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怎么过日子--五大阶层消费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晓庆  宋臻 《职业》2004,(7):50-51
上个世纪50~70年代--限量供应的时代,"票证消费"成为其典型特征.80年代,改革开放增加了居民收入,人们多年来被压抑的消费欲望终获释放,一时间甚至出现了消费过热.普遍的大众消费热潮持续了15年左右,到90年代中期开始回落,进入低迷期.  相似文献   

2.
李国贤 《老年人》2009,(7):22-22
说到票证,年纪稍大一点的人都记忆犹新。在以往计划经济年代里,吃的、穿的、用的几乎没有不用票证的。有人统计,当时光在日常生活用品方面,票证就多达60种,而发行量最多的是粮票,从中央到地方,一共有2400家单位发行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粮票历史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江西苏区的“饭票”、“米票”;抗战期间,解放区官兵实行供给制,粮票的发行与管理逐步细化,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票证发行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收藏粮油等计划票证是近年来继邮币卡之后新兴的一种收藏活动。确实,粮票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反映出复杂的经济活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人评价粮油票证是“方寸天地经济风云”、“粮票方寸间,一部经济史”、“集票证之珍品,览历史之演变”……可见其收藏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翻开家庭主妇的账本,回望半个世纪以来度过的每个日子,生活的变化清晰地呈现在眼前:那些曾经是每个家庭赖以生存的票证,已经进了历史博物馆。昔日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主妇,如今注重的是生活的舒适和品位。让我们走进不同年代的几个家庭,从他们的日常支出中,聆听社会向前的脚步。  相似文献   

6.
工资的故事     
在那些众多的时代背影中,工资总是令人难忘的话题。物质匮乏的年代,它所代表的往往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它以各种方式体现出来,比如票证,比如实物。而长辈们总是以怀念的口吻提起这些事物,因为那时候的工资变迁远没有今天大,而那些在今天看似微薄的收入当时也能勉强养活—家人。  相似文献   

7.
如今,“票证时代”早已远去。票证却以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它成了收藏家眼里的宝贝。只是不知道,当人们以收藏、品鉴甚至估价的目光重新注视它时,是否还会记起那些凭票供应的年月呢?  相似文献   

8.
输掉婚姻: "都市丽人"席卷税款人间蒸发 2005年5月中旬,广西钦州市地税局计划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一次票证大检查.该市所辖的浦北县地税局率先自查,时间定于5月20日上午.5月19日下午5时,地税局稽查分局易局长打电话通知该局税收助征员童雨做好迎接检查的准备.童雨在电话中脱口而出:"我已经准备好了!"易局长不禁一愣:刚刚接到通知,她怎么几秒钟就准备好了?  相似文献   

9.
翻检历史的记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人们生活在一个票证的世界里:粮票、油票、布票、棉花票、鸡蛋票……同时,都市里的中国人只穿灰、黑、蓝和军绿等四种颜色的衣服,乡村里的中国人则几乎被包围在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在那个年代,中国人最主要的文化消遣只有语录歌、样板戏、忠字舞和革命连环画。这种生活世界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计划经济模式”。而比起那个年代,当代中国人无疑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产品过剩、充满机会和诱惑的世界。单纯从文化市场来看,眼花缭乱的进口大片、风格迥异的音乐、五花八门的书籍、没完没了的电视节…  相似文献   

10.
告别票证     
由“周身是证”到告别票证,是共和国60年历程的大事之一,是伟大的社会进步,值得大书一笔。我这里所记下的,不过是前进中的曲折和转变过程的鳞爪罢了。  相似文献   

11.
英美新批评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英国,三十年代在美国成形,四五十年代在美国达到顶峰,五十年代后期,新批评逐渐式微。新批评曾经对西方的诗歌批评产生重要影响,进入中国后也对"五四"时期中国新诗的批评工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医改不成功≠医改失败 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始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今已走过了20多个年头,先后经历了80年代的"给政策不给钱"、90年代的"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的政策大辩论"、21世纪初的"吹向产权改革的号角"等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80后难道不是你们六七十年代的产物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几天看到太多六七十年代的码字者博客所写的"批判"或"教导"80后的文字了。觉得有太多的"片面之词"和"自以为是"了。不禁想问一句:"80后难道不是你们六七十年代的产物吗?你们难道未曾年轻过,未曾回想过当年的青春岁月吗?"  相似文献   

14.
北人 《老人天地》2008,(10):35-35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几十万各地"知青"涌入北大荒黑龙江兵团。在屯垦戍边接受再教育的政治氛围中,正值青春蓬发的男女"知青"却不允许搞对象。凡谈恋爱大多是地下工作者,外人也只能猜个大概。  相似文献   

15.
外交总括 (一)从"两大阵营"到"三个世界"再到邓的"东西南北"矛盾论 中国共产党自立国以来,用于分析世界形势的概念框架先后有三个:毛泽东在50~60年代用的是"两大阵营".随着中苏分裂,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70年代过渡到"三个世界".  相似文献   

16.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的著名小说家,他的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特征,被誉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张爱玲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20世纪40年代震撼中国文坛。这两位不同性别、不同国度和不同年代的伟大作家,在自己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都不同于传统的、理想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在世俗浮华生活下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17.
《锻炼锻炼》是反映五十年代时期农村社会面貌的小说,是对农村农民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作品通俗风趣,雅俗共赏。人物更是活灵活现,耐人寻味。"小腿疼"与"吃不饱"是短篇小说《锻炼锻炼》里面的两个人物。她们性格各异,各具特色,但是无不体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一大背景下农民缺乏安全感的生活状态。本文试图从时代背景,基层干部的主观主义,作家的乡土情结来重新认识"小腿疼"与"吃不饱"。  相似文献   

18.
闫璐 《现代交际》2012,(10):24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外语研究重心发生了转变,逐步由"怎样教"转移到"怎样学"。80年代外语教学在研究学生学习策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于学习策略的深入了解和合理运用,能够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指导学生选择和改进学习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生也可以从学习策略方面入手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发展于60年代,鼎盛于70年代,80年代出现严重萎缩.与农村合作医疗一同出现的,还有数量庞大的"赤脚医生"队伍,他们扮演的角色与社会工作者有相近之处. 农村合作医疗的起源与发展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又重申了这一点.如今,我们已经不需要再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进行反复讨论了,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很少的.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非常严重,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相当突出.  相似文献   

20.
凌鹏 《社会学研究》2007,22(5):46-83
本文首先对二手文献中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说明近代华北地区农村地权分配状况及其分散化的趋势;接着依据陈翰笙于20世纪30年代在河北保定清苑农村调查的数据,具体解释了在20年代下半叶至30年代经济危机这段时期内各种因素对于华北农户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不同阶层农户在面对近代农村经济商品化进程时所采取的不同行为模式;最后揭示了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商品化对于地权分散产生复杂影响的一种可能形式,并据此对"农业技术派"和"土地分配派"针对中国近代农村的争论以及"什么形塑了中国革命"这两个重要问题作出一点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