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出生性别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异常并非是8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在此之前,虽然总体上无显著异常,但在不同的家庭原有子女性别结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无男孩结构的出生性别比明显高于有男孩的出生性别比,且超出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出生性别比范围。另外,在无男孩结构中出生性别比随孩次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这表明我国的出生性别比的异常是和我国传统的文化习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这种文化因素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在这一影响消除以前,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上升将是生育率下降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生性别比异常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王燕  黄玫 《人口研究》2004,28(6):27-33
利用对中国人口有代表性的、最新资料 ,分析中国出生性别比异常的变化趋势和人群、地域特征。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异常 ,主要表现为第二及以上孩次的出生性别比的升高 ,其中只有姐姐的婴儿出生性别比异常升高情况最为严重 ;且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 ;从地域分布来说 ,华南和华东地区出生性别比异常现象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升高,这势必将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安全的严重人口问题和社会问题。一、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多元因素许多人把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单纯归咎为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如:即使在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些较发达国家或地区也出现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此外,虽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人口生育率下降的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学术界就我国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进行讨论。这场学术讨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认识到我国出生性别比是“真性”失衡,为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弄清了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拓展了我国出生性别比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范畴;推动了国家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治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贫困地区出生性别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些年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一直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笔者运用500多个贫困县的有关资料,对出生性别比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贫困地区人口出生性别比并没表现异常;出生性别比的升高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这种差异在不同经济发展速度下表现得更为明显。经济发展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是复杂的、间接的、多重的。  相似文献   

6.
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原因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表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异常升高成为国内外人口学家聚焦的热点问题之一。综合近年来有关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的主要成果,中外学者的看法基本一致,那就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且在逐渐升高是中国已经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现状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出生性别比是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之一。在自然状态下,出生性别比的数值是相当稳定的,各国大体近似,一般为105—106左右。出生性别比数据的异常,大致可划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人为的干扰,例如选择性人工流产;一种是由于统计失实。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溺婴对零岁组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并不属于出生性别比问题的范畴,但由于难以对这种现象进行统计学考查,因此,由此而产生的结果往往与出生性别比的变化混合在一起,增加了对出生性别比数据进行分析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试析自然因素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邵邻相婴儿出生性别比直接取决于第一性别比(即受精时的性别比)以及受精卵和胎儿的死亡率。社会、经济和人为的因素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也是通过人体生殖生理的规律而起作用。近年来,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现象开展了讨论,主要集中在人...  相似文献   

9.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严峻社会问题。自1982年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现象逐步蔓延,从1982年的15个省、自治区蔓延到目前的绝大多数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上升,个别省份甚至出现畸高现象。  相似文献   

10.
始于1993年的“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研究”课题,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与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资助项目。1996年7月,这一为期三年的项目,其成果为《中国近期出生性别比变动研究与出生性别比新概念的创立》的研究报告。1996年9月,该研究报告经同行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11.
引起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三要素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解振明 《人口研究》2002,26(5):14-18
从“人群、技术和管理系统”三个要素分析造成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原因 ,在出生性别比异常偏高的地方 ,首先 ,有一定规模的男孩偏好的人群 ;其次 ,有可以获得的性别选择信息和技术服务 ;同时 ,存在着对性别选择行为疏于管理的系统。这三要素是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习俗和生育政策的大环境下发挥着作用 ,因此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治理工作必须从这三要素入手 ,同时必须努力创造有利于出生性别比治理工作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婚姻挤压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研究背景近几年,人口学界有关中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出现的出生性别比异常的研究颇多,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来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引起学者们对其婚姻后果的广泛关注。顾宝昌、彭希哲(1991)在研究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人口态势中指出,婚姻排挤(即婚姻挤压)现象和人口老化一样,是伴随生育率下降的新人口问题之一。于学军(1993)则从人口学角度分析了中国婚姻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论证中国未来婚姻挤压的加重趋势及人口学成因。李南(1995)更深入一步,直接切入到高出生性别比的婚姻后果研究上,描绘出中国未来几十年间因高出生性别比而…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在本刊1995年第5期上发表了《韩国出生性别比状况与研究》一文,介绍了韩国的出生性别比情况,在此继续介绍韩国出生性别比失衡在人口学、社会学、卫生和医疗以及经济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其观点是否正确还需商榷,但我们可以由此了解西方学者研究出生性别比失衡这一人口问题的视角和思路。一、人口学意义上的影响.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导致韩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选择性流产;另一个是不同避孕方法的使用。南韩不断升高的性别比提出了两个人口学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家庭规模的下降是否是由于人为的对孩子性别干涉…  相似文献   

14.
一、充分认识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宣传教育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明确提出要把努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要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这为我们做好关爱女孩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影响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直接原因的队列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利用农村基层计划生育部门日常登记资料,用队列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直接原因。研究结果显示,选择性人工流产是导致出生性别比升高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女婴漏报,第三是变相溺婴,它们对出生后1周内出生性别比异常的贡献分别为70%、20%和10%左右。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麻城、广水、安陆三市总出生性别比升高呈现出的特征:一孩出生性别比基本正常或略微高些,但二孩及以上出生性别比超高,而二孩出生性别比超高是总出生性别比升高的主要原因;政策内二孩生育存在严重男孩性别选择行为;贫困农民家庭是选择性男孩生育的主要群体;性别选择最容易在农村流出育龄人群中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农民家庭多重生育需求、男孩偏好、生育性别选择,这些环环相扣的因果关系变量,以及胎儿性别鉴定与人工终止妊娠易获得性和现行生育政策的“挤压”效应等,是造成调查地出生性别比异常的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17.
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出现了引人属目的升高趋势。国内外有些人对此大做文章,认定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已严重失调,甚至将其上升为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认为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中国将出现严重的婚姻危机。更有甚者,国外竟有人仅仅根据某数据就断定中国每年溺杀女婴多少万。如果冷静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说法都是没有道理的,他们对中国出生性别比的担心是多余的。据调查,我国50-70年代的出生性别比,除个别年份出现过随机波动外,均处于正常值的范围内。1980年以后,我国出生性别比开始升高,第三次人口普查给出的1981年出生…  相似文献   

18.
全面研究湖北省出生性别比的现状及其特点,深究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探寻科学有效的降低出生性别比的对策,是一项意义重大而且非常紧迫的工作。对湖北省出生性别比的演变及现状的研究、原因和对策的探讨,有利于对全国相关问题的认识和解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马-冯-陈模型为定性基础,认为一定人口的出生性别比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受到生育水平的影响。当无性别偏好时,生育水平主要通过改变不同孩次占出生人口比例的方式影响出生性别比;当有性别偏好时,生育水平既影响不同孩次占总出生人口的比例,又影响不同孩次的出生性别比,从而对总出生性别比产生影响。对于没有性别偏好和性别选择行为的人口,生育水平变化是引起出生性别比波动的主要原因。有性别选择行为时,生育水平变化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较小,性别选择行为是出生性别比异常的主要原因。监测以"曾生子女孩次和性别次序"为条件划分的人群,可以有效而便捷地判断出生性别比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1990年代中国出生性别比:究竟有多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1990年代各种人口调查"过低的"生育水平难以置信时,其"过高的"出生性别比数据却被广泛接受。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2000年人口普查出生数据漏报的性别差异的分析,利用教育统计数据,重新估计2000年及90年代的出生性别比。结果表明我国实际的出生性别比并不像2000年普查数据反映的那样严重偏高。我国实际的出生性别比和低年龄组性别比要比普查反映的水平低5~9个百分点。1990年代在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部分中,女婴漏报的作用高达50%以上。本文还根据2000年普查千分之一抽样数据,考察了出生性别比的社会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