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自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各国所注目,也引起了我国思想理论界的研究兴趣。而研究日本哲学是我们了解日本、认识日本的一个重要途径。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既善于吸取外来文化,又善于保留自身传统的民族。在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进行探索与创造,以此推进日本文化的不断发展。日本哲学作为日本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毫不例外地体现了日本民族的这一特性。古代(以明治维新为界)日本主要吸取中国文化,如果说它也有哲学的话,则主要指传入日本的佛教、儒教、道教中的哲学思想;进入近代以后,日本把眼界从东方扩展到西方,以吸取西方近代文化为主,西方近现代哲学也随之被介绍到日本,从而开拓了具有独立学科意义的日本近代哲学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汉语“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何勤华本文对汉语“法学”一词在古代中国、近代日本和近代中国的产生、发展及演变的过程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汉语“法学”一词在中国古代即已出现,但多用为“律学”,且与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法学”一词有着重大区别;现代意义上的汉语...  相似文献   

3.
以西方哲学的转型为尺度和参照系,中国哲学的转型也经历了从古代形态到近代形态再到现代形态的转换。但由于中国哲学的转型又是在与西方文化不同的中国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包括了自身资源的重新激活与创造性转换,因此又表现出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 王船山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古代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处于传统文化向近代转换过渡环节的重要思想家.其哲学既是古代哲学最高成就的体现,又是古代哲学向近代启蒙哲学的过渡.笔者10年前曾提出,船山既非理学家亦非启蒙思想家,其思想具有理学与启蒙二重因素,故不宜用“非此即彼”方法进行研究.本文试图继续以“亦此亦彼”方法进一步探究船山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换之取向,以探讨船山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并比较近代中西文化之异同.  相似文献   

5.
田吉方 《江汉论坛》2003,(4):124-125
“中日文化近代转型比较”这一课题一直都倍受学者关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日文化近代转型中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最近,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冯天瑜先生的《“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一书,作者选取了1862年日本“‘千岁丸’航行上海”这一历史个案,来分析中日两国近代转型的差异及其原因,可谓独具匠心。此著最大的特点是作者从文化比较的角度,通过分析日本藩士们在上海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考察在西方文明冲击下,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与离异心理。作者指出,“千岁丸”上海行,虽然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偶然现象,但它背后…  相似文献   

6.
"两极相联"是马克思对中西两种文化系统相接触的譬喻。以儒家哲学为代表的中国哲学于16世纪西传欧洲之后,得到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回应,中西思想文化发生了实质性的交汇,中国哲学与希腊哲学形成了两大精神动力,不仅促进了近代西方哲学的形成,而且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中西哲学名异实同,中国哲学原则被纳入并渗透于欧洲形而上学体系和思维形式,尤其是自然神论、有机论哲学、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等范畴之中,影响了从莱布尼茨到黑格尔等欧洲主流哲学家。挖掘和研究这一史实不仅有助于还原中华民族对人类思想文化所作的贡献,也有益于开显当代中西方哲学在跨文化交流中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7.
由于近代以来学科的分化,在面对问题时,习惯于进行单学科的分解式的研究,这虽利于对某方面的深入研究,但不利于对问题的全面把握。特别是对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的研究,单一学科基本上是行不通的。因为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包括哲学、艺术甚至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研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雅博士的《周代礼乐文化研究》一书,抓住了周代礼乐文化乃至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构成的核心历史与哲学,为此从哲学与历史交融的视角,对在中国文化形成中具有奠基性质的周代礼乐文化作出了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8.
古代哲学对待自然科学的态度是淡漠甚至蔑视的,而近代哲学则热衷于自然科学;古代哲学视哲学与自然科学如冰炭不可同器,近代哲学则把自然科学视为哲学的基础;由于远离自然科学、古代哲学带有明显的玄想性和直观性,由于亲近自然科学,近代哲学带有实证性和经验性。总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自然科学改变了中国哲学的走向,使近代哲学具有了不同于古代哲学的特征和风格。然而,近代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推崇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如何利用自然科学来丰富和发展哲学,仍然是哲学研究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不但是中国近代一位最伟大的革命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为中国古代哲学向中国近代哲学的转变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我认为只有把他所建构的近代哲学思想体系,放在中国和世界哲学发展的总链条中,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才能对孙中山的理论贡献作出恰当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实践论》、《矛盾论》是两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世之作。它们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继承和发展,而且还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和科学总结。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斯培尔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因为,毛泽东哲学著作有三个特点:一是语言结构纯粹是中国古代哲学式的;二是中国在传统上无本体论,因而毛泽东哲学思想也不谈本体论问题;三是毛泽东哲学著作引用的材料多数是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化史上的,而少有马列原著的。美国著名学者施拉姆教授也指出:“毛泽东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中国古代文化”。当然,上述观点值得进一步商榷,但是,他们指出中国传统哲学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来源之一,是有充分根据的,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毛泽东哲学的历史地位和理论价值,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于我们今天立足国情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新哲学文化构想朱宝信一中华民族在古代的先进和近代的落伍同样都是引人注目的。近代以来,中国人为了摆脱落后、迎头赶上,积极寻求真理。在东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适应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征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界,而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哲学,则在长期的批...  相似文献   

12.
王中江 《文史哲》2011,(1):124-135
近代中国哲学和思想转生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以近代西方"新学"为参照物重新认识和转化古代中国哲学和思想观念,作为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严复在科学和进化的视域之下对古代中国"天人"观念的重构是一个典型的个案。在很大程度上,严复过滤掉了古代中国"天"观念的"神性",把其中的"自然性"引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使中国的"天"高度自然化了,而且也将与之相对的人和社会"自然化"了。  相似文献   

13.
张怀存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2期撰文认为,天是中国古代哲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具有上帝、自然、命运、本体(理、气、心)等涵义。当近代西方科学与哲学知识传入中国后,才给天范畴的发展演变注入了新的因素。近代哲人对“天”作了新的诠释,赋予天不同的时代精神,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完成了天范畴从古代哲学向近代哲学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凸现了传统哲学向近代哲学转型的一般特点:1、融合性。近代哲学天范畴是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近代思想相互结合的产物,是由西方的新知识新观点重新解释传统思想,而不是机械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思想家突破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模式,选择了主客二分的哲学思维模式,试图建构有近代色彩的本体论学说,对世界的客观性作出哲学上的解释。康有为提出元的本体论观念,奠定了中国近代本体论发展的方向。谭嗣同提出以太—仁学说,在突破传统本体论思维模式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严复提出质力相推学说,完成了对自然界的解释。章太炎提出二重本体论学说,彰显个性特征。孙中山提出进化本体论学说,基本上完成了由古代哲学形态到近代哲学形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从后哲学文化的观点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现代转化,文化发展是自发自觉统一的过程。近代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反省,没有摆脱哲学文化或哲学中心主义的弊端。要努力寻求和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活着的传统,如中国人特殊的家庭观念和情感等。以此为基础,在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自觉反思和对话中,不断拓展理解的视野和同一性,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自发自觉地得到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6.
冯契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也在文化哲学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提出了构成实践唯物主义文化观硬核的一组命题。 2 .指出了近代以来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课题就是“古今中西”问题。 3.提出了颇具特色的“传统观” ,认为传统的本质含义是指代代积累、前后相因的文化脉络。 4 .对中西文化的异同作了比较 ,探讨了中西文化会通的机制 ,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强调中国传统思想的优点在于讲天人交互作用的辩证法。 5.提出了利用我们民族的文化和哲学遗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展望了未来世界文化和世界哲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形成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而来的那个近代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比古代传统文化更为密切.如果说古代传统文化对现代化仍有深刻影响的话,那么近代文化的影响就更深、更大.中国近代文化,是外国侵略,中国人觉醒、反抗、救亡图存的产物.尽管它有种种缺陷和弱点,但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活力,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今天回顾和反思近代文化形成、发展、兴衰的历史,必然会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许多有益借鉴和有力的启示.因此,重视近代文化的研究,是现实提出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日本古代绘画的发展过程与中国的古代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中国古代文化向日本的传播 ,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绘画历史 ,对其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与中国文化精神的近代转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近代曾经发生过文化精神的转向 ,即对发展的动力性的追求 ,它是中国社会获得现代性的重要条件和标志。这一历史性转变在哲学领域 ,曾经由不同的哲学派别 ,从自然界的客观法则、主客体交互作用、德性主体的确立和创造性等路向作了理论建构。现代社会需要自身的动力 ,现代动力式文明的弊病则需要批判。  相似文献   

20.
“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和日本经历了大体相同的遭遇,采取了大致相同的政策.伴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西方近代文化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和日本,中、日固守的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冲击和挑战.为了解救民族危亡,19世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