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赵树理和张平 ,从文学观上看 ,他们都是自觉地要做公众的代言人。从作品所反映的题材看 ,赵树理仅限于农村和农民 ;而张平却广泛得多 ,既有农村和农民 (《天网》) ,也有工厂和工人 (《抉择》) ,还有公安干警 (《十面埋伏》)、学生 (《对面的女孩》)等。从揭示社会矛盾方面看 ,张平要比赵树理更深刻和更尖锐一些。从人物刻画上看 ,赵树理的功力显然比张平要厚重 ,他笔下的许多人物性格鲜明 ,活灵活现 ,能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而张平作品中的人物 ,还有简单化、平面化、理念化之痕。从故事设置和叙述方式上看 ,赵树理特别重视故事的吸引力 ,很少用心理描写和理性分析 ,追求的是让读者一口气读下去的效果 ;而张平则恰恰相反 ,经常使用大段的心理描写和理性分析 ,要把自己的爱憎情感鲜明地表达出来 ,这样的叙述方式对于深化主题是很有作用的 ,但同时却冲淡了作品的艺术性。赵树理和张平选择做公众代言人的文学道路 ,虽然走得比较艰难 ,但他们都不后悔 ,也不退却 ,这是非常可贵的。在转型时期的当今中国社会 ,仍然需要赵树理和张平式的作家。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是实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创作,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文艺的民族传统,创造了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求雨》也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闪烁着民族化大众化的光彩.  相似文献   

3.
我心中的赵树理知晓赵树理的名字是上世纪50年代初,我在江西老家上中学的时候。那时我们的课本选登了他的小说《登记》。我很喜欢他的语言风格,还模仿他作品中的儿话音学写作文呢。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的创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大众化、通俗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表面上看,他的许多广泛流传的作品都是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在《讲话》精神的直接指导下创作产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诸多著作都持此观点。事实上赵树理看到《讲话》之前,其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已经创作完成了。赵树理文学现象与《讲话》精神的吻合是时代的必然、文学发展的必然。文学史著作应当对此进行客观的、全面的、正确的分析,探究赵树理文学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5.
提起赵树理来,大家都很熟悉。他的作品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我们中国人喜欢,在外国也得到广泛的好评。他的作品为为什么这样吸引人呢?一来它反映了中国农村翻天复地的变化,复杂而尖锐的阶级斗争,显示了劳动人民的伟大胜利,以极其生动的形象,激励着人们前进。二来语言好。毛主席说,我们的语言应该是“新鲜活泼的,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  相似文献   

6.
赵树理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具有新穎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作家。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他正确地遵照毛泽东文艺路線进行创作,并且較早地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赵树理最先写出的作品是《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和《李家庄的变迁》。这三部作品一发表,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也引起了文艺界的重视。赵树理在写作这些作品以前,已经是“一个在创作、思想、生活各方面都有了准备的作者。”(周扬),写作这些作品时又有了《讲话》作指导,因而他的这些作品给当代的文学带来了新的主題、新的人物、新的情感和新的风格,被认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周扬),是“‘整风’以后文艺作品所达到的高度水准之一例证”(茅盾)。此后,无论是在解放战爭,或者是在民主革命胜利后,我国人  相似文献   

7.
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外号,是他作品人物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是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之一。他的作品人物外号,据不完全统计有几十个之多,特别是主要人物差不多都有。赵树理十分喜欢并擅长运用“外号”这一修辞方式。有次记者采访赵树理时提出,您小说中的人物外号又多又很有趣,它们是怎样创造出来的?他说:外号啊!有人说太多了。不过我想外号这东西很好,它便于人们记忆,譬如水  相似文献   

8.
赵树理说过,他写小说总是有感而发的。“我在作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遭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解决的问题,往往就变成所要写的主题。”①“如有些很热心的青年同事,不了解农村中的实际情况,为表面上的工作成绩所迷惑,我便写《李有才板话》;农村习惯上误以为出租土地也不纯是剥削,我便写《地板》。”②同样的理由,赵树理写了《福贵》。福贵是一个被旧社会逼的流入下层社会的所谓“下等人”,不但地主阶级歧视他,而且连村里人也都说“他是一个招惹不得的坏家伙。”赵树理写这个小说的目的是:“那时,我们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赵树理有着鲜明的民间文化立场。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立场,并不仅仅是感到了五四新文学传统与大众文化传统的距离,而是还有其自身先天的文化环境、生活阅历,以及个体知性力方面的原因。在解放区文学创制的形势下被当作文艺的方向来推崇和借重后,赵树理仍有自己所要坚守的文化立场、人格操守、道德底线与政治原则,他的价值取向与《讲话》精神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另外,想象力的缺乏是赵树理的创作不能发展成一种大气磅礴的艺术形式的重要原因,但《灵泉洞》是个例外。它是想象的盛宴,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乡土民间的精神狂欢。在这个作品中,我们看到是赵树理艺术潜能的另外一面。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理以歌颂恋爱自由的《小二黑结婚》而享誉文坛,但之后他作品中的爱情描写却颇受诟病.赵树理小说中爱情叙事的显著特征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了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中,他们也经历了从个性意识到社会意识的觉醒;赵树理小说中的爱情叙事并非独立存在,而是附丽于政治之上,并随社会矛盾的发展呈现出从反映敌我斗争到表现人民内部矛盾的变化,蕴含了鲜明的政治内涵.借爱情叙事反映现实问题是赵树理创作的本意所在,也是造成其小说爱情叙事简单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沙湖春早,正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前夕,我欣然重读了赵树理的小说集。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泥土气息,这是许多人读赵树理作品时的共同印象,我也不例外。研究赵树理及其流派的艺术特色,发展我们当代文学的民族形式,无疑是必要的。但我以为现在更重要的,是要恢复赵树理的创作实践与《讲话》的理论光辉的血肉关系,重新肯定赵树理一贯坚持的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虽说文艺界早就有人这样做了,但我以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就一些被搅乱了的重大问题继续作出评析。 首先,我们应该继续辩清一个结论性的问题:赵树理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究竟是反动文艺路线的实践者,还是毛主席文艺思想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2.
论起赵树理的创作,就要论到他创作上的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也要论到他的强烈、鲜明的群众观点。他的作品的出现,可说“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他的这种风格,一直被认为是最值得提倡的风格;他的这种观点,表现在很多方面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赵树理,二十多年来坚决贯彻毛泽东文艺思想,自觉地服务  相似文献   

13.
读过《野草》,人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这部散文诗集的语言写得很美。远在二十年代末,鲁迅曾同冯雪峰多次谈及《野草》和《彷徨》艺术美的特质。冯雪峰后来这样回忆说: 而据我看来,《野草》和《彷徨》,作为艺术品看,鲁迅先生自己是很爱的。事实上,除去艺术的高度优美性之外,如《野草》,其中不少篇仍都是思想健康的、战斗的作品,……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鲁迅先生自己也不愿对它们予以过低的评价。所以,当谈到《野草》,他自己几次地说他“现在,不会再写那样的东西了”的时候,我都觉得这句话有两种意味,好像他为自己不能再写那样的作品而感到可惜,但同时又分明是宣告他以后不再写那样的作品了。这里姑且不谈鲁迅对于《野草》思想内容看法变化的痕迹。就艺术方面来说,鲁迅显然是十分珍爱这部散文诗集的。他“不愿对它们予以过低的评价”,甚至为不能再写出这样的作品而  相似文献   

14.
赵树理的"文摊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树理不仅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小说家,也是一位在文艺思想方面颇有建树的文艺思想家。他的文艺思想虽然不成体系,但很丰富、很独特,而且极具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文艺必须为农村农民服务,二是文艺怎样为农民服务。赵树理认为真正为农民服务的文艺不仅要认识、理解农村和农民,而且要充分重视普及工作、重视民间艺术的继承和转化。  相似文献   

15.
赵树理是接受美学理论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最佳文本。他的成功正在于他将其作品读者定位在农民群落中,并且努力去满足读者建立在其接受前结构之上的阅读期待视野。赵树理作品中也不乏“空白”、“空缺”及“否定”等召唤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16.
赵树理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建树的作家,他以自己独树一帜、富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创作风格博得了海内外读者的盛情赞誉。关于赵树理作品的题材、人物、语言、风格,乃是经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但对于赵树理创作思想的评析却甚为寥落,当然就更谈不上深入研究了。其实,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赵树理在这方面无论从理论上讲,或者从创作实践上讲,都是有他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独到之处的,很值得研究一番。  相似文献   

17.
作为在乡土里成长起来的作家,赵树理凭借着朴素、新颖、健康的作品内容和语言作品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李有才板话》,生动地表现出其乡土叙事的口语化、形象化、个性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赵树理发表于1958年的《"锻炼锻炼"》和莫言发表于1988年的《天堂蒜薹之歌》具有主体意识表达的内在一致性,那就是基层政权力量和底层民众关系的矛盾与对立。"农民作家"赵树理试图通过自己的"问题小说"解决农民问题,莫言"作为老百姓的写作"要为农民说话。越是贴近生活的创作,越难以处理与现实的关系,如何以文学的方式介入现实仍然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赵树理和莫言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品很多,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传家宝》等,和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这些作品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农村伟大革命的生动记录,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农村中的复杂面貌和伟大变革。这些作品不仅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具有独创而又大众化的风格,为建立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新文学作品作出了成功的尝试和重要的贡献。本文试图仅就作品的艺术特色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赵树理同志是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  相似文献   

20.
也许是有意为之,也许是生活的发展使然,赵树理建国前的成名作和建国后的第一篇作品都是描写农村婚姻问题的小说,小说里都有一位饱尝封建婚姻之苦却仍然干涉女儿婚姻自由的母亲,两位母亲又都有绰号,一个叫“三仙姑”,一个叫“小飞蛾”,赵树理的这两篇作品就是曾经给文坛带来很大震动的(小二黑结婚)和(登记)。关于这两篇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的个案分析,以往的评论界有过很多评价,它们是赵树理坚持文艺大众化原则、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笔法反映农民心声的优秀作品;但是将两篇作品中的人物提取出来作一比较分析,并从中窥探赵树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