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经国用人术:先观察对方的老婆据台湾东森新闻披露,有台湾政治人物曾说:"蒋经国告诉他,用人时要先看他的老婆!如果太太不象样的话,先生也没办法把事情做好"。用"天威难测"来形容蒋经国的用人牌理,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从他开始接掌政权以来,他所采取的用人哲学往往出人意料,其中就包括观察别人的妻子。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观念认为,退休就代表老了,老了就没用了,变成弱势了,变成社会关心的对象了.现实生活中,都是如此吗?心态决定一切,退休后的生活一切都看个人的心态! 2003年,我认识一个台湾亦师亦友的"老"朋友,他1952年生,1998年来到北京,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才50出头,以前从事欧美、台湾先进科技项目的引进拓展工作,这几年来则专注从事创新及动手做教育设备软硬件的开发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佚名 《伴侣(A版)》2010,(8):37-37
正台湾商界奇才陈茂榜15岁时,由于要负担家计被迫辍学到当时台湾第二大书店——"文明堂"当店员,他每天从早到晚要工作12个小时。他白天在书店工作,晚上住在店里,所以每天晚上9点打烊后,书店就变成了他的私人书房,或坐或卧,任他在书海遨游。他把读书当成了嗜好与享受,依照自己的兴趣,先从小说、传记等通俗读物读起。  相似文献   

4.
告别的年代     
大师时代的终结大师的力道在于,他们的作品往往开创了或者标志着一个时代。年仅59岁、只拍过部电影的台湾导演杨德昌,因其观察世道人心的冷峻锐利,而成为华语影坛数一数二的、拿得出手的世界级大师,如侯孝贤所说,他带走了台湾新电影,"那个时代好像真的已经过去了"。他的辞世,竟仿佛触动了一个神秘的死亡开  相似文献   

5.
杨导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取材于台北这个城市的某个最平凡的角落,我们也常常透过剧中人的口中听到杨导对当今都市中所存在问题的思虑。我们与其说杨德昌选材紧贴台湾都市生活,不如说他是在紧密关注构成这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人。杨德昌电影中的人,成为书写那个特定年代书写历史的真实案例。他的独特风格,也成为台湾电影史上的精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国内资讯     
<正>台湾建筑师汉宝德离世"我做事的态度是很痴的。痴就是执着,长于自我反省。我并不是聪明人,遇事反应很慢。我的长处就是把事情做到底,不完成绝不罢休。"——汉宝德台湾著名建筑师登琨艳曾用"如日中天"来形容20年前台湾建筑界的一对师徒,徒弟说的自然是他自己,那位师傅就是汉宝德。11月20日,这位台湾著名建筑师、建筑教育家、文化评论家在台大医院离世,享年80岁。  相似文献   

7.
崔鹤同 《公关世界》2009,(11):52-52
1954年10月23日,他出生于台湾屏东潮州,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希望他子承父业也能当名教师。但少年时代的他就做起了电影梦。他读高中时,就经常到专播二轮片的全美戏院看电影,尤其是美国八大电影公司的电影,那是他学生时代最爱造访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自由的童年1970年12月26日,梁文道出生于香港,他自认是上帝送给人间的礼物,因为那一天是西方的"礼物节"。四个月大时,父母要出外工作求温饱,他被送去了台湾的外公外婆家。对于天真烂漫不懂事的孩子而言,梁文道不觉得没有父母守护的童年是缺憾,却用"自由"形容他的童年生活:"我  相似文献   

9.
独家故事、独特心事是王蒙的"干货""《大块文章》可以说是我自传三部曲的核心部分,里面是有不少‘干货’的。"在王蒙自传第二部《大块文章》的新闻发布会,他一上来就把话说得很满,挑起了记者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0.
他是嗜血如命的黑社会老大,习惯在刀光剑影中寻找快感,8年了累积被判处有期徒刑38年。台湾的38所监狱他待过14所:他是善良仁厚的台湾神学院院长,以拯救堕落的灵魂为己任,拥有3个博士学位,足迹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如果我告诉你,这两个人竟然是同一个人,你是否难以置信?可是千真万确,奇迹就发生在这个叫做吕代豪的人身上。  相似文献   

11.
齐邦媛——《巨流河》是以文学手笔书写的一本自传式的回忆录,讲述了20世纪两代人从辽宁巨流河到台湾哑口海的悲恸往事,是一部包涵了从"敌寇入侵"到"国共内战"最后"扎根台湾"的"鲜活"的现代史。此书中最受启发的便是她对个人情感的诉求与把握带给我关于人生情感的思考以及由此窥探出的有关她的某些性情。爱情是人类面临的永恒主题,如何处理情感、爱情及婚姻之间关系,于个人的情感生活和事业发展而言,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打开地图,从日本列岛到台湾诸岛,就像一条从东海游向南海的鳄鱼,鳄尾是俄国占领着的北方四岛,鳄身是从北海道到九州的日本主要岛屿,鳄颈则是琉球群岛,鳄首是台湾,而钓鱼岛则是颈椎部分。如果失去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日本就失去了对其地缘政治最有关键意义的台湾地区的影响力,从而就失去了其"咸鱼翻身"——颠覆雅尔塔和平体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正柏杨是和李敖同样著名的杂文家,又是和张学良、李敖一起并称的台湾"三大难友"。他的《丑陋的中国人》,曾在大陆一版再版,并在80年代末引起过一场激烈争论。他的传奇人生,同样强烈地吸引着好奇的读者。笔者的珞珈山同窗古继堂,就出版过一本《柏杨传》(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叙述了柏杨充满传奇的一生:柏杨并不是正牌大学历史系毕业。抗战时他虽在珞珈山上过学,但上的不是武汉大学本科,而是武汉大学所在地设  相似文献   

14.
正他自称"70后",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两个习惯:日行万步路,夜读十页书。退休后,他不停"充电",也不断"放电",与士兵谈理想,与大学生谈成才,与领导干部谈做官,与老同志谈养生。他讲话不用稿,听他演讲,通常两三分钟就有一次掌声与笑声。迟浩田将军说他是"军中儒将"。他就是解放军总参謀部原军训和兵种部政委田永清。退休只是给人生画了个分号2001年,田永清退休,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吴  相似文献   

15.
台湾女作家朱少麟1966年出生于台湾嘉义,辅大外文系毕业,曾在政治公关公司任职,现专职写作。朱少麟堪称大器晚成。她在1996年29岁时完成了她的第一部处女作《伤心咖啡店之歌》,经历了五次退稿,最终投到了台湾九歌出版社。这本不被看好的小说,出版后意一鸣惊人,朱少麟也被誉为"天生的作家"。1999年,她又写了《燕子》,出版之后也立即引起轰动,发行了10万册。在台湾,畅销书作家大多时尚媚俗,朱少麟用纯文学手法创作的小说能发行10万册,在台湾出版界实属少见。  相似文献   

16.
宋太宗赵光义兴趣广泛,是个喜欢风雅的皇帝。他最大的乐趣是读书,而且是什么书都看,颇有些博览群书的意思。但他读书并不是死读书或看热闹,经常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读《阴符经》时,就说:"这书专讲诡诈奇巧,不是正道。"在读书上,赵光义给后人留下了一句成语——"开卷有益"。那是在太平兴国八年,他下令编撰的一部大型类书完成,这部书共一千卷,搜集和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堪称  相似文献   

17.
今年夏天谁最红?没错,就是台湾热播剧《败犬女王》。自打开播以来,"败犬"风潮便从台湾一直吹到了大陆。电视剧的成功,在于抓住了当今"大龄剩女"的种种心理与境遇。但事业有成、婚姻无果的女人,就一定是垂头丧气的"败犬"吗?  相似文献   

18.
非常声音     
“香港和台湾就像香蕉和苹果,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台湾“总统”陈水扁。他推出新书为选举造势,认为“一国两制”不可行。“任何想推翻基本法、搞乱香港的图谋都不会得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他批评美国参议员布朗巴克干预香港事务。  相似文献   

19.
正对结果的追求,并不足以取代追求结果这一过程的乐趣。一位爱听相声的朋友,时常重温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段子。我问他:"听过的段子,你还会觉得有意思?"他说当然。好的作品如同一件雕琢精美的玉器,并不是看上一眼,了解是什么模样就成。要拿在手中反复把玩,越琢磨越有味道。我上学时有不少类似于"中外文学名著快读"的书,致力于提供便捷取巧的阅读体验,把一部部厚重的文学作  相似文献   

20.
作为反清复明的代表人物之一,郑成功是清廷的眼中钉、肉中刺。因此在晚清之前,清朝官方均用"伪"、"逆"等贬义词来形容他。民间书籍方面,除了少数亲郑作品之外,大部分都因统治者的宣传和强制,而与官方持相同态度。晚清时期,为了保住台湾这一重要海防据点,清廷真正开始承认郑成功为忠义之人,并同意在台湾为其建造祠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