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不屈不淫征气性,敢言敢怒见精神。"这是1941年3月重庆《新华日报》送给马寅初先生六十寿辰的贺幛寿联,这寿联概括了他坚持真理、敢于斗争,不唯名、不唯上,而唯实的高风亮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马寅初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他当过蒋介石的老师,但当蒋介石叛变革命,与人民为敌后,马寅初就和蒋介石断绝了师生之谊。仅1940年一年之内,马寅初就在"中国经济学年会"等大会上,骂了蒋介石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骂得尖锐深刻。马寅初在11月一次公开演讲中说:"有人说他蒋委员长是民族英雄,我马寅初认为他不够格,他只是家庭英雄。他若要做民族英雄,必  相似文献   

2.
王丽 《老年世界》2011,(24):10-11
1937年初,张学良从南京被秘密转移到蒋介石的家乡——浙江奉化溪口,幽禁在雪窦山。不久,原配夫人于凤至也来到这里陪伴张学良。当时张并不知道,有一个人早就想杀他,那就是蒋介石的侄媳——蒋孝先的妻子袁静芝。 蒋孝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曾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组组长、南京政府驻北平宪兵第三团团长。为人极为凶狠,仗着是蒋介石的“家军”而目空一切。蒋孝先是镇压北平一二·九学运的刽子手,  相似文献   

3.
正在蒋介石四次对中央苏区发动“围剿”却连遭败北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杨永泰向蒋呈递了一份“万言书”推销“攘外必先安内”的谬论,提出“剿共”应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主张,博得了蒋介石的赞赏。1932年4月,蒋介石到汉口主持鄂豫皖三省“剿共”军事会议,决定破格提升杨永泰为鄂豫皖“剿共”司令部秘书长,令其随行前往武汉。这样杨永泰正式成为蒋介石的帐前军师。1933年5月7日蒋介石改“行辕”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任命杨永泰为  相似文献   

4.
王丽 《当代老年》2011,(10):26-27
1937年初的一天,张学良从南京被秘密转移到蒋介石的家乡——浙江奉化溪口,幽禁在雪窦山。不久,他的原配夫人于凤至也来到这里陪伴张学良。当时张并不知道,有一个人早就想杀他,那就是蒋介石的侄媳——蒋孝先的妻子袁静芝。  相似文献   

5.
识得云中雾 决裂终是缘──程潜与蒋介石的瓜葛李芝生北伐程建功称王蒋扩军1926年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江酉几江的北伐军司令部一片繁忙。总司令蒋介石一身戎装,坐在太师椅上,心情十分烦躁。这时进来两个军官,一个是蒋介石教导师的师长王柏龄,另一个是副师长...  相似文献   

6.
正蒋介石一生承认的女人共有四位:原配毛福梅、侍妾姚冶诚、妻子陈洁如和夫人宋美龄。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宋美龄,可让蒋介石一生惆怅、愧疚、惦念的,却是陈洁如。一见钟情陈洁如生于1905年,原名陈凤。1919年夏,在张静江府邸,蒋介石对14岁的陈凤一见倾心,随即展开猛烈的追求。最初,陈凤的母亲因为年龄和地位的悬殊拒绝了他,但蒋并不气馁,多次登门,坦诚自己的婚史、妻妾和子女情况,发誓永不  相似文献   

7.
上海初识宋美龄蒋介石与宋美龄初次相见在何时?何地?董显光的《蒋总统传》将时间定在陈炯明兵变之后,地点则定在上海孙中山寓所。董书初版于1937年,经过多次增订,是国民党的官书。其书对蒋虽多阿谀之词,但关于蒋、宋见面的时间、地点一类说法还是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8.
<正>汪逆遇刺,弹留后脊汪精卫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时间较早,又因谋刺摄政王被捕入狱,几乎丧生,名声远播国内外。他一直看不起上台较晚的蒋介石,曾成立"国民党改组派"反蒋。直到1931年底汪蒋合流,蒋主军,汪主政,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院  相似文献   

9.
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一再劝蒋介石停止内战,团结抗日,蒋介石一直不听,终于发展到张、杨“兵谏”——西安事变。12月12日,事变发生后,张学良致电中共中央: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联合政府。兄等有何高见,速复。  相似文献   

10.
在北伐战争期间和其后的几次战争中,作为总指挥的蒋介石曾三次遇险,命悬一线。但天不绝蒋,每次都被人解救于危难之际。后来,蒋介石对这三位恩人都是恩典有加,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三位“恩人”后来都走上和老蒋截然不同的真正革命家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年底,蒋介石下达手令,指定由张道藩、余井塘、叶秀峰、唐纵、郑介民、戴笠、李士珍七人组成小组,负责设计特务组织的改革方案。他们秉承蒋的旨意,采取换汤不换药的方法,要把中统与军统分别换名改组,既要保留住两大特务组织的实体,又要堵住反对者之口。蒋介石同意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2.
正蒋介石与宋美龄的恋爱与婚姻,坊间传言众多,蒋介石在自己的日记里也有一些记载。蒋介石对宋美龄产生爱慕之情是第二次在广州见面。1926年6月30日,蒋介石日记出现"往访大、三姊妹"的记载,"大",指大姐宋蔼龄;"三",指的就是宋美龄。7月2日,宋美龄将回上海,蒋介石日记云:"美龄将回沪,心甚依依。"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说明蒋介石已经对宋产生爱慕了。进入1927年,蒋介石日记中关于宋美  相似文献   

13.
梁茂芝 《老年世界》2013,(24):18-20
蒋介石一生曾经多次成为别人策划的行刺对象,但每次均能化险为夷。广东军阀陈济棠所谋划实施的一个南昌“刺蒋”案至今鲜为人知,并且颇富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4.
孙宝根 《老年人》2012,(5):42-43
1752年,德国人向中国派出第一艘商船"普鲁士国王号",揭开了中德两国正式交往的序幕。民国时期,中德关系主要是蒋介石和希特勒的交往,由起初函电往来、互派人员表亲善,到后来逐渐疏远,直至最终决裂。蒋介石希特勒交往渊源蒋介石在留学日本期间,就十分迷恋德国军事建设经验,并且学习德语,两次打算赴德深造,他还在《军声杂志》上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与陈果夫都是玩政治的高手,1933年,双方虽然都同意要积极打通共产党关系、探索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开创一个团结御侮、一致对外的民族抗战的新局面。但是,蒋陈在这个问题上,都是有不同考虑的。就蒋来说,抗战固然是要抗的,否则,不要国家,不要民族,他何以能标榜自己是三民主义与先总理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再说,国家瓦解,民族消亡,不要说这亡国之君是不好当的,而且即使能当上日卵翼下的“儿皇帝”,以蒋的“宁为鸡首,无为牛后”的个性,也是绝对不甘心的。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倚为股肱的老干青枝李烈钧,江西省武宁县罗溪坪源村人。是中国脱离帝制、走向共和的大功臣。他搏击于社会涌动、诡谲莫测的清末民初,是孙中山倚为股肱的得力助手。1915年他和蔡锷组织声势浩大的"护国军",埋葬了袁世凯当皇帝的黄粱美梦。1917年,孙中山任命李烈钧为元帅府参谋长,后来又继任为非常大总统参谋长。当时,无论资历或声望,刚露头角的蒋介石和李烈钧不在一个层面。不过,急需招揽人才的孙中山很早就注意和赏识青年蒋介石。1910年在日本第一  相似文献   

17.
正两位关键人物功不可没解放战争中,蒋介石节节败退,直退到最后一关——长江天险。蒋介石认为长江这道天然防线固若金汤,共军插翅也难飞过江去,希望凭借长江天险做最后的一搏。他曾得意地对身边宠将汤恩伯说:"这道防线只要守住了,共军也就只好望江兴叹了。"汤恩伯也信心百倍地回答:"请委座放心,守住天险决不成问题。"蒋介石笑道:"有你这句话,我就满意了。"其  相似文献   

18.
据近日报载,由于“两蒋日记”的继承和出版权问题,蒋介石、蒋经国的后人“内讧”之声不绝于耳。蒋经国最疼爱的孙女蒋友梅(蒋孝文的女儿,现居英国),代表蒋氏后人对婶母蒋方智怡—人作主,把“蒋介石日记”交给美国胡佛研究所供公开参阅研究,又准备把“两蒋日记”交台湾中研院公开出版,大为不满,认为是侵犯了蒋氏后人的继承权,甚至提出要诉诸法律。  相似文献   

19.
振中 《老年人》2003,(5):38-39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出动大批战机轰炸我国重要军事目标。在国内强烈要求抗日的舆论压力下,蒋介石准备动用空军部队迎战。他相信空军有迎战的实力,多年来政府拨给了空军大批经费,加上全国民众为“航空救国”捐款数亿元所购买的战斗机,至少有1300架。可是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打开空军实力布置图时,蒋却大吃一惊:能用的飞机仅是估计的数目的零头——300架。“上千架飞机哪里去了?”蒋介石怒不可遏。原来,他的夫人宋美龄将买飞机的钱存进了香港银行。当时,国内无法生产飞机,只能从外国购买,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世界飞机制造业发展迅速,一种…  相似文献   

20.
何立波 《老年人》2012,(12):38-39
蒋先云的一生短暂而悲壮,极具传奇色彩。他从早年学生运动的领袖,工人运动的斗士,到后来黄埔军校的奇才,最后成长为北伐战争的名将。其出众的人品和才华,使他成为国共两党争相邀宠的人物。他既是毛泽东的得意门生,又是蒋介石最钟爱的学生。崭露头角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蒋先云(1902-1927),又名湘耘,别号巫山,出生于湖南省新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