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位颇有些神奇的老人.名叫邵祝安,88岁了.每天抄写资料两三千字,能快步走60分钟,经常跑图书馆.更神奇的是他是一部“活地图”,中国2300个县市的地名起源、名人名胜、当地民俗民谚都烂熟于胸,谁也问不倒他。  相似文献   

2.
叶萍 《当代老年》2008,(7):11-11
有这么四位老人,因为都喜欢《天鹅湖》的舞曲,共同的爱好让他们走到一起,成立了一支老年舞蹈队,专门学跳芭蕾。  相似文献   

3.
从前的人,一把伞可以用很多年,现在的人一年用很多把伞故乡的体育场附近有一个老人聚居的"茶亭",每天都有老人在那里喝茶。我回乡居住的时候,总是去那儿闲坐。有一天,一位阿伯听别人感叹"西瓜好吃,可惜籽儿多",他说:"现在的世事、现代的人情比西瓜的籽儿还要复杂。"别的老人就问:"你是怎样看待的?""这很简单,"老人充满自信地  相似文献   

4.
多知多寿     
正每天一万步?别盲从!国家卫生部门曾发出"每日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倡议。这对一些老年人来说并不实用。老人运动不应单方面的讲究步数,要考虑当天的其它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等大量消耗能量的活动,还需考虑饮食、身体状况等。健康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30分钟的健步走,而老年人的身体素质稍微低一点,可选择每天一小时慢跑或中速走就能达到一天的运动量。骨科专家建议,老人步速不宜过快,一分钟最好  相似文献   

5.
一位古稀老人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67天,花去住院费用139.7元,平均每天2万多元.而病人家属又在医生建议下,自己花钱买了400多万的药品交给医院作为抢救急用,合计耗资高达550万元.但550万元的"天价"医药费也没能挽回老人的生命.--550万元"买"来的是中国目前"最昂贵的死亡".此事一经披露,医改的积弊再次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地震".  相似文献   

6.
张磊晶 《老年世界》2014,(11):39-39
退休了,不少老人顿感空虚,每天数着时间过日子,这样并不利于身心健康。建议老人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每天完成“5个1小时”,享受充实快乐的退休生活。  相似文献   

7.
神秘的号码     
每天他就那样反复地抄写着一串电话号码。每抄好一个,他便开心地笑笑,像是完成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任务,然后将抄好号码的字条方方正正地叠起来,塞进自己的枕头里。那些纸片有的是烟盒裁成的,有的是街头小广告裁成的。总之,种类繁多,色彩各异。做完这些,他活动活动胳膊,又开始抄写第二条。  相似文献   

8.
钓鱼的老人     
李代金 《老年世界》2011,(10):25-25
每天都要路过河边,几乎每个下午都看见河边有一个老人在钓鱼。那个下午,我闲着无事,就走近老人身边,蹲下看老人钓鱼。我想等会儿向老人买几条鱼。  相似文献   

9.
老妈生性开朗,喜欢与人交往。我结婚买了新房后,他们老两口就开始"驻扎"在这里。美其名曰帮忙带孩子,实际上看中了周围的环境。我家毗邻江滩,风景优美。每天清晨或傍晚,喜欢热闹的老妈和在江滩跳舞健身的老人凑在一起,结识了不少朋友。  相似文献   

10.
采风 《当代老年》2014,(5):16-17
日本:每天监测用水量用气量 日本从2013年3月起,东京水道局推出一项每天用电子邮件向儿女发送独居老人用水信息的服务,以方便晚辈通过用水情况了解父母是否健康安全。这一服务首先要在独居老人家中安装电子指示器,记录老人每小时的用水量,之后将数据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指定的手机。一旦发现哪天用水量突然减少或大幅增加,就说明老人可能出现了意外。  相似文献   

11.
一次座谈会上,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向在座的干部们提出这样一个倡议:新年,大家每天陪老人一小时如何? 夏书记算了这么一笔账:每天陪老人一小时,一年是365小时,折合下来是15天。和老人为我们的付出相比,一年陪老人15天,多吗?确实不算多!  相似文献   

12.
我们年轻时约定,等老了,谁先躺下了,另一个一定要漂漂亮亮的,不能哭哭啼啼的。他说,他先走的时候,如果什么都不记得,也一定会记得我的名字。每天清晨,病房里都会传出"哎……哎……"的呼唤,通常要持续两三个小时。声音是从一位93岁老人的喉咙深处发出的,沙哑难听。老人因脑中风瘫痪多年,现在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相似文献   

13.
赵海燕 《老年人》2014,(4):39-40
正"万溶江,愁波荡漾,四围山色,绿杨芳草,无限凄凉。每天,每天,飘零的女儿来洗衣裳。落花啊,流水啊,几度秋光……"湘西本土的老人们,也许还记得年少时听过这支忧伤的歌——《万溶江》。万溶江名气不大,甚至当年曾经没有"万溶江"这么雅致的名称。据说从前当地人就叫它"大河",如同人们喊自己的孩子"娃儿""宝宝"一样亲切随意。这条名不见经传的河流,从乾州(人们更习惯称其乾城)穿过。乾州古城是吉首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一位身患绝症,年近80高龄的老人,是如何打破大城市邻里交往的藩篱,把快乐传递给大家的?她又是如何将自己的家门敞开,为伙伴们打造了这间"快乐小屋"的?生活在大都市的人或多或少会体会到,邻居间交往太少,每天听到的只是开门关门的声音,一扇扇冰冷的防盗门将人们的心彼此隔绝。79岁的上海老人鲍美利,在乔迁新居后也经历了这样的烦恼,为丰富自己和老伙伴们的生活,她索性打开家门,让大家走进来唱歌、聊天,并为小屋取名"开心小屋"。鲍美利在教大家唱歌的同时,不仅  相似文献   

15.
《职业》2007,(21)
香港回归十周年有许多激动人心的高点,其中令人难忘的镜头之一是记者采访香港特首曾荫权时的一段对话。有记者问曾前权,他是如何从一个布衣成长为特首的。曾荫权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纽约一位63岁的老人,打算步行到几千里之外的迈阿密去。这个决定做出时,没人相信一个老人能步行几千里到达迈阿密。但最终老人却还是一步一步用双脚走到了近阿密。当有人问老人是如何做到的时候,老人说,他每天只关注第一步。走第一步不需要很大的勇气。走完了第一步,再走第二步,第三步,就这样走完了。雷荫权说:"对比自己几十年的工作,自己的感觉和那老人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6.
正说起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病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副主任贾艳滨立刻回答:"是一位大学的退休老干部。"这位老人退休的时候精神状态还不错,每天能与老友打打麻将,享受天伦之乐。但是不久,他没缘由地出现作息日夜颠倒的情况,总渴望外出。开始家人也没多留意,以为只是失眠问题,调理一下就好了。但是慢慢地,老人开始胡乱猜忌,老怀疑家人要害他,家里的食物一概不吃,身体也慢慢变差。这让老人的家人身心备受折磨,但却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横峰街道邱家岸村老人们的晚年生活非常惬意。在当下房价、房租猛如虎的年代,他们只需要每天付1元钱,就可在40多平方米的“一室一卫一厨”的老人公寓里安心居住了。  相似文献   

18.
71岁,应该是一个儿孙绕膝,子女孝敬,享受天伦之乐,安享晚年的年龄。可是在榆中县北山上花岔乡百禄村张尾社,却仍然还有这样一位老人每天起早贪黑伺候着已经93岁高龄的婆婆,这位老人就是魏凤明。  相似文献   

19.
近日,浙江省老龄办联合省慈善总会、浙江圣奥慈善基金会、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实施“圣奥·独居老人暖巢行动”,建立完善独居老人安全关爱服务体系,预防独居老人意外事件发生。暖巢行动的内容包括:日常探视服务。每天敲个门,或以其他方式确认老人平安。  相似文献   

20.
哲人对话     
老灿 《老人天地》2013,(1):17-17
在我们玫瑰街上的药房大门两边,各安放着一排座椅,每天一早一晚,许多老人坐在那里闲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