体经济情况与相应优势产业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对成都经济与各项产业可能受到的冲击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判。研究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在于贸易失衡,根本目的在于美国要遏制中国的持续发展,因此贸易摩擦将具有长期性,未来会向中高端产业集中;贸易摩擦对成都的整体经济状况影响有限,对成都部分优势产业短期会造成阵痛,但是长期会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推力。成都应推动企业逐步推进产品品牌建设,提高贸易产品的质量;应加大科技投入,用创新来推动加工贸易的发展;应优化贸易结构,发展高端制造业;充分利用自贸区的政策优势,提高货物贸易中的服务附加值,支持重点企业开拓新市场。  相似文献   

8.
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税收增长呈现出超GDP增长的状况,税收收入增长率总体上远远超过GDP增长率,而且税收收入弹性系数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名义宏观税负水平也在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和税收征管是当前我国税收超GDP增长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测算征管因素对税收超GDP增长中的贡献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每年因征管因素增加的税收额直接计算税收征管因素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据此测算出税收征管因素对税收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4.4%,税收征管因素对税收超GDP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是6.6%。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总税收对征管效率提高的弹性来计算税收征管因素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据此测算出税收征管因素对于总税收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4.1%,税收征管因素对税收超GDP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6.2%。根据分析和判断,在1995年~2006年间,更符合实际的税收征管对税收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应该居于4.1%和4.4%之间。  相似文献   

9.
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区域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利用福建省1979-2011年经济增长和宏观税负的数据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的GDP和税收收入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0.
柑橘是中美第一大水果产业,也是中美农产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柑橘贸易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受到显著影响。采用WITS-SMART模型模拟中美贸易摩擦和柑橘贸易自由化两种情景下中美柑橘贸易受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贸易摩擦中,从消费角度看,中国消费者剩余及关税收入受到的影响较明显,但整体可控,但从行业角度看,美国柑橘在中国市场上竞争力严重受挫,出口受到显著不利影响;第二,出于柑橘行业角度考虑,中美贸易合作甚至贸易自由化是美方的更优选择,相比贸易摩擦情景,贸易自由化情境下美国出口中国柑橘规模增加接近1亿美元;第三,当替代弹性发生变化时,进口国的柑橘总进口、消费者剩余指标不变,而从不同市场的柑橘进口额及相应关税收入发生变化。提出应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自由化,以利于中美柑橘产业发展;同时加快培育柑橘新型经营主体,提升中国柑橘商品化处理和标准化水平,增强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2017年以来,中美两国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经贸摩擦,对两国宏观经济和社会福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与《中国经济学人》(China Economist)杂志从中美经贸关系现状、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中美两国经济发展差距、美国总统大选等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学人对中美经贸关系及经济发展差距的认知和判断。调查发现,经济学人认为虽然中美经贸摩擦短时间内难以消除,但中美两国的经济互补性仍很强,贸易增长空间较大,未来发展方向一定是合作与竞争并有。经济学人预判,今后20年中美两国的经济增速分别为4.8%和2.1%,中国将于2034年追平美国经济总量,将于2043年追平美国制造业总体技术水平,将于2072年追平美国人均GDP,实现赶超。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的下行风险和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出口企业面临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为探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技术升级的影响,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角度,基于2000—2007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利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获得与美国的永久正常贸易伙伴关系地位为准自然冲击,通过倍差法实证模型,研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并对倍差法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探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作用于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具体影响机制,划分贸易方式、企业类型和企业出口行为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起到了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以扩大企业出口规模、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为直接与间接的影响渠道,在加工贸易企业上的表现明显大于一般贸易企业,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存续企业上的表现也十分显著。为争取稳定有利的外部环境,国家需要做好长期战略部署和发展规划的,加快构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多边贸易体制; 企业需要聚力突破关键技术,加快促进数字化转型,建设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  相似文献   

13.
中美经贸摩擦的主要表现是美国不断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加征关税。在估算中美经贸摩擦对美国在华企业的影响后认为,由于美国在华企业在美国整体利益格局中占比较小,产品出口比例较小及其行业分布的特点,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对美国在华企业的影响十分有限,但这也意味着美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不会大量减少。中国应准确把握和平衡好利用在华美资企业牵制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通过更高水平的扩大开放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  相似文献   

14.
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根据1995-2008年的数据对福建省税收收入弹性构建模型,目的是分析影响福建省税收收入弹性的因素。结果表明,福建省税收收入总体是具有弹性的。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之际,保持其具有弹性的税收收入而进行结构性减税对福建省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补贴制度的完善——基于中关反补贴争端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补贴争端是当前中关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各种补贴政策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我国给予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有禁止性补贴之嫌,各种税收减免和国有企业补贴政策具有可诉性,不可诉补贴的使用不充分且存在不当之处。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完善我国补贴制度,调整现行补贴政策,完善补贴立法;借鉴发达国家实施补贴的方式与经验;充分利用WTO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西部典型省份陕西省为例,就新出口退税政策对西部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2004年中国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调整后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西部地区外贸出口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出口退税效率等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进而提出中央应给予西部地区优惠政策,西部应建立相应的财政保障体系以及企业调整经营战略等完善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贸易中介在国际贸易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回顾近年来国内外贸易中介文献,从贸易中介的识别方法、贸易中介影响企业贸易行为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企业选择贸易中介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贸易中介的作用机制包括促进买卖方的匹配、降低贸易成本和验证产品质量; 贸易中介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出口模式,帮助企业进入市场规模较小、距离较远、贸易成本较高的目的国,对企业的出口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对企业进口国外投入品、出口和生产率提升等产生影响; 在影响因素方面,规模较小、出口产品种类越多的企业面对难以进入的市场,越可能通过贸易中介出口。研究表明,为了完善贸易中介研究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实践,需要加强贸易中介能否有效应对国内外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对进出口的冲击研究,拓展跨境电商与传统贸易中介关系研究,深化企业选择混合出口模式实现贸易中介出口和直接出口的优势互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弊端,从乘数、消费、投资三个角度研究了改革与完善税制的必要性和意义,探索了一些具体建议措施,其总体方向是降低大口径宏观税负比重,降低企业实际负担;提高税收占GDP的比重,以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调整税制结构,发挥税收-收入再分配作用,促使居民更新消费观念,刺激个人消费;鼓励科研开发投入,鼓励企业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投资于西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旅游业对经济影响效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海南省自建省以来,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海南GDP构成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海南省的GDP对旅游收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旅游收入对经济的拉动效果越来越显著。同时海南省旅游业与第三、第一产业关联度大,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