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保险法》有关保险利益原则的某些条款,无论在理论或是实务方面都存在某些缺陷亟待解决与完善。笔者在研读《保险法》、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现实典型案例后,对《保险法》中的保险利益原则思考如下:一、保险利益的主体: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而非投保人  相似文献   

2.
保险利益是保险法立法和保险理论的核心问题,不仅涉及到保险金额,还决定或影响保险合同的效力、履行、解除、终止及保险人补偿义务的履行。我国《保险法》第十一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  相似文献   

3.
刘群彦 《决策探索》2008,(14):62-62
保险利益是保险法立法和保险理论的核心问题,不仅涉及到保险金额,还决定或影响保险合同的效力、履行、解除、终止及保险人补偿义务的履行.我国《保险法》第十一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相似文献   

4.
2009年我国新<保险法>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作了改进.关于保险破产制度也进一步完善,笔者主要从保险公司的破产原因、程序、对新<保险法>中保险公司破产制度的一点看法浅谈我国保险公司的破产制度.  相似文献   

5.
最大诚信原则作为保险法的基本原则,它要求保险活动的当事人要以最大的善意签订并履行合同。由于我国的保险业发展还不完善,在保险经营活动中明显存在着诚信缺失的问题,而且保险立法和司法实践还不完善,最大诚信原则能否得到严格适用,保险行业和社会有关方面颇为担忧。  相似文献   

6.
近因原则是我国保险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保险理赔的难点。尤其是对于既有责任免除情形又有保险事故两种以上原因同时发生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害或者被保险人身故或高残,保险公司是否承担保险责任,在学术界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保险法没有对近因原则作出规定,造成法院和仲裁机构在处理保险合同纠纷时无所适从。本文在界定近因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民法上因果关系与近因原则的联系与区别,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详细阐述了近因原则在保险理赔中的具体把握和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保险立法的具体建议,旨在指导保险和司法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医疗费用型保险是否具有补偿性质,在处理该类案件时如何适用法律,一直是法学界和保险界争议的焦点。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直接影响到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利益,由此也引发了大量的保险合同纠纷。人身保险合同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保险法》并未规定。本文作者从业保险多年,现就医疗费用损失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提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重复保险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保险欺诈行为,为了防止投保人利用重复保险而获得超过其实际损失的损害赔偿,各国的保险法都规定了禁止重复保险这一原则,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保险法》规定了重复保险的定义和分摊方式,但仔细研读可以发现,我国的《保险法》对于重复保险的规定是不完善、不严谨的,本文拟从重复保险制度的立法意旨出发,分析《保险法》对重复保险的规定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9.
秦昕 《决策与信息》2009,(7):191-192
损失补偿原则设立的目的是为防止被保险人获得不当得利,从而规避可能因此而产生的道理风险。一般认为该原则仅适用于财产保险而在人身保险中没有适用的空间,我国保险法也采纳了这样的观点,将具体表现该原则的代位权制度规定在财产保险合同一节中,而人身保险合同不适用该制度。但是人身保险各个险种的性质并非完全相同,其中除人寿保险外的一些保险(如医疗保险)具有损失补偿的性质,因此基于损失补偿原则的理念,损失补偿原则也应适用于这些保险种类。  相似文献   

10.
《保险法》中规定的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目的在于对损失进行赔偿,从而实现经济平衡和生活安宁。我国《保险法》第55条对保险损害赔偿制度进行了法律上的确认,但并未构建出损害赔偿原则的整体制度体系。本文旨在阐释该原则的适用范围及其在保险代位求偿权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保险利益作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其投保标的所具有的法律承认的权益,从其概念和成立条件,以及其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出发,来探讨当前我国财产保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争议,并从保险利益原则的合法性、确定性、经济性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其立法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但由于种种原因使保险监管存在偿付能力不足、透明度较低以及对行业自律缺乏重视等一系列的问题。新《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有效地针对上述问题,使保险监管机构不断改进监管手段,完善监管制度,提高执法能力,有效维护保险市场秩序,防范化解保险风险,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利益。  相似文献   

13.
论责任保险请求权条款在我国保险立法中的修改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保险请求权的归属一直是我国保险实践中存在纠纷最多的问题之一。我国现行《保险法》中关于责任保险第三者请求权的相关规定十分简略,第三者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法律保障。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的《保险法》,其中对责任保险的相关内容做了相应的修改。本文通过对新旧保险法中关于责任保险请求权内容的比较,分析了新保险法在这一条款上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并对这一内容的相关司法解释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保险合同的有效订立是保险合同关系产生的前提。本文拟就保险利益原则与保险合同有效成立问题进行解析并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修订的《保险法》对保险责任的规定过于简单,对保险责任开始的时间规定不明确,可操作性差。在保险责任开始时间的认定上,应具体规定认定标准的种类,并将各标准按效力排序,为司法实践提供较具体的指导。本文以保险责任开始的属性、正式保险单的保险责任开始等问题为重点,全面地阐述认定保险责任开始的理论和制度构建。从而在保护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利益的立场上,解决“保险空白期”的保险责任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16.
如何更有效地防范“保险道德风险”的发生,一直是保险立法的一个难题。尽管2002年10月28日新修订的《保险法》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防范“保险道德风险”发生的作用,但仍存在诸多缺陷。本文指出我国《保险法》在防范“保险道德风险”方面的立法缺陷,并提出了如何完善立法以达到更有效地防范“保险道德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保险法》的颁布实施弥补了旧《保险法》的不足,但对我国重大自然灾害保险没有相关立法规定。笔者从加强我国自然灾害保险立法的必要性、国外自然灾害保险赔付及相关保险立法情况出发,以事实说话,对比国外的宝贵经验,并尝试着分析我国重大自然灾害保险立法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和英 《决策与信息》2009,(6):185-186
本文从保险受益人在人身保险制度中的定位入手,分析了人生保险制度中保险合同涉及的不同主体--投保人、保险人、被保险人及保险受益人的主要利益之所在及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从利益衡平的视角分析了保险受益人资格确认的内在价值根据.最后论述了确定保险受益人资格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2009年《保险法》第49条有关保险标的转让的规定,与原《保险法》相比,在保护投保人和爱让人的权益方面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实践中,对于保险标的转让的权利义务范围及其权利义务承继的时间点仍有不小的争议,本文拟从新旧法的立法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保险标的转让的效力范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在资产减值准备方面的不同点,通过实例介绍了小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所得税会计处理及报表列示,指出资产减值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