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求绝对价值观念是胡塞尔现象学的动机。追求绝对价值观念的理念通过“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这一哲学观及欧洲的危机来表达;通过批判自然主义、心理主义、历史主义等价值相对主义来确立;通过先验现象学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胡塞尔现象学对中国学术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实践哲学通过人的“感性活动”与胡塞尔现象学通过人的“意识现象”来直观人的本质的思想方法,都在批判继承康德、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超越了古典自然主义哲学,因而有相近之处。把现象学方法批判引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当今人文学术更高层面的发展具有重要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思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站在现象学方法的高度,对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进行现代解析,可以发现马克思人学的崭新实质。马克思通过对自然主义人学的批判,对人的本质的现象学还原,对人的本质的意向性结构和主体间性的分析,以及对人-自然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实现了哲学史上对人的本质探讨的一次革命。马克思在本体论上第一次把对人的存在的研究提升到了现象学的层次,而在方法论上又暗含着后来由胡塞尔等人阐发出来的一系列现象学思想。我们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社会性与“先验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三个方面,可以看出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胡塞尔提出的“现象学还原”的思想,首先要求把一切现成者的“存在”都“悬置”起来。这样,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似乎与胡塞尔的现象学原则就是冲突的。但胡塞尔在悬置自然主义所设定的一切实在时,把那原本并非现成的实在事实、而被自然主义歪曲为现成实在的境域存在也一并悬置了,从而漏过了“存在”问题。本文试图回答这一问题:为什么海德格尔哲学中的“存在”问题是现象学本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象学作为哲学方法论,对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现象学的奠基者胡塞尔的现象学又具有非现象性。现象不是存在者的呈现(表象),而是存在的呈现。现象本质上是主体间性的、超越性的。胡塞尔现象学的先验主体论和还原论,企图揭示存在者的本质,从而违背了现象的本质,没有实现存在显现的任务。因此,应该从本体论的主体间性的角度批判其先验主体论,从存在论的超越性角度批判其本质还原论,而这正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根本问题。现象作为存在的显现,只在审美体验中实现。因此,胡塞尔之后,现象学走向审美主义。我们应该建设审美的现象学,完成存在显现的哲学使命。  相似文献   

6.
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实证主义哲学相关,而且其代表人物左拉等人的诗学观念与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哲学观念在精神气韵上息息相通。自然主义作家所强调的"回到自然"、"客观中立"、"真实感",与胡塞尔现象学所强调的"回到事物本身"、"现象学悬置"、"意向性"分别存在着精神上的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7.
观念、对象与方法——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观念、对象与方法三个方面来概括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胡塞尔的现象学在观念上是一种先验的唯心主义 ,他通过对心理主义的批判达到了本质现象学的立场 ,又通过先验还原获得了先验自我 ,从而走向了先验现象学。不过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 ,胡塞尔现象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本质直观或本质还原的方法 ,即通过直观而不是抽象与推理把握到观念性的本质存在。最后 ,胡塞尔现象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及其意向性结构。本文的结论是 ,胡塞尔在先验自我与交互主体的关系问题上陷入了困境 ,因此未能超越唯我论的立场  相似文献   

8.
莱维纳斯并非现象学家,其聚焦于伦理主体的他者哲学,批判了胡塞尔现象学认识论,还要超越海德格尔存在论,从而摧毁了现象学的基础。他强调我与他者之间的伦理关系要比胡塞尔主客体认识关系更加原初,从而抛弃了其现象学的意向行为—意向对象的结构,他还批判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此在说和共在说,建构了作为“第一哲学”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9.
胡塞尔在他的早期现象学中,通过分析、批判心理主义逻辑观、19世纪末以来的最新的经验主义逻辑观以及纯粹逻辑语法学的逻辑观念,对逻辑的本质作出了现象学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胡塞尔对历史哲学的思考是一个有"破"有"立"的过程.即以逻辑背谬的批判方式破除历史主义,同时以纵向本质直观确立历史理论的研究方法,并在目的论的意义上确立历史哲学的地位.历史哲学始终是胡塞尔现象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分析和讨论胡塞尔的历史哲学思想将有助于我们清晰地理解和把握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  相似文献   

11.
苑国华 《北方论丛》2016,(4):125-129
胡塞尔与舒茨的思想关系是现象学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当代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乔纳森·特纳和杰弗里·亚历山大等人,通过社会理论的不同视角,对社会行动、社会互动、日常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主体间性等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社会互动、意义与生活世界、意义与动机、社会世界与科学世界、现象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等基本问题进行了论述.由此,他们分析和考察了胡塞尔对舒茨思想产生的多方面影响,以及舒茨在建构现象学社会学过程中对胡塞尔思想的批判和改造,最终揭示了胡塞尔和舒茨在思想上的批判性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2.
范民 《人文杂志》2002,(4):36-41
本文通过对胡塞尔《大观念》中价值现象学的研究 ,揭示了胡塞尔价值现象学对于存在等问题的贡献 ,以及胡塞尔价值现象学的不足与其现象学哲学得失的内在关联。因此 ,胡塞尔价值现象学提供了理解其现象学的有利视角。  相似文献   

13.
通过胡塞尔的波尔扎诺转向,胡塞尔发现了观念对象的独特存在。与康德对先天的理解不一样,现象学先天首先就是一种作为观念对象的对象性先天,它导源于波尔扎诺的概念先天。同时,这样一种对象性先天还可以进一步被区分为形式先天和质料先天,这同样要归功于波尔扎诺。但胡塞尔对于先天的现象学理解并没有完全跟随波尔扎诺。不同于波尔扎诺,胡塞尔强调了对象性先天与意向行为之间的本质联系。与胡塞尔一样,舍勒也接受了对象性先天,但是他对胡塞尔的先天理解进行了进一步地批判反省。在他看来,尽管胡塞尔正确地摆脱了庸常的柏拉图主义,但还是陷身于新式的、逻辑学意义上的柏拉图主义之中。舍勒对胡塞尔所强调的相关性先天进一步彻底化,进而发展出相关性原理。对在显现和显现者之间的这种相关性或相关性先天的凸显恰恰是现象学超出波尔扎诺而成其为现象学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德里达在<胡塞尔哲学中的生成问题>中把胡塞尔的现象学努力归结为对原初生成的追求,然后利用海德格尔、唐@迪克陶和黑格尔的思想资源,整合和改造他们(尤其是后两者)的辩证法思想,付诸对胡塞尔所谓"生成"的批判.弄清生成和辩证法在德里达和胡塞尔那里的真实意义,将会辨明解构理论和现象学在理论旨趣上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从胡塞尔现象学本体论看现象学还原法夏英林(广州第一军医大学)胡塞尔认为他的严密科学本体论与现象学还原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说,先验现象学是根据“先验的现象学还原来界定的”(胡塞尔《笛卡儿沉思》海牙1977年版,第32页)。因而,从胡塞尔严密科学本...  相似文献   

16.
蔡剑锋 《兰州学刊》2006,1(7):19-23
萨特吸纳了胡塞尔现象学的因素来构建他的所谓现象学-存在主义,并力图以此来克服形而上学二元分立的基本困境。但是,由于萨特仅仅着眼于处理人和自然界的形而上学的抽象以及这种抽象所造成的外在的对立,却没有对形而上学抽象本身进行批判,因此萨特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只是通过经验的直观达到了个别存在者的无关的联合,其存在论仍然局限于理性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之内。在这个意义上,萨特对胡塞尔现象学乃至黑格尔辩证法因素的吸纳应当仅仅被看作是一种外在的拼接。  相似文献   

17.
李侠 《兰州学刊》2006,(11):9-13
现象学是20世纪初大陆哲学的典型代表,文章通过现象学的视角对科学主义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揭示出科学主义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局限,同时也对自然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哲学观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8.
探求认识的可能条件这一认识批判事业,合乎提问逻辑而应该坚持下去直到取得足以安然面对理性的结果。胡塞尔现象学的悲剧根源仅仅在于现象学方法相对认识批判目标的逻辑缺陷。在现象学方法的机智简捷外表下面隐藏着的,不仅有现实操作上的笨重,而且还有夸父逐日式的惨烈。其实,现象学方法和理念的逻辑意蕴已经启示着某种逻辑思维的方向,至少并未根本封闭逻辑思维的可能性。胡塞尔试图用现象学方法追求的意识哲学,完全可以通过设计一种特殊的逻辑思维方案来实现,此即具有彻底前提批判逻辑形式、能够直接切中普遍意识存在的演绎方法。这种也许被讥以陈旧过时的经典方法,不但蕴含着能够满足现象学方法哲学追求的逻辑品质,而且提供完成认识批判的逻辑保证。  相似文献   

19.
在《现象学的观念》一书中,胡塞尔阐述了“现象学的还原”和“意向性的构成”这两个观念,这是这本书的两个创造性的理论突破。正是这两个理论突破,标志着胡塞尔从描述现象学完全转向了先验现象学。这表明,是《现象学的观念》而不是学术界普遍所认为的《观念Ⅰ》标志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20.
实在问题在现象学形而上学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该问题或是作为现象学开端就需要克服的障碍,或是作为现象学追求的最终目的,但无论如何该问题都在规定着现象学的方向。胡塞尔的先验还原从一开始就要悬隔实在,而后在纯粹意识基础上重新将之构造起来。海德格尔则将提出实在问题看作哲学的耻辱,根本上将之消解为存在者的一种存在方式。只有在舍勒的哲学中,实在问题从一开始就是其哲学中的积极问题。在其进入现象学之后,更是尝试在现象学上用抗阻来阐释实在。在最后舍勒还基于对实在问题的探究,确立了意欲与冲动的基础地位,在现象学上恢复了一系列形而上学的论题,并批判了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开创出现象学形而上学的另一种新形态。舍勒后期的实在思想成为当下讨论现象学形而上学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