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2.
在伦理学界,communitarianism的译法主要有三种:社群主义、共同体主义和社区主义。英文community是考察共同体主义的身世来由和涵义的切入口。在其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共同的"始终构成community的基本意涵。社群主义与社区主义是communitarianism两个更为常见的译法,但共同体主义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过多的文化植入,保留了源语言上的基本意义,也更能体现其政治哲学背景。因此,共同体主义是最为贴切的译法。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9,(2):85-90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揭示了共同体的辩证结构。一方面从人类解放的宏阔历史视野出发,通过分析真实的共同体和虚假的共同体之间的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达到对共同体的本质内涵、形态演进、历史价值的辩证结构认识;另一方面运用差异性与同一性、客观性与批判性、现实性与超越性等对立统一关系把握共同体,为思考和建构合乎时代要求的共同体提供方法论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秉承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辩证结构观,结合当代社会生动实践,打开认识共同体的新视野,从而迈向理解共同体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后文简称“两个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实践中国共产党执政精神的基础上,为解决民族治理和全球治理问题而提出的带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治理理念。“两个共同体”是中国智慧与世界思维、经验基础与理论升华、相互依存与双向互动的内在关系;“两个共同体”的构建和铸牢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中国梦与世界梦共筑等方面具有极为丰富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人才培养以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体验商务英语互动教学的实践中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最现实的也是最迫切的任务。然而,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学生很难融入并适应体验式的互动教学,所以实践教学往往会受到阻碍。要打破传统的落后模式,探索并发展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实践,笔者初步探索了在体验商务英语互动教学中构建"师生共同体"和"学习者共同体"的方法并就此提出了对商务英语主讲教师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终其一生的研究与革命实践中,"虚幻共同体"是马克思重点关注的核心思想内容。马克思指认资本主义国家是虚幻共同体,是资产阶级实现统治的方式,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普遍利益,也实现不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其虚幻性的体现。研究"虚幻共同体"批判视域下的马克思资本主义国家观,对全面把握当代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减轻或者摆脱国家这种共同体对人类的掌控,有益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明寄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具有天下主义的关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同于西方民族主义掩映下的“让某国再次伟大”的主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建设,均立足于对中国特色共同体概念的理解与定位。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是“特殊主义共同体”,且能够超越“共同体团结悖论”,其内在决定性源于“人民中心主义”和“人类共命运”的价值主张,这一主张选择的必然是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简单来讲服饰就是我们穿衣戴帽之物,但细思量会发现,服饰实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古至今,服饰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遮羞蔽体的实际之物;二是划分社会等级身份的象征之物;三是人们生活美学的外在表现。在全球化视野下,服饰文化融会贯通,作为"衣冠王国"的中国走在时代的交叉点,国人迷失在怪乱纷繁的时尚中,一些人又开始在传统服饰中寻找民族认同,汉服、唐装、旗袍、中山装,一次次的"复兴"热潮讲述着中国人在民族服饰上的想象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1.
客体人本观、主体人本观、实践人本观是人类思想史上三种不同的关于人的生成、属性、地位、发展的思想体系,它们分别是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遵循不同的思维逻辑而形成确立的。  相似文献   

12.
先秦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 ,是中国文明从逐步萌生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时代 ,其内涵十分丰富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有待深入开掘的地方也比较多。其中对先秦社会形态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可以说是一个学术热点。先秦社会形态的研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学术工程 ,其主要内容大体包括早期的国家形态、社会结构、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社会文化和社会思想等方面。为了推进这一学术领域的探讨 ,本刊邀请国内部分专家学者 ,从不同的学术视角撰写了以下一组笔谈文章 ,并从各自的切入点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以期推动先秦社会形态诸问题的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农业美学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出农业活动因 自然之资,通过对对象世界的规律性把握,体现求真之美;二是因时而为,善待自然,以生命的、情感的视角去看待自然,将其与人自身统一为一体,彰显生命之美;三是因民施政,将农业活动与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秩序之美相统一,引导规范着一种人所应当行走的"善行之道".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最高问题是人类的自由问题.在西方进入现代性以来,探索人类自由的道路形成了很多理论.资本主义制度和理性主义哲学并没有给出人类自由的合理方案,而马克思则开辟了探索人类自由的崭新道路,即马克思创立了历史自由观.马克思的历史自由观包括三个维度.作为历史自由,首先包括的是个体的感性自由;其次,这一历史自由要通过对私有财产的克服来实现;最后,历史自由要在社会关系中完成实践理性的自由.这三个方面构成了马克思历史自由观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深刻总结我党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更是对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深刻思考的结果。“三个代表”内涵十分丰富,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仅是我党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还是我党永保先进性的理论武器,同时也是我们坚持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爱尔维修以利益为核心探讨人的问题,提出利益是道德的原则、是人发展的动力。马克思认为,利益需要驱使人们去劳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由此说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邓小平提出人人都有追求正当利益的权利,离开个人的集体利益纯粹是空谈,实现人民利益的有效途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是硬道理”。唯物主义利益观的三次飞跃促成了发展观的三次提升。三位思想家的利益理论是唯物主义利益观发展历程中的三座丰碑。  相似文献   

18.
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了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馆舍严重毁坏和人员重大伤亡,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广大同胞对此进行了最强烈的抗议和严厉谴责.这次席卷全国的抗议活动,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巨大凝聚力,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可欺、中华民族不可侮的凛然正气,充分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强权政治的坚强决心.一段时间以来,通过游行示威、抗议、集会、座谈等活动,人们在愤怒声讨、严厉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侵略罪行的同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进一步认清了霸权主义的丑恶嘴脸.面对强权政治,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必须强化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观念,强化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强化珍惜和维护稳定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20.
近代西方正义观在本质上是权利正义观,其发展与完善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洛克运用"天赋人权"概念为权利正义观做了理论奠基;第二阶段,康德立足道德哲学为权利正义提供了形而上基础;第三阶段,密尔把正义和功利结合起来,拓展了权利正义观的致思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