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组织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要把文化打造放在首位,学校即如此。当前,学校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就我校而言,要实现新一轮的发展,需重塑学校文化,即塑造凤凰文化,这是因为,学校文化应具有抽象性、具有累积性和发展性,同时要具个性化。塑造凤凰文化,需打造凤凰文化形象力,积极宣传凤凰精神,把凤凰文化纳入学校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原型批评来解读《凤凰涅》,认为“凤凰”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标记,是中华民族“种族心理积淀”的“原型”;《凤凰涅》是用现代语言“翻译”的有关凤凰的原始歌舞、巫术礼仪,在诗歌形式上清晰地留下了原始歌舞的痕迹;《凤凰涅》是“集体无意识”的实现,时代精神的显现和诗人“灵感思维”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凤凰崇拜本起源于上古石器时代的驼鸟——太阳神图腾,但在进入历史时期以后,由于驼鸟在中国本土上的灭绝和凤凰的非图腾化,关于凤凰的传说遂愈演愈复杂。据古人记载,凤凰有许多不同的品类。诸说不一,其中不少属于秦汉后人的增饰附会之谈。但其中比较著名者有四:1、鸾鸟;2、翳鸟;3、(鸟夋)(鸟义);4、鸑鷟。 案,这四个名称中,“鸑鷟”亦称“鷟鸑”,实乃是“(鸟夋)(鸟义)”的转音。(鸟夋)(鸟义)本指驼鸟,后来却指金鸡与鸳鸯。翳鸟,亦即乙鸟,是 (?)—燕的转音。燕子别名玄鸟(《礼记》)、乙鸟(《说文》)、鸾鸟(《古今注》)、天女(《易林》),是一种小型候鸟。凤凰  相似文献   

4.
吴艳荣 《江汉论坛》2007,(5):106-110
唐代特定的历史环境和人文意识,促成了凤文化的繁荣.唐代凤凰大量而广泛地活跃在人们的思想和生活领域,堪称"凤凰热".其表现形式为:以凤喻人,以凤作装饰,以凤美称事物,以凤喻示婚姻情爱.唐代"凤凰热"充分反映了唐朝的时势和唐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5.
高雨 《理论界》2008,(4):150-151
李白与杜甫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两种完全不同的审美取向。李白被称为“诗仙”,其风格是“清新俊逸”;杜甫被称为“诗圣”,其风格是“沉郁顿挫”。两位诗人在诗风上出现巨大差异,根本原因在于两人在思想上、人生观上有巨大分歧。凤凰,作为古老的文学意象,它本身体现了儒、道两种文化精神。李、杜诗中的“凤凰”完美地表现了两人在思想上的儒道之别。  相似文献   

6.
乾隆二十九年朝鲜人金凤守、金世柱等在越境贸易的过程中误杀凤凰城甲军常德,由于该案被害人为清朝士兵的特殊身份,清朝对该案的审理突破了既有的以凤凰城会审为代表的中朝会审制度,而实行了盛京会审的特例。在既往的研究中,盛京会审与凤凰城会审往往被混为一谈,然而事实上本次盛京会审与凤凰城会审在司法程序、主审部门、审判结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本次盛京会审本质上反映的是清朝将在中朝会审制度下让渡于朝鲜的司法审判自主权的收回,进一步说明了清鲜封贡关系下朝鲜对越境犯罪案件所拥有的司法审判权附属于清朝的特征,其得与失完全取决于清朝对两国政治关系的判断与权衡。  相似文献   

7.
今本<山海经>描述的凤凰"饮食自然",并非指凤凰自由自在地饮食、歌舞之义."饮食自然"一词来源于道教经典文本,系指"饮食元炁"之义.在道教中,"饮食元炁"是指对生命本质能量--"元炁"的汲取,是对生命本然状态及活动方式的表达.因此,<山海经>描摹的凤凰"饮食自然"与"自歌自舞",乃构成了一种契合宇宙生命运动本质节律的象征形式,是古代中国人关于生命本真存在的神话图景式观念反映.  相似文献   

8.
走出图腾崇拜时期的凤凰,其神性逐渐减弱,并开始出现人格化,由此凤凰被赋予了人格意义上的"性"别.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凤凰代表的"性"别也经历了由男性,到两"性"共存,并最终定型为女性这样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东营利津县历史文化形态丰富多彩,主要有盐文化、黄河(大清河)文化、港口码头文化、移民文化、凤凰城文化等.由于多种文化的不断融合,东营利津县地域文化形成了包容性、地域性、多元性的特征.黄河水患的频繁发生引起了东营利津地区的生产民俗、地名文化、居住文化、民间艺术民俗等深刻的变化.通过深入挖掘传承乡土文化,打造乡土文化品牌、发展乡土文化特色旅游、增加乡土文化认同感、提升乡土文化品味等渠道,积极开发东营市利津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凤凰涅槃》是整部《女神》的“诗眼”,典型地体现了郭沫若的创作状态、思维方式以及人格特征,是链接郭沫若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关键词.郭沫若为什么会成为20世纪中国评价褒贬反差最大的文化名人的奥秘也可以从中得到解读.《凤凰涅槃》是郭沫若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的真实反映.从中可以探讨郭沫若思想意识、身份定位、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的内在关联.从而使郭沫若研究尽快走出众声喧哗的杂乱局面,不断向研究对象深层本体逼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