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电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到《手机》,在中国贺岁片的龙椅上,稳稳当当地端坐着一位其貌不扬的导演——冯小刚。不管人们怎么评价冯小刚和他的“冯氏电影”,说他是个俗导演也好,说他的作品只是商业片也罢,没有人能够忽视这个既无背景又半路出家,却有本事把观众招回电影院的编导。冯小刚自称是个“相貌怪诞的苦孩子”,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冯导年轻时都吃过哪些“苦”吧!转业1984年,26岁的冯小刚还是名军人,在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任美术设计。有一天,政委笑眯眯地找他谈话,让他转业。冯小刚心头一沉,表面上却装出一副无所谓…  相似文献   

2.
成事在人     
刚刚看了一部电影,香港的译名是《不败雄心》,台湾则是《不倒的勇者》,而在大陆就译为《成事在人》。一部电影三个名字,但意思明显相近,都反映了电影主人公经过一番坚韧的努力而终获成功的故事。然而,电影的情节让我深受感动的,却不是那坚韧与成功,而是橄榄球及橄榄球队如何把涣散、敌对的民心团结起来。  相似文献   

3.
去年,对江西省作协影视协会会员、余干县文化局长史俊而言是个硕果满枝的时节——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鄱湖涛声》在长春电影集团主办的2009年笫6期《电影文学》杂志采用;他与人合著的《武僧》、《陌上花开》、《枯藤花》等3部电影文学剧本被京城三家影视公司搬上银幕;他编剧的电影《花香岁月》获上饶市第三届优秀文学艺术奖。新年伊始,史俊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情满三清山》已由长春电影集团上报上级有关部门立项,并进入紧张的筹拍阶段。  相似文献   

4.
对于《太阳照常升起》(以下简称《太阳》),姜文这样介绍:“这部电影是不能说的,只能看。因为这就是一个梦。”在他看来,电影就像吃饭、喝酒和做爱一样,带来的是身体满足,没有逻辑,也不需要逻辑。所以,当有人说看不懂这部电影时,他很不耐烦:“看戏没有明白不明白,只有享受不享受”,“看不懂便多看几次,中国没有这类电影,世界上也不多”。  相似文献   

5.
李仲 《老人世界》2020,(3):27-27
多年以前,透过电影这个窗口,我看到了多彩的世界,丰盈了内心,甚至影响了人生。上世纪70年代初,能看到的电影不多,《地道战》《地雷战》《奇袭》,还有几个样板戏等,都反复看过多遍,但每次放映时依然能够吸引我们乐此不疲地前往。偶尔赶上放映阿尔巴尼亚电影和朝鲜电影,那更是满城轰动,一票难求。记得放映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的时候,由于票源紧张,人人都广撒关系网,我家托人买到四张票,还不是一天的。  相似文献   

6.
爱情到最后     
星河 《金色年华》2009,(8):38-38
1993年有部电影叫《桃色交易》,讲的是一个亿万富翁追求一个已婚的女房地产销售员的故事。其实那不叫追求,说白了叫“泡妞”,他花一百万买她的一夜,怎么能叫追求?正如电影的名字一样,那是一场桃色交易。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面目俊朗、皮肤白皙的年轻人,眼睛清澈而有神,说话温和但绝不拖泥带水。如果不是夏天,不是他袒露着的上身那一道显眼的长长刀疤,所有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小伙子。电影《功夫》里的那句经典台词,放在他的身上非常合适:"如果他能好好读书的话,我看他将来不是做医生就是做律师。"  相似文献   

8.
严伟 《公关世界》2010,(9):32-32
最早认识庐山,要追溯到上影厂拍的电影《庐山恋》。电影故事已封存,却忘情不了庐山那秀美的风光和张瑜一套又一套的时装。这是我少年时极为向往的。直到读大学,非要上庐山一次,去经历期待已久的那份浪漫。电影总是给人制造梦想,所以许多人把电影说成是梦工厂。真实的庐山给了我另一个真实,却带给我一个惊喜,没想到,在庐山还可以重温一次《庐山恋》,轻轻抚摸少年的记忆,真的很美好。我想《庐山恋》大概是电影史上播映次数最多、历时最长的电影了吧。  相似文献   

9.
周润发说,看《孔子》,"不哭你还是人吗?";周杰伦说,看《熊猫人》,"不笑除非有病"。针对周润发"不哭不是人"一说,童话大王郑渊洁调侃道,"笔者赶紧恶补孔子,生怕由于了解孔子不全面导致看电影时没哭从而变成狗",以求人籍保全。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孔子》哭了,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05年的电影《定军山》开始,中国在百年历史上经历了从戏剧电影、彩色电影、有声电影,到现代社会的政治电影、主旋律电影,到当代红极一时的商业电影的转变,在这个转变当中,无数电影人在书写中国电影发展的同时,也在改变中国大众文化的审美需要.从冯小刚的商业电影《天下无贼》开始,中国的商业电影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巅峰状态.2004年的《天下无贼》,2006年的《夜宴》再到2007年的《集结号》,可以说冯小刚为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以冯小刚导演影片《天下无贼》着手,对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当代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1.
罗西 《老年人》2013,(6):35-35
第8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佳导演李安说,别人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看到信仰看到恐惧,而他则更关注电影里陪伴的力量。李安领奖时用中文说"谢谢",特别感谢妻子陪伴他30年。或许时间欺骗过等待,而陪伴又敞亮了时间。或许没有最好的爱,却可以有最长的爱,即不离不弃的陪伴。陪伴与懂得,比爱情更加重要。爱,是种种的陪伴,不是改变对方,而是一起成长。采访过一位年轻的妈妈,她有一段话特别到位、温馨:  相似文献   

12.
曾和著名影星斯琴高娃搭档主演电影《归心似箭》中的"抗联"战士魏德胜而一炮打响的赵尔康,中年观众对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近些年,荧屏上却少有他的身影,他究竟在做些什么?身在何方?值此十·一建国60周年之际,这个"军人硬汉形象"以生活中的真实再现本刊,定会叫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3.
这一届柏林电影节上,王小帅的《左右》再擒银熊,在宣读获奖感言时,他以“相信电影,相信爱”为开场白,说“我将会继续坚持拍最好看的电影。”我想,王小帅在出征柏林之前一定抱有足够的信心,毕竟一段时期以来,中国独立电影在欧洲电影节上备受青睐,有报道称“中国最优秀的电影都是在三大电影节上让世界知道的,它们真正代表了中国身后的文化底蕴,也使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入秋以来,诸多国际电影节上又频吹中国风。2003年10月,第27届开罗电影节上,由青年导演梁山执导、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父亲》获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奖。11月,在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青年导演霍建起又凭新片《暖》摘下最佳影片“金麒麟奖”和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而此前的2001年,他曾以一部小制作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市场创下5个月内3.5亿日元的票房奇迹。法国当地时间11月17日,从里昂举行的第九届亚洲文化电影节上传来消息:著名音乐人高晓松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作品《我心飞翔》获得其中最大一个竞赛单元“新亚洲电影”单元最高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理论与批评最为活跃也最有成就的时期之一。1933年,伴随着新兴电影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以黄嘉谟、刘呐鸥等人为代表创办了《现代电影》杂志,它以介绍中外电影知识、理论和最新动态为主要内容,曾刊登了不少理论性较强的文章。虽然曾引发了"软硬电影"的重要论争,但客观上讲它也是一本较为纯粹的电影理论刊物,其内容更加接近世界先进的文化观念。罗伯特·C·艾伦在《电影史:理论与实践》中曾说过:"评论话语为电影史学家建立起过去某个时期主流电影风格的规范程度。但是当评论家碰上一部‘与众不同’影片时,也就是说,当影片并不完全适用于标准评论话语所习惯的参照框架时,那些规范的限度也就暴露出来了。"显然,软性电影在当时的"特立独行"受到了左翼影评人强烈批判,但从侧面来讲,左翼电影着重强调"内容"的这个限度也掩盖了所谓的"软性电影"中所蕴藏的先进文化。因此,在双方评判的标准问题上就值得我们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中外书摘》2014,(8):34-34
某天黄昏,差不多要到闭馆的时间,伯恩斯出现在我们的展位,像快要崩溃般坐到空椅子上,然后说:“能不能给我点饮料?”正好我们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都松了口气,准备一起喝啤酒。当把啤酒给他时,他一口气就喝光了。接着,他跟我闲聊起来。他对日本的事情颇为了解,对日本电影特别感兴趣。当我无意中谈到斯坦福大学出版社最新刊行的日本电影评论著作Distant Observer(《远距离观察者》)时,“原来你晓得这本书啊?!”  相似文献   

17.
日本电影《黄昏清兵卫》里有这样的场面:清兵卫奉命捕杀一高手,交锋之前,那高手诉说衷肠,还拿起一个小罐子,打开盖,里面装的是女儿的骨灰,幽幽地说着,竞拿起一块放进嘴里,吃糖果一样嚼得酥脆,观众看他便像了恶人。最后高手把长刀砍到房梁上,入木三分,清兵卫的短刀便乘机拦腰一挥。终于颓然倒地,摸到手的骨灰罐滚落,黑暗中闪亮了一粒骨灰。  相似文献   

18.
舒行 《老人天地》2013,(6):32-32
已故著名电影演员孙道临是个老实人。他的老实体现在他的“牢骚”上。社会公众都知道孙道临塑造过不少令人印像深刻的银幕形像,例如《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早春二月》里的肖涧秋……而他为许多外国电影中的配音,甚至比他的银幕形像更令人难忘。其中,首屈一指的非《哈姆雷特》莫属。可恰恰是后者给孙先生添了些许烦恼。他在个人随笔中写道:有些新朋友和我初次见面,谈起对我的印象,首先就称赞我在英国影片《王子复仇记》(即《啥姆雷特》)中的配音,这使我在高兴的同时又感到有些黯然……我也曾拍了几部观众们喜欢的电影,在创作中花费了甚大的气力,为什/厶这些朋友却偏偏先提到《王子复仇记》的配音呢?难道我投入了那么多心血的影片,还抵不上一部外国影片的配音吗?  相似文献   

19.
《南京!南京!》一开头让我很失望。电影开头的几个片断让我看到了中国电影拍摄场面的简陋以及导演对场面把握的缺失。南京!南京!失落的中国的首都,难道是那几片断壁残垣就可以代表的吗?看到那几个不断出现的街巷镜头,让我想起我们繁华热闹、纷纷要打造成旅游景点的影视城、影视基地。我们其实没有创作的园地,我们有的只是商业与旅游。  相似文献   

20.
电影《英雄虎胆》《戴手铐的旅客》等奠定了于洋在中国影坛的地位,他的独生子于晓阳也以独立执导的《翡翠麻将》等十多部影视作品享誉中国。可鲜为人知的是,这对影坛父子在生活中却常常横眉冷对,至今还担任着国家电影复审委员会、中国电影艺术委员会负责人、国家重大题材领导小组成员的于洋,为了坚持所谓的原则和严格要求儿子,坚决不让儿子拍摄的多部影片通过审查,父子俩矛盾非常激化,没想到,才华横溢的儿子却因哮喘病发作猝然去世在火车上,老来丧子的于洋捧着儿子生前出版的《于晓阳文集》,读着那一首首空灵、飘逸的诗歌,想着当年老两口被批斗下放时,无人照料的儿子染下满身的病痛,老人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