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年世界》2011,(23):9-9
编辑同志: 我出生后,父母因重男轻女的思想将我丢弃在一家医院门口,后来警察将我送到了当地的民政部门。我七岁的时候,一对夫妇通过民政部门收养了我。现在我已经大学毕业,并找到一份收入很高的工作。前不久,我的生父母找到我,要求我尽赡养义务。在遭到我拒绝后,他们将我告上了法院。他们的理由是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是一项法定义务,请问,他们的说法正确吗?  相似文献   

2.
父亲和母亲     
上小学时,看到同学在作文里写他们在父母。冷战”时如何使用计策使父母言归于好,我总是羡慕他们的聪明机灵,羡慕他们有施展才智的机会。因为我的父母虽然也常有口角,但每次都只一两天便自动和好。  相似文献   

3.
刘老师:我很郁闷,老公和我的父母相处得不好。父母给我带小孩,和老公每天都要在一起相处,他们总有各种各样的矛盾爆发。老公总说我父母如何小气,我知道他有点儿心胸狭隘,总爱计较得失。刘老师:  相似文献   

4.
安宁 《现代交际》2008,(1):15-15
我无法选择出身,但我可以选择自己走路的方式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便习惯了他们在我家窄窄的房子里大声吵闹、怒骂,甚至有时候会与父母打起来。我的父母做小本生意,从来都缺斤少两,每年交学费,他们也要跟老师讨价还价,读大学以前,我永远是班里最后一个交学费的  相似文献   

5.
正小时候,父母在孩子的眼中就是奥特曼就是超人,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孩子们总喜欢黏着父母。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们骤然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可爱可亲可抱的宝贝了。他们开始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充满青春自信还有些叛逆,他们不再愿意把心事说给你听,再问些琐碎的事情,他们就变得不耐烦起来。甚至,他们会做出些许出格的事情,让你失望让你生气。父母们慌了,我的孩子怎么了,这还是我的宝贝  相似文献   

6.
<正>谢老师:我今年27岁,来自一个小城市。家境称不上富裕,但父母视我为掌上明珠,我提出的要求他们都尽可能满足我。但长大后,我发现父母的付出是要有回报的,他们事无巨细地干涉我的生活,无论上学、交朋友还是工  相似文献   

7.
父母结婚40年,吵了40年的嘴。作为他们婚姻的最好见证人,我一直认为父母的婚姻根本是一场错误。在他们争吵激烈的时候,我曾试着劝他们分开。不想引来他们勃然大怒。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父亲母亲40年来总是在战争中相伴,从一个战争到另一个战争,在战争中也曾愤愤地说过要分开的话,但是他们却从未分开。是什么力量把他们连结在一起的,难道是战争本身吗?    我不禁想起自己的婚姻。是的,与父母相比,我的婚姻一直在和平中度过,我们之间从未发生过激烈的战争,甚至连严格意义上的争吵也很少。即使是最后分手…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乔治·布什和芭芭拉·布什的儿子,我肩负重望,但是他们望子成龙之心并没有让我备感压力。我的父母从来不把他们的梦想寄托在我身上。即便他们希望我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投球  相似文献   

9.
玉瑞 《老人天地》2013,(7):34-34
虽然孩子们已经成家立业,也当了父母,但在我眼里他们仍是孩子,总想对他们的生活琐事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看法。可是当面数落他们,肯定很尴尬,我就用手机短信和他们进行无声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虽然我的做法有些人认为傻,但我认为那是做人应有的诚信和底线。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的朴实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信箱     
胡玉顺 《现代妇女》2005,(12):30-30
填平代沟记得儿子曾给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有一项对500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中44.5%的学生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他们说,父母的观念和我们的观念有很大差异,我们穿的、用的他们看不惯;我们说的、唱的他们听不惯,觉得我们变坏了,弄得我们什么都不愿对父母讲。就家庭教育的实际而言,孩子与父母之间就是有“代沟”,两代人在认识问题上确实存在“差异”,对此,我也有同感,但不知怎样填平这个“代沟”?四川南充读者李树林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还有的父母不善于与孩子交流,也有的父母与孩…  相似文献   

12.
王大姐: 一直想和您聊聊在夹缝中的我心中的苦恼。 1998年5月18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我经历了一场没有娘家人参与的婚礼,我的父母、兄嫂、舅舅、姑妈都没有来,因为我的父母声称,凡来参加我婚礼的亲戚,他们从此将与其断绝关系和往来。对于我将要嫁的那个人,他们的评价是:要身份没身份,要文凭没文凭,要靠山没靠山,要长相没长相,你一时“猪油蒙了心”地痴迷他,将来总得后  相似文献   

13.
在亲戚朋友的心中,我是父母的好儿子。在他们看来,我从小到大都很孝顺,很懂事,很会体贴人。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交际》2005,(7):62-63
父母结婚30多年,也吵了30多年的嘴。到现在,都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仍然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个你是我非。我一直认为父母的婚姻根本是一场错误,曾试着劝他们分开,谁知竟今他们勃然大怒。是什么力量把他们联结在一起的?难道是争吵本身吗?直到有天听了一位已离婚的朋友的故事,我才明白:原来幸福是和争吵有关的。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的记忆里,父母的生活极其乏味。印象中他们很少像其他父母那样,带我出去玩或者去餐馆吃饭。他们在做饭这件事上也是应付差事,菜肴单一,味道寡淡。所以小时候我就幻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找个经常带我出去吃饭的男人。玫瑰、烛光、小提琴,和电影里一样的吃饭场景,才最彰显爱情的浪漫和生活品位。现实却很悲催,我嫁的男人亚东,是标准的居家男人看电影不用去电影院,在电脑上看就够了;遛弯儿在小区就成,因为公园里人太多;去外面吃饭吧,不是  相似文献   

16.
来访者自述:(舒儿,35岁,公司会计)我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当年下乡的知青。小时候,在那个小村庄,我是长得最漂亮、学习最好的姑娘。上大学后,当父母带着我再次回到城市的时候,我看到他们发自心底的喜悦。那时我就许下心愿.一定要把全家人迁回城市。  相似文献   

17.
我曾经以为自己爱父母胜过一切,没有任何人和事可以替代。刚结婚那几年,丈夫为此经常不高兴,倒无关金钱。我不曾拿一毛钱回娘家,只是因为对父母的那份感情。一提起父母我就眉飞色舞,整日我爸怎样,我妈怎样,每每我正讲得起劲,他那边刷地绿了脸大发脾气,我当场愣住,莫名其妙他干吗如此凶恶,不回骂过去面子又好像挂不住,吵完的结果是:"那是我父母,你不要他们就是不要我……"  相似文献   

18.
和嘉齐是青梅竹马的玩伴,原因很简单,他住我家隔壁,我们的父母相交多年。从小到大,我们都像兄妹一样相处着,双方父母却经常开玩笑说将来结成亲家。然而,这样平静如水的生活却在我高考失利后被打破。落榜消息传到我的父母那儿,他们在串门的时候就和嘉齐父母诉苦,嘉齐爸爸就趁这个机会把他想送儿子出国念书、却一直想让我们结伴去的想法说了出来,大人们一拍即合。可是嘉齐  相似文献   

19.
王大姐: 一直想和您聊聊在夹缝中的我心中的苦恼. 1998年5月18 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我经历了一场没有娘家人参与的婚礼,我的父母、兄嫂、舅舅、姑妈都没有来,因为我的父母声称,凡来参加我婚礼的亲戚,他们从此将与其断绝关系和往来.对于我将要嫁的那个人,他们的评价是:要身份没身份,要文凭没文凭,要靠山没靠山,要长相没长相,你一时"猪油蒙了心"地痴迷他,将来总得后悔."光凭他是农村里上来的,以后他的七姑八姨轮番拿你家当旅馆,就够你受."我认为他们势利眼,对我选择的丈夫不满意无非是领了几十年的油粮票证有种鼻子朝天的优越感,可他们也不想想,如今油粮票证早废止了.我是家中老么,从小就犟得很,我对我父母说,就算你们不认我,我也嫁定他,我的未来我自己负责,不要你们来签字画押!  相似文献   

20.
肖正凡 《老年人》2003,(2):31-31
年过古稀的人仍然父母双健,实在是一种幸福。我一直陪同父母住在乡下,虽然自己也是老人,也需要别人照顾,但我甘愿伺候父母,因为他们从来就拒绝保姆。 1986年,67岁的我从山东省教委的岗位上光荣离休。刚办完手续就患了一场疾病,天各一方的儿女们急急地回到我的身边,郑重其事地提出要雇请保姆照料我。我闭着眼睛只是摇头,孩子们连声追问我为何拒绝保姆,问得我两眼泪水涟涟。我告诉他们,你们的爷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