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人物。他收复台湾的壮举,一直以来被国人津津乐道,传颂千古。至今大家仍不断赞扬郑成功的民族大义,认为他驱逐荷兰殖民者,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郑成功及郑氏家族所代表的海商集团,更是全球大航海时代的深度参与者。郑氏父子两代建立的海商集团,顺应历史大潮,以贸易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海上力量,并最终称霸东亚海域。到了郑成功时代还结束了荷兰殖民者在台湾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由此可见,郑氏海商集团引领中国在全球大航海时代初期便深深参与其中,并一度取得辉煌的成就,而不是像人们认为的缺席了世界大航海时代。  相似文献   

2.
台湾是我国的神圣领土,自古以来,就与大陆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两岸人民很早就开始了频繁的通商贸易往来。本文就清代台湾与闽南三角地区经济交流作些探讨。 1.台湾经济的繁荣得力于大陆移民的辛勤开发。明末清初郑芝龙、郑成功对台湾的开发,掀开了台湾地方史的新一页,谱写了福建与台湾关系的新篇章。此后历时二百多年  相似文献   

3.
1651年,郑成功诛杀大将施琅的父亲与弟弟,迫使施琅降清。研究明郑史的学者多叹息郑成功这一决策错误,从而化友为敌,埋下32年后施琅率清军攻克台湾消灭明郑政权的种子。本文认为,郑、施虽为同一时代的英雄人物,但不同的政治态度注定了他们要分道扬镳;其矛盾激化在实质上是郑成功军队内部亲清派与拥明派的一场权力斗争。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生于明天启四年甲子(1624),死于清康熙元年壬寅(明永历十六年,1662)。过去都认为他“年三十九”,如按实足年龄计,只有三十八岁。 郑成功短暂的一生,正处于中国明末清初时期,是国内外矛盾尖锐的时代:在国外,西方殖民主义者疯狂向东侵略,侵占骚扰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和台湾;在国内,东北满族统治阶级正取代日益腐朽的明朝政权,最终统一全国。 1624年,郑成功出生于日本平户。1630年(崇祯三年)六岁(实足年龄,下同)的郑成功回到祖国家乡福建南安县,后来,他中过才秀,并且曾到南京国子监学习。1645年南明隆武帝赐他姓朱,因此,在史书记载中,也称他为朱成功,赐姓成功、赐姓、国姓成功、国姓等,在国外则普遍尊称为国姓爷。  相似文献   

5.
2002年 ,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4月26日 ,中共汕头市委统战部、汕头市文史与学习委员会、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举办了“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座谈会”。会议收到论文17篇。与会者一致认为 ,郑成功是明清之际的抗清名将和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他出生于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的多事之秋 ,深重的民族灾难 ,使血气方刚的郑成功义无反顾地离开他就读的南京国子监 ,投笔从戎 ,走上爱国御侮的道路 ,一举收复我国宝岛台湾 ,建立了千秋功业 ,值得后世永志纪念。郑成功是在清兵入关 ,推翻了明王朝 ,并大肆杀伐中原人民 ,…  相似文献   

6.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到了明朝中叶,荷兰人、葡萄牙人才相继入侵台湾,使台湾被外人占领。但很快被郑成功所收复,尔后清王朝又派兵征讨,至统辖台湾。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因清王朝的腐败无能而再次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抗战胜利,台湾归还中国,但由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纵容下发动内战,结果是蒋家王朝在大陆的统治被中国革命所推翻,退守台湾,美国第七舰队游弋台湾海峡,人为地造成了海峡两岸分离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使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呕心沥血,其中尤以周恩来总理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武汉史学界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周年,举行了学术讨论。讨论中大家认为,郑成功在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是有伟大的历史功绩的。同时,大家就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王瑞明讲师的《论郑成功》一文,在两个问题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杲文川 《学术界》2005,(5):290-292
在“海峡两岸台湾史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学术研讨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几位台湾史研究的专家学者,请他们就我国台湾史研究的意义与现状谈些看法与意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建国以后,我国曾经重视过台湾史研究。1956年,近代史研究所刘大年、丁名楠、余绳武合著出版了《台湾历史概述》。1961年,在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之际,在厦门市召开了“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全国学术大会,学者们写出了大批论文,出版了相关图书。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研究郑成功儿子郑经那段历史被认为是配合蒋介石反攻大陆而遭到无理批判。“文革”中,台湾…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与台湾不可分的历史关系台湾就是秦汉时代的“岱舆”“大冤”,三国时代的“夷洲”,隋唐时代的“流求”,宋元时代的“毗舍那”,明时的“鸡笼”“东番”“台员”,直到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始正式称为“台湾”。所谓岱舆、大冤、台员,都是台湾二字的音转。郑成功父子统治时代称为“东都”,又改“东宁”,至满清取得台湾後,才再改称台湾,以至於今。中国大陆人民对於台湾的发见,有人上推到殷代,因为“列子”一书中有这样一段的记载:“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为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我们知道“列子”一书,出於秦汉人的伪造,而汉书正有“大冤”进贡的记录,岱舆员峤,便是後世台员二字之所由来,所以殷代发见台湾之说,虽有疑问,但到秦或汉时代,已发现台  相似文献   

10.
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清初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忠君报国的品质大为赞赏。而他跨海东征,收复台湾的壮举也被认为是近代亚洲反殖民斗争的伟大胜利。关于这些学术界已经对此有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但是除此以外,其实郑成功也是我国海洋文化的代表性人物。郑成功及其代表的明郑海商集团,有着明显的海洋性特征。郑成功出生于日本,在国内的活动区域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后又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并在台湾病逝。所以在日本、我国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区都有许多郑成功相关的遗迹遗物。本文拟就目前在日本、福建所发现的两处关于明郑集团代表人物——郑成功的碑刻、墓志来对这一海洋文化的代表性人物进行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试比较大陆与台湾的土地改革晓邢土地改革亦称土地制度改革,其内容,因时代、因地方等不同而有所不同。作为同一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大陆与台湾在同一时代都进行了土地改革,但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抛开政治背景,现仅从经济领域比较如下:-、土地改革的指导思想不同台...  相似文献   

12.
一 郑经是郑成功的长子,在郑成功病逝后成为统治台湾的第二代藩主。郑氏祖孙三代统治台湾的二十三年中,台湾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郑成功至台后不到一年即殂谢,台湾的开发主要由郑经及其长子郑克(土臧)经营。郑克(土臧)被杀之后,郑克塽上台,不久就降清。因此,对郑氏政权开发台湾的历史作用的评价,主要应以郑经治台之时的贡献大小来论定。 郑经在他执政的十八年里,农商并重,台湾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提高,跟上了清代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郑经在台湾开发治理方面取得  相似文献   

13.
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我国各族人民一起开发和建设了宝岛台湾.但到郑经继位后,面对清朝统一台湾的形势,郑氏集团企图进行分裂活动.清朝政府坚决反对分裂,派施琅率水师攻取台湾,台湾回归祖国.  相似文献   

14.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继续明朝的政治制度,在岛上分府置县,立官设职,建立封建政权,加强自己的统治。他自己仍称明朝的延平郡王,实际上成了全台湾岛上的最高封建统治者。郑成功死后,儿子郑经,孙子郑克(?)等相继在台湾统治了二十二年。在此期间,郑氏父子一方面  相似文献   

15.
《琼州学院学报》2019,(6):91-96
郑成功在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盘踞在台湾的荷兰殖民者。1655年,荷兰与清廷勾结欲将郑成功的势力赶出中国东南沿海,郑、荷双方的矛盾达到临界点。大员港是荷兰人海上贸易的咽喉所在,为了惩戒荷兰人,1656年郑成功宣布了对大员的贸易禁令,荷兰人不得不向郑成功屈服。禁令宣布一年之后,郑成功解除了禁令。禁令的宣布和解禁包含了双方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宣示着中国东南海权的所属。  相似文献   

16.
郑成功驱荷复台,不仅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扫荡了荷兰的殖民文化,而且将大量的汉人特别是闽南人迁移入台,促使台湾社会逐步演变成以福建汉族人口为主的移民社会,有力地推动着汉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和发展.郑成功及其后继者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则又进一步凸现和强化汉族移民在政治、经济、生活上的优势地位,使汉文化逐步发展成为台湾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7.
明末福建官府已经管理台湾事务,同时,闽粤一带的海盗长驻台湾的北港,这都落实了明朝对台湾的主权.但因日本的商船开始出没于台湾,而且台湾的海盗屡降屡叛,在第二次澎湖危机中,福建官府将荷兰殖民者引向台湾的北港,其目的是北拒日本、南平海盗,并夺回澎湖,以便下一步对付荷兰殖民势力.明末荷兰人在台湾,类似葡萄牙人在澳门,他们只是在福建官员默许之下,租借中国的一块土地做生意.郑成功驱逐台湾的荷兰殖民者,确实是“复台”,而不是占领.明朝官府在台湾设置郡县的计划,最终在郑成功手里完成.  相似文献   

18.
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前一年,台湾的荷兰官方则有密告:“国姓爷将在下次满月实行侵台,由五个卓越的将领指挥两万名兵,其中一半将在北部登陆,其它一半在南部登陆……敌人已经从pehou群岛征集了四十个渔夫,作为船舶的领航员。在本月的十四日,国娃爷命令所有的兵准备妥当,待命出征,先举行宗教的仪式和庆祝的典礼,祈求神明赐福,助他们的远征成功。”(台湾史料)郑成功进攻台湾,率兵25000人,从泉州府金门科罗湾出发,金门是泉州的辖地,就晋江围头、南安石井以及安海等沿海地区都建有妈祖庙,与金门只有一带水之隔。郑成功曾在晋江的东…  相似文献   

19.
明永历15年(清顺治18年、公元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领兵渡海作战,驱逐荷兰人,光复台湾,使美丽的台湾岛回归祖国版图。此后,沿用明朝教育制度,延聘大批福建通儒名士,兴办各级各类学校,从而打下了台湾教育的基础。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第二年,就英年早逝,由其子郑经接位。郑经初掌台湾政事,忙于修治内政,整军经武,发展生产,未能顾及教育。永历18年(清康熙3年,公元1664年),谘议参军陈永华,首先提出兴办台  相似文献   

20.
“道东之传”——明清时期儒学在台湾的传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在台湾的传播,清代以及清代之前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明朝末年郑成功抗清及收复台湾阶段,这一时期儒学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军中府中上层人物在治军和施政的基本过程中,以儒学思想中的东林和浙东学派为主,强调反清复明与民族大义。另一是清领台湾以后,儒家思想以官学的方式系统地进入台湾,并以朱子学说为主导在全台湾逐渐建立起目的在于教化民众的儒家思想教育体系,真正使儒学精神成为台湾社会的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而大量的儒生,不管是由大陆渡海而去的,抑或是后来在台湾本土成长起来的,他们都作为当时当地儒家思想的承载群体,在确保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的同时,亦作为推动文教事业发展的主体,为台湾社会的秩序建立和不断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