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改革、实现其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它的实现必须以高等教育本土化为基础。全球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实践必须立足于本土 ,并最终为“本土”服务。文章首先从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辨证关系入手 ,指出高等教育本土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在要求 ,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 ,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同等重要 ,继而对我国本土化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最后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 ,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俗学的学科地位已基本确立,民俗学学科体系已初步建立,民俗学研究的范围日益广泛,层次日益深入,质量日益提高,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学方法论也正逐步形成.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1)民俗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宣传与普及有待进一步加强;(2)基础理论研究虽说有了长足发展,但远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3)民俗学专业人员不足,专业研究机构不够健全.  相似文献   

3.
中国会计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初以来的会计改革,已使中国会计逐步向国际惯例接轨,国际化是中国会计发展的重要趋势。但中国目前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又决定了中国会计体系不可能照搬西方会计模式。为此,根据中国会计本土化的特征,提出中国会计国际化与本土化有机统一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多元一体是中国民俗学的特殊性格。多元指多民族、多区域,一体指一国,由此,中国民俗学研究的旨趣和目的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清理中国各民族、各区域的民俗文化财富;二是对各民族、各区域的民俗文化作深入调查,对国内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民俗文化做比较,发现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基于我国民俗学多元一体的特征,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发展需要立足于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推进学术流派建设战略。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高等教育在日益国际化的进程中 ,必须要处理好与本土化的关系 ,防止被同化或完全西化。同时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应互为条件、互为补充 ,二者不能对立起来。中国高等教育只有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道路 ,才能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英语在全球的广泛使用使得英语成为一门国际化的语言,英语的国际化不可避免地带来英语的本土化。在英语国际化、本土化的背景下,中国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变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的英语教学与研究也必须充分考虑英语在其多元文化、多元语言环境下的使用、发展及其变化,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类教育的发展有一个"西学东渐"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过程.它经历过20世纪初对日本、美国等国家经济类教育的介绍和模仿;1950年代对苏联经济类教育的照搬;1980年代以来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经济类教育的学习与借鉴.中国经济类教育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这些探索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从经验和教训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这对于当今迅速发展的经济类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民族法文化的本土化、多元化与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揭示了民族法文化本土化、多元化与国际化的时代特征,并对法文化发展走向作了探讨,进而说明中国民族法文化与世界法文化的早日接轨是时代的选择,也是中国实现法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关于人类学本土化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近几年来对人类学本土化问题的讨论,力图厘清本土化问题争论的焦点,产生的原因,目前的状况,以及人类学在我国本土化过程的演变轨迹,从而预测人类学这门学科在我国未来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经济的发展总是与文化的传播密切相关的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只有正确处理好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 ,才能提升高等教育层次 ,体现中国教育发展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教授治学:问题、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教授治学的现状,论文对全国部分高校的教授进行了调查、访谈,归纳出教授在学术道德、学术水平、学术权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教授自身、大学与社会等层面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教授治学,需要教授以学术为业,担当道德楷模;需要大学赋予教授学术权力,完善教授考核评价制度;需要社会健全法律,改革科研体制,只有这样,教授才能安心治学、治好学。  相似文献   

12.
我国"性别诗学"的兴起原因在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重心从"女性"向"性别"的转移和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理论的要求.在今后的发展中,性别诗学也必须注意处理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性别理论"之间的关系、"诗学体系"与"女性立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中国的判决理由还存在着对事实的认定缺乏分析、没有针对案件的具体情节阐明所适用的法规范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主要是制度性的因素和人的因素所造成的。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改革判决书的结构,用制度性的手段激励法官,实现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高等教育费用补偿的重要形式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但在实施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就发展国家助学贷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对其成因做了深入的分析 ,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指出尽快建立教育发展银行是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学派是一个在科学哲学上无法逻辑自洽的自闭性概念。进入21世纪后,钟敬文提出的中国民俗学派不仅没能落实,反而愈显飘渺。执着于不同学术理念的民俗学者,共性越来越少,交流越来越困难,民俗学分门别派已成大势所趋。广义的学术派别包括门派、学派与流派。那些依靠师承关系或行政力量强制圈定的学术团队,就是门派;能够吸引一批优秀同业者自愿加入的学术共同体,就是学派;学派获得了跨时空传承的生命力,就是流派。学派形成是以学科成熟为前提的,现代学术中的科学学派业已成为新思想、新理论的孵化器和扩音器。不同学派虽然在资源争夺上表现为竞争关系,但在学科结构上主要表现为互补的平衡关系。学派建设的三个要素,一是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科学研究纲领,二是擅长学术经营的学派领袖,三是学派成员自觉的共同体意识。尊重学术多样性应该视为一种学术伦理,而学派多样性正是学术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风行一时的“整理国故”运动,扩大了国学研究的范围,把学术的重心由清末的经史子集扩大到民间文化与社会心理方面,推动了考古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新学科的建设,开创了中国现代学术的新天地,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心的北京大学,组织发起了全国性的歌谣征集与风俗调查活动,搜集整理了大量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北大的国学研究乾们结合西民俗学原理,对歌谣与民俗学之间的关系,民俗学的界定以及民俗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使民俗学理论与学术实践实现了有机结俣,最终使中国民俗学以一门新的学科的面貌出现于学术界,北大也因首倡之功而成为我国民俗学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7.
巴里坤汉族民间传说是屯戍巴里坤的汉族军民的口头文学作品。她源自于古代屯戍巴里坤将士和当地人民群众保边守土、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集体创作,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具有集体创造性、地方性、历史性等基本特征,有着历史教育作用和现实意义。然而,当下却面临衰退和被人遗忘的局面。巴里坤汉族民间故事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传承其内蕴的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应从非遗视角给予相应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凉山彝族民俗风情的旅游开发,是当下凉山旅游发展中最吸引海内外游客的旅游项目.该项目的成功开发,不仅能促进凉山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对树立凉山旅游形象,拉动凉山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凉山彝族民俗旅游开发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导致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矛盾和困惑.本文主要分析这些困惑,以求引起大众重视;并给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目的是希望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和途径,促进凉山彝族民俗旅游开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俗学与中国戏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民俗研究或民俗戏曲研究作为跨学科的产物,是戏曲研究者和民俗研究者共同关注的;就研究对象言,戏曲民俗研究既是从民俗文化角度深入研究戏曲艺术,又是从戏曲艺术角度深入考察民俗文化;从研究路向看,戏曲民俗研究既可是戏曲学者借助民俗角度研究戏曲,也可是民俗学者借助戏曲角度研究民俗,还可是戏曲和民俗双管齐下的整体性研究。不仅如此,今天我们提倡从民俗角度研究戏曲,对于拓展戏曲研究的学科视野,丰富戏曲研究的学术内涵,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整个中国文化由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化三个层次构成。民俗文化属于下层文化的范畴,其精神特质主要体现为反抗精神与平民精神。民俗文化的这种精神特质对中国文学精神的现代转型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