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韶华 《决策探索》2013,(18):42-42
每一次土地革命必然推动农业的一次现代化进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经历了三次大的土地革命:第一次土地革命就是解放初期我党领导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它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集体的土地所有制,也就是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第二次土地革命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就是把土地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  相似文献   

2.
新文 《决策探索》2008,(21):74-76
农村合作化运动以前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家庭农地经营是中国农村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农村经营制度.这种农地经营形式导致土地规模过小,地块分散.在社会主义土地革命以前,中国农村有一半以上的土地由地主所有,租佃农耕种,地租常常高达50%,这种过分的对劳动力的剥夺最终导致了革命.19世纪40年代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其控制区域进行了土地革命,把土地从地主手中没收,然后将之无偿分配佃农耕种,因此激发了广大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和高涨的革命热情.土地革命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并于1952年完成.  相似文献   

3.
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农民转户进城的最大阻力依然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现行城乡土地制度的二元模式成为横亘在城乡统筹发展和重庆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中的障碍.作为农村最主要的财产--土地,其产权主体模糊.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保留"三件衣裳",实行有偿退地等"新政"是对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一次创新和突破.农户不愿放弃土地的最大担心是社会保障和土地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加快立法,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界限,完善农村土地的市场化配置机制,显化农村土地资产价值,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土地制度改革的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制度的缺陷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制约了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功能的发挥。为了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需要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落实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度的不断发展,土地结构的调整俨然如新一轮的土地革命,这是中国走向更高层次城市化进度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江苏省的土地流转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土地流转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但是流转过程中也呈现着很多的弊端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农村发展研究所(RDI)2005年组织的17省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对中国农地使用权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描述,具体分析了农户30年土地使用权不变政策的落实情况,重点阐述了土地承包合同和证书的发放对农户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以下建议:向所有农民发放符合规定的合同和证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并给予农民更多谈判权;缩小征地中的“公共利益”范围并促进程序公正;缩小《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土地调整”的范围;允许农民用其土地产权作为抵押或信贷的担保;给有需要的农民提供法律援助;考虑设立专门的土地审判委员会或土地法庭等。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民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影响农民土地流转的因素很多,从经济发展程度和产业结构,产权关系,市场体制机制,农民的社会保障等四个大的方面分析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接着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明确土地产权等促进土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开明 《领导文萃》2006,(10):12-17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先从赋予农民永久土地使用权入手.逐步向建立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过渡。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为此,必须突出工业。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 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不断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财政部门应在这几年实践基础上.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从“五个立足”入手,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繁荣。  相似文献   

9.
张弥 《决策探索》2014,(20):22-24
城镇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但在我国现行土地体制下,面临着土地供应不足、地方财政对土地高度依赖、土地使用效率下降、农民权益和粮食安全受到影响、卖地和工程腐败不断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土地应当怎样管理,怎样推进体制改革,都是下一步深化改革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蚌埠各县的的调研为依据来阐释目前本市土地流转的现状、制约土地流转的因素,土地流转的意义,以及加快本市土地流转的建议。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土地国有,农民不能连续稳定享有收益导致一些农民放弃了农业生产,荒芜了一部分土地,减少了土地流转的供给,一些农民视土地为生命,消极反对土地流转。(2)政府、农民在利益中的不平等博弈中阻碍或堵死了土地流转市场的形成通道。  相似文献   

11.
中央多次下发文件允许农民土地依法流转,并要求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权益,事实上农民却因土地流转丧失了诸多权益.本文试图从产权、交易费用、委托代理、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农民土地权益流失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2.
◆农民利益所在不是分田到户和个体耕种,也不是离土进城打工,而是成为土地及其价值的真正拥有者◆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胜过回归土地私有化,现代农民的前景将是田园经济联合体的主人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经营模式如何向集中经营、规模效应和农工商综合体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如何保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将土地使用权上升为土地收益权,是中国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用很大篇幅述及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问  相似文献   

13.
王姝 《经营管理者》2011,(4):191+190
土地征收是国家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强制调整人民土地权益的行为,它的实行关系到我国九亿多农民的切身利益。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现行的土地征收程序,从公共利益的角度指出了我国土地征收补偿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土地流转是三农改革问题当中最热门的话题,最具代性的新型合作经济形式就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它在不触动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来的.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实行土地流转只是片面思考,可能损害的不仅是农民的利益,甚至会损害国家的利益最终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汤蓓蓓  丁珍 《经营管理者》2009,(15):179-179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对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要求更加迫切。中央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政策,而土地流转会给农民带来什么切实的好处?流转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如何受到保护?这是目前农民阶层最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实践充分释放了我国的经济活力,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劳动力不足,大批农民进城打工,农村土地出现大面积抛荒,为了缓解土地抛荒问题,国家允许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有序流转给涉农企业进行规模生产,并付给农民地租。对农民来说,土地流转出去,看似双赢,实则不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广东佛山市南海农村工业化的调查基础上提出,让农民以土地权利参与工业化,可以屏蔽国家征地制度对农民权益的侵害,有利于地方工业化,让农民分享工业化进程中的土地级差增值收益。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应尽快修改现行《土地管理法》中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内容,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实行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同地、同价、同权。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中面临着土地产权不明确,政府征地不规范、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引发了许多土地纠纷,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土地管理政策法规体系,明确土地权属,规范政府征地行为是土地管理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城乡统筹进程的加快,土地流转的规模逐渐增大,流转的模式也越来越多样。伴随着这一趋势,土地流转中一些不和谐因素日益突出:如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土地流转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正是由于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出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一再受到损害。本文首先总结了农民权益受损的现状,再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保障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依法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土地权益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探讨土地征收补偿政策及其改进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土地征收及补偿存在的问题,对征地前后农民福利变化作了国别比较,明确了今后改进土地征收制度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