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魅力.一个城市的魅力往往源于这个城市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弘扬.塞北之地,辽西阜新,承载着"物阜民丰,焕然一新"的美好愿望,古往今来,生生不息,展开了一幅悠远流长、底蕴丰厚、延绵不断的城市文化卷轴.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人们都认识到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城市的变化过程始终与社会整体,更为具体地说,与其所属国家的整个发展极为紧密地、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B.F.霍斯利茨就是以这一认识为前提,纵观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的趋向,并对不同城市的作用加以论述的.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提出了"生产型城市"和"消费型城市"两个概念.所谓生产型城市,是指一个城市的形成、延续和发展,对该城市所属的地域和国家的经  相似文献   

3.
快速城市化的中国处于建构城市意义、城市秩序的关键期.城市是一个空间有机体,是人类文明要素的空间化有机聚集.城市意义是城市有机体的伦理纽带,一个没有意义归属的城市将充满风险、冲突频发.在建构城市物质形态的同时,使城市整合为一个有秩序的意义共同体,是实现城市可持续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重构城市空间,从城市物性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的整合性与互动性出发,建构合理的"空间-伦理生态",是建构城市秩序的重要现实路径;以社区、社会组织等为载体,合理推进以意义为纽带的集体行动,是建构城市秩序的重要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史研究已成为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在这一研究的热潮中,有关北京城市史的专著与论文也大量出现.作为"中国历史的缩影",北京城市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北京史研究的意义与价值都是全国其他城市所无法替代的.为此,本文拟对整个20世纪中外学者有关北京史的研究作一简略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这是近年来研究北京历史地理与地域文化的人们日益明确的一个观念.一条或几条河流维系着一座城市发展的命脉,城市兴衰与河流变迁彼此驱动乃至互为因果,这样的例证在世界城市史上几乎俯拾即是,永定河与北京的历史因缘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  相似文献   

6.
地标,见证了一个城市的成长史.从更深远的意义讲,可以代表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发展的趋势.在规划专家的眼中,独树一帜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城市轮廓的主要元素,在市民的眼中,新地标却是城市的骄傲和气质注脚,更是现代化城市的标志,绝对不失为一道视觉盛宴.当下,在新时代的光影中,青岛以人文地标的更替刷新,展示了一种向上的力量和一种辉煌的延伸.  相似文献   

7.
所谓大城市,是指那些拥有25万人以上的城市.1983年,在苏联这样的城市共有140个,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这些城市是行政中心,拥有生产、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巨大潜力,这些潜力能否得以发挥在许多方面取决于对这些大城市的管理.大城市是两个方面的统一体:一方面,城市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一定"表现形式",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思想的中心;另一方面,城市不仅仅决定于社会,它还以一定的方式脱离于社会,是一个"独立的机体".上述认识对确定城市作为管理客体的特点还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明确城市的社会职能,即  相似文献   

8.
城市发展是历史的延续,历史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记忆.现代西安不仅是汉唐长安城的传承与延续,还留下了明清西安城发展的历史印记.在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明清时期西安城风貌是一个不可跨越的历史阶段,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城市遗址保护中尊重历史、还原历史和善待历史的基本原则.史红帅所撰<明清时期西安城市地理研究>一书对明清西安城市空间发展变迁的深入研究,不仅深化了西安城市历史地理研究薄弱时期的探讨,而且对当前古都西安城市遗址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我国城市史研究取得了极为丰富的成果,从编纂城市史话发展到对城市通史、专史的研究,一大批关于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港口的专著不断涌现.在这众多的新著中,王玲的《北京与周围城市关系史》与众不同,它摆脱以往单体城市研究的窠臼,独创群体城市史研究新路.该书以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史实、新颖的研究方法,别开生面地以北京古都为主体,将其周围的城市结合成群体,研究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开拓了城市史研究中新的领域,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以下概要地评述该书在古都与城市史研究方面所显示的一些新特色. 一、城市群体研究.城市通常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的发展和影响决不是孤立的,往往对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具有辐射力和吸引力,作为首都就更为显著.在都城周围往往形成一个辅助城市群,它们之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们通常称之为"首都圈".作者从研究北京历史出发,认为这"首都圈"并非  相似文献   

10.
霍秀媚 《探求》2006,(Z1):82-83
一 城市是一个与乡村相对应的概念,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政治与经济、生产和流通、人口与资本、享乐与需求的集中地和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实践活动,是一个多方面、多领域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在一定地域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居民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质量互变过程.城市化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整体综合形态,不仅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而且是整个社会基本形态由农业型社会向工业型社会的转型,更是以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为基础和前提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城市化是一个由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更新引起的深层次社会变革的过程.城市化同时又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转型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随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由农业向非农业转型而引发的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和集中,在城市体系不断升级的同时,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逐渐与城市接轨,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